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8 戎羌互市(第2/2頁)
章節報錯
中國地大物博什麼東西沒有?而戎羌能拿出來的,而中原沒有的,恐怕就只有軍馬了。
而軍馬是一種戰略物資,齊國多了,戎羌就少了,隨之而來戰鬥力的消彼長也能產生積極的作用。
而中原能夠提供的貨物,則是品種繁多、琳琅滿目,絲綢、瓷器、宣紙、茶葉,哪一樣不是戎羌求之不得,每次入侵都要著意大肆劫掠一番的?
而這些東西,朝廷本來產量就不少,只要略加註意採買,就是取之不絕,用來換取戰馬這樣的戰略物資,是再划算也不過的。
還有一點,就是戎羌一旦處於長期和平狀態之中,其戰鬥力必然會減弱。
受到中原各種奇珍異寶浸潤的戎羌貴族,起銳氣必然會大打折扣,漸漸的也就不太會有現在這般強的攻擊性了。
這話蕭文明並沒有當著皇帝的面直接就說,而只是一種暗示,因為這條理由雖然並沒有錯——就是在真實的歷史當中蒙元、滿清這般強大的少數民族,在入主中原之後,統治階級就迅速腐化,不久之後就喪失了當年創業時候的勇氣。
但在這話裡面畢竟是有批評中原文
(本章未完,請翻頁)
氣過於柔弱的意思,皇帝聽起來可能有些不太舒服,因此蕭文明就先隱去不說了。
但是總而言之,蕭文明擺出來的理由還是很充分的,尤其是最後他總結了一句:“皇上,有道是‘中國既安、四夷自服’!”
皇帝聽了立即讚道:“好一個‘中國既安、四夷自服’,說的好啊蕭文明!”
說的能不好嗎?
這句話,乃是魏徵對唐太宗說的——那時候的中原是何等的強大,四方夷狄,別說是敢犯上作亂了,就是過來拍馬屁,還得分個前後順序。
一聽蕭文明得到了皇帝的讚賞,毅親王也十分高興,也跟著附和道:“皇上,蕭文明能有這樣的見識,足可見他是一個能堪大任的人才,此乃社稷之福、江山之福啊!”
皇帝也點頭道:“黃書此言正合朕心。蕭文明這幾句話要是能夠寫成一道奏章,明發天下,就算未必能夠啟發人心,至少也會少了許多陳詞濫調!”
聽了這話,毅親王又捧了蕭文明一句:“皇上,蕭文明這小子嘴上是能說的,下筆就稍微欠缺了一些。不過他手下有一個師爺叫做溫伯明的,倒是寫的一手好文章,在江南都極有名氣。若是由他動筆寫成一篇雄文,必然是文采飛揚!朝廷裡那些迂腐的官員要是有些自知之明,想必也不會做仗馬之鳴來反對互市之事!”
毅親王這幾句話說得意氣風發,就連他自己都有些感動。
這時卻不料皇帝卻說了一句洩氣話:“唉!見識是好見識、文采是好文采,只可惜蕭文明人微言輕,他寫出來的文章未必就能鎮得住那些個朝廷裡的‘正人君子’。這件事情說起來容易,辦起來難啊!”
說著,皇帝原本舒展的眉頭,一下子就緊蹙了起來,兩隻手也不安地搓著。
蕭文明見到這一幕幕,不由得心中一陣疑惑:這個皇帝到底怎麼了?剛才還說的興致勃勃,忽然之間情緒卻又這樣的低落……
看來皇帝這個位子也真不好坐。
每天日理萬機,既要對自己負責,又要對百姓負責,還要對群臣負責,的確是有夠累的。
在這種情況下,情緒喜怒無常、變化多端,反倒正常了,要是始終能夠保持平靜,那不就成了泥菩薩了嗎?
這時毅親王也發現了皇帝的情緒不對,先趕緊把話題再往外扯:“皇上,互市之事畢竟不是當務之急,不用著急去辦,考慮得長遠一些也沒什麼壞處,只要先穩住戎羌就鬧不出大亂子來,但是還有一件事情卻是眼下非辦不可的!”
“皇叔這話是什麼意思?難道是遇到了什麼急事了嗎?”
皇帝好不容易接了話,毅親王可不願意就這樣讓話題溜走:“皇上,這件事情當然急了,並且是十萬火急!都快火燒眉毛了!此事事關白炎教,萬萬不可掉以輕心,老臣這次匆忙進宮,除了引薦蕭文明之外,便就為了此而來。”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