0379 鬼話騙誰呢?(第1/2頁)
章節報錯
雖然大齊朝的實力,在各個方面,比起建國初期都是一天不如一天了,但是面子還是要講的。
實際上,越是沒裡子的時候,這反而越是要講面子——人和國家都是這樣。
雖然對於北方的控制,大齊朝幾乎趨近於無——別說是黃河以北了,就是在黃河以南,尤其是河套地區,大齊朝甚至都不能遏制戎羌的攻勢。
但是在明面上,這裡依舊是大齊的國土,尤其是這個所謂的“漠北節度使”,雖然不可能有走馬上任的可能性,但仍舊是大齊朝的常設官員,只不過通常是職權相關的武將——就比如說現在的戴鸞翔——所兼任。
但是不管怎麼說,在法理上,就不可能有以黃河為界,來分隔大齊和戎羌兩國勢力的提法。
就算這已經成了一種約定俗成一般的看法了,但是無論是誰,只要公然提出來,就是一種大逆不道!
尤其是面對當今這位心思細膩,而心理卻極度敏感的皇帝,要是膽敢說出這句話,那就是在打皇帝的臉,讓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回想起野驢嶺的那一場慘敗,就是在說皇帝缺乏武德,讓大齊的勢力一點一點往下衰減。
不給皇帝面子,皇帝還能給你好果子吃?
康親王當然也知道,溫伯明這樣說的本意就是為了替蕭文明出頭,來狠狠嗆一嗆自己這個提法。
但是在客觀上,溫伯明的話也確實給他提了一個醒,防止康親王在作死道路上越走越遠……
聽康親王無話可說,蕭文明便也不去搭理他,憑空在河邊上畫了一個圈,對達多說道:“那就說好了,就在此處設立市場,達多王子,你沒有意見吧?”
還沒從愣神當中反應過來的康親王,聽到“達多王子”這幾個字,頓時又被震驚住了:“什麼這個人不是叫多達嗎?不就是個翻譯?怎麼又叫他達多了?居然怎麼還是‘王子’?”
康親王真是有夠遲鈍的。
他沒見這一路上,所有隨行的戎羌武士,都對多達畢恭畢敬,就連作為正使的副國師格雷,對他也是客客氣氣的,從來沒有頤指氣使過,更沒有發過脾氣。
從這麼多細節上,不難猜出“多達”此人身份不凡,不可能僅僅只是一個翻譯。
在康親王瞠目結舌的震驚之中,蕭文明和達多商議起了設立市場的具體事務。
他指著河邊一片灘塗,說道:“這邊水淺,地勢也開闊,正好可以設一座渡口。渡口河北岸的另一邊,則最好設在上游。具體位置,還須要探勘。”
“哦?為什麼是上游呢?”達多不懂就問。
“當然有我的理由。戎羌同大齊交易,帶來的都是馬匹、獸皮之類難以裝在船上運送的貨物。北邊的路口設在上游,渡河之時就可以利用水流,行船的時候也快速方便一些。這是我大齊國給予你們戎羌的一點好處。”
達多是馬背上廝殺的漢子,無論是對於建造還是行船,他都是外行,蕭文明的主張
(本章未完,請翻頁)
他沒法反對。
事實上他也不需要反對,草原上也是講人情世故的,也有官場的一套規矩,並且同大齊朝頗有相似之處,只要蕭文明的提法,有說得過去的理由,並且可以被達多的兄長——戎羌的達利可汗——那邊能透過,那一切就都好說了。
只見蕭文明又向兩旁指了指:“還有,在渡口的兩邊要各造一座高臺,高臺之上,每天都要派人專門守候,戎羌的商隊來了,也能遠遠地瞧見。大齊方面也好早做準備。”
這句話達多就聽懂了,他眉頭一皺:“蕭大人造這幾座高臺,恐怕就是為了遠遠的監視和偵查我們的吧?”
“談不上談不上。”蕭文明說道,“這哪是來偵查你們的,分明是來歡迎你們的!我剛才說了,透過黃河主要靠渡口和渡船,你們北方人善於騎馬卻不會行船,那駕船擺渡的活就由我大齊代勞了。略微辛苦一些不要緊。平時船也都停在黃河南邊的渡口邊上。設立這幾座高臺,就是為了能夠儘早發現戎羌的商隊,也就可以儘早派出渡船,也免得你們耽擱了過河的時間,這是在為你們著想啊!”
蕭文明嘴巴里的這幾句鬼話,當然騙不了達多。
但是將心比心地反過來想,如果達多站在蕭文明的位置上,也同樣一定會想方設法的擴大自己的優勢、減弱別人的優勢,這本是人之常情。
而像蕭文明這樣光明正大的做,反而更加符合戎羌人的口味,總比那些偷偷摸摸在背後耍詭計的要強。
並且這次戎羌也的確是誠心要促成互市,至少在目前這個情況下,還不想發動任何軍事行動。
等到哪一天真的要同大齊重開戰火的時候,這幾座高臺就能頂什麼事呢?
想要將其一一拔除,也並不是什麼一件難辦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