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8 沉沒成本(第1/2頁)
章節報錯
死就死了,死也要打出草原勇士的威風——即便身處絕境,但是這些戎羌武士也絲毫沒有怯意,不過是戰死沙場而已。
還是那個會說漢話的多達邁步向前,先給自己找了個臺階下:“兩位大人叫我放下武器,不是不可以。但是中原人素來詭計多端,要我怎麼相信確實會將我等引薦給戴元帥?這位少年將軍果然就是戴元帥的公子嗎?”
果然還是戴嵩年紀尚輕、血氣方剛,聽了這話立即就沉不住氣了:“你說什麼混賬話,我就是我,我爹就是我爹,還有假的不成?至於這位,那是當今皇叔毅親王爺,你對他說話要客氣一些!否則他老人家大人有大量,不來計較爾等,我卻要你好看!”
“哎呀呀!沒想到是毅親王老人家!”已經陷入重圍的多達,居然露出了喜出望外的表情,“我們原先不過是想先見一見的戴元帥的,沒想到機緣巧合連毅親王都見到了,那真是長生天保佑!”
他一邊說,一邊摘下了腰間的佩刀,小心地放在地上,已是解除了自己的武裝。
看他的神情不像是表演出來的,難道真的是一心為求互市通商而來的嗎?
至於其他戎羌武士,他們雖然並不情願,但是在多達的勸說下,在格雷的命令下,他們最終還是不情不願地解下了自己的彎刀、交出了自己的弓箭,又翻身下了,算是暫時解除了武裝。
戎羌武士這樣乾脆的就解除了武裝,雖然提出這個要求的就是毅親王,但就連他本人都震驚了。
要知道,戎羌武士戰鬥意志極其頑強,雖然不像倭寇那樣,就算死在眼前也會一根筋地死戰不退,但也絕不是會輕易投降的。
戎羌騎士要是吃了敗仗,總是仗著自己人輕馬快的優勢,迅速撤離轉移,尋找機會再戰,因此其作戰的方式其實是很靈活的,但依舊不肯輕易投降。
《諸界第一因》
而現在他們沒有經過多麼殘酷的廝殺,就已放棄了抵抗,很難讓人不相信,他們的確是懷有的互市的誠意是切切實實的。
毅親王也是戰場廝殺的漢子,雖然互為仇敵,但對於戰場上你來往往的對手,他還是懷有一些敬意的。
因此他也並沒有過分作賤這些戎羌,雖然沒收了他們的兵器統一保管,但依舊讓他們牽著馬,走在主覺得蕭家軍和戴松的騎兵中間——說是護送也好,說是押送也罷——總之是要老老實實地隨大軍行動,不能亂說亂動。
國師格雷和翻譯多達,都在心中覺得憋屈,但是達利可汗的命令不可更改,雖然心懷怨恨,但是既然已經走到這一步了,就只能繼續走下去,否則之間的行為,那就變得沒有意義了。
這就是所謂的“沉沒成本”……
至於其他戎羌武士,他們心中的怨念更大,這些人都是一介武夫,沒有那麼多的政治理念,只知道自己廝殺了半輩子,今天居然被解除了武裝,真是咽不下這口氣!
然而格雷和多達還在一再強調,說這是為了執行可汗的命令,就是有再多的不滿也只能忍著……
於是乎,這兩個原本就很不痛快的人,無可奈何地承受了別人的不滿,只能努力壓制著自己滿肚子的怨氣,約束著其他戎羌武士,跟著大齊朝的軍隊行動。
戎羌隊伍裡內部矛盾似乎正在慢慢地積壓,大齊的隊伍當中,意見也並沒有統一。
按照蕭文明的想法,身邊忽然多了那麼多棘手的戎羌武士,那應該趕緊把這些人處理掉,不要在捏在自己的手上,以免夜長夢多。
應該立即原路發揮,無論是主管外交的禮部、還是主管軍事的兵部,又或者是直接送到皇帝那邊,反正是及早把這群有如定時炸彈一般的戎羌人扔掉,才是對自己最為有利的。
然而毅親王的想法卻不一樣。
按照他的想法,戎羌去見戴鸞翔,並讓戴鸞翔引見給朝廷,然後詳談通商互市之事——並且他們已經解除了武裝、展示了誠意,那就應該滿足他們的要求,帶他們去找戴鸞翔。
反正戴鸞翔的兒子戴松就在這裡,讓他去引路,也是很方便的。
毅親王的想法固然沒有錯,但在蕭文明看來就有種脫褲子放屁的感覺……
反正一樣是要到朝廷裡說話的,何不直接去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