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7 解除武裝(第2/2頁)
章節報錯
然而他現在身負的卻是戎羌的達利可汗交給他的任務,並且這個任務事關重大,可不是使小脾氣的時候。
因此眼看著那些跟隨而來的戎羌武士已是磨刀霍霍,國師格雷雖然同樣也是義憤填膺,但還得安撫他們的情緒,可不能因為一時的憤怒就壞了大汗的大事……
然而正在這個時候,事情卻又發生了劇烈的變化。
只聽從方才戎羌騎兵趕來的那條小路方向,又傳來了一陣密集的馬蹄聲,馬蹄聲越來越近、也越來越響,從聲音裡可以聽出,這一隊騎兵人馬的數量,少說也有五六十人之多。
蕭文明聽見了這馬蹄聲禁不住心頭一沉,毅親王也是一樣。
他們就怕是戎羌的後續人馬趕來了,現在戎羌這五十來人的騎兵,光靠蕭家軍這兩百弟兄對付起來就已經很勉強了,要是再來個五十多人,恐怕就更加難以對付了。
蕭文明這邊還在緊張,卻不料戎羌那邊也同樣慌了神,以至於那些已經做好了廝殺準備的戎羌武士們紛紛把刀從刀鞘中抽了出來,握在手裡隨時準備大戰一場。
就連那個頗懂中原禮節的多達,也同樣持刀在手,並且用漢語高聲質問:“中原漢人果然詭計多端!你們已經設下了埋伏了嗎?我等誠心為互市而來,不想同你們廝殺。而你們卻是重兵伏擊,這就是中原人的待客之道嗎?”
蕭文明等人一下子被多達這幾句話問傻了。
原本這些戎羌人就不是受朝廷的邀約而來的,自然也稱不上什麼客人,也就不用以禮相待。
但是聖人語錄第二句就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他們既然已經展示了和平的誠意,那麼大齊按照
禮法不應該刀兵相見,也是合情合理的。
這一點或許勉強說得過去。
但更重要的是,這一隊過來的騎兵,卻也並非是戎羌的人馬嗎?
否則他們何至於這樣緊張?
不過蕭文明的疑惑並沒有持續太久,只眨眼睛功夫,小路的盡頭便有一隊騎兵魚貫而來,人數果然在五十人左右,可他們身上穿的卻都是大齊朝軍隊的服裝,容貌形狀也都是漢人模樣。
而他們所舉起的大旗之上,分分明明,用端莊溫潤的隸屬寫了大大的一個“戴”字!
原來果然是戴鸞翔的隊伍!
見到這支人馬旗幟上的“戴”字,蕭文明的心情之激動,不亞於看見自己蕭家軍的“蕭”字!
戴鸞翔不愧是大齊第一名將,皇帝用他重整洛陽北方的防務,雖然積重難返、一時見不到成效,但他畢竟不辱使命,不但如毅親王所說的那樣,正在險要之處修建工事,意圖堵住防線上千瘡百孔問的漏洞,並且還派出機動力量,不斷排查和發現漏洞,並且追擊從漏洞裡滲透過來的漏網之魚。
終於,戴鸞翔派出的這支騎兵,順利追上了這一隊戎羌騎兵,同蕭文明一道對其形成了前後夾擊之勢!
蕭文明終於鬆了口氣……
看來短時間之內,在這一條窄窄的山道之中,自己已經對五十個戎羌騎兵形成了絕對優勢,總算是立於不敗之地了。
而毅親王看起來更加興奮,他衝著那隊趕來的援軍中領頭的一位少年將軍高聲大喊:“戴松嗎?是戴松來了嗎?”
此言一出,果然有回應:“沒想到是老王爺來了。怎麼也不事先通報一聲,讓王爺受驚了!”
遠遠望去,這員小將年紀恐怕只有二十歲出頭年紀,卻能讓毅親王一口就叫出他的名字,可見也不是等閒之輩。
小書亭
蕭文明後來才知道,這個年輕後生的就是戴鸞翔的大兒子,不但武藝高強,而且領軍作戰頗有一套,雖然稍顯稚嫩,但也極有其父的風範。
雖然戴鸞翔對其的要求頗為嚴格,不時打磨其心性,告誡他不要得意忘形。
但是戴鸞翔對他這個兒子,其實是極為看重和自豪的,否則他也根本不可能將寶貴的騎兵力量交由戴松指揮,並且承擔的還是肅清和追擊戎羌騎兵這樣危險的重任。
不過毅親王卻知道戴嵩的才能,便信心十足地對那幾個已經事實上處於包圍之中的戎羌人說道:“好了,你們不是要去見戴元帥嗎?不是要我來引薦嗎?那正好,這位便是戴元帥的公子,爾等立即放下兵器,跟在他身後,必然能見到戴元帥!”
蕭文明見這群戎羌人還在猶豫,便又命宋星遙將埋伏在山坳裡的其餘兩百弟兄也通通叫過來——此處局勢已經十分明朗了,再繼續埋伏沒有任何作用,還不如過來充充場面。
這些個戎羌武士那都是血戰沙場裡翻滾過來的,一下子就判斷明白了眼下的情況,知道自己再不投降,也不太可能有什麼生機了,最多不過拼個你死我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