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8 戎羌互市(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也是老臣斗膽。民間有句話說叫趕日不如撞日,是老臣自作主張,來帶蕭文明面聖來的。”說著,毅親王輕輕推了推蕭文明的後背,“蕭文明,你也太不懂規矩了,見了皇上怎麼還不行大禮呢?”
蕭文明自打穿越到大齊朝以來,還真就沒有認真跪拜過任何一個人。
但是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見到了當今皇帝,他還是非跪不可的——要知道皇帝這個屋簷那可是頂著天了的,蕭文明能碰到這個屋簷,說明他的個子現在也不矮了……
蕭文明都已經做好下跪的準備了,卻不料皇帝卻不稀罕,十分隨意地擺擺手:“罷了罷了,又不是朝堂集會,搞這種大規矩做什麼?”
這種話也就是皇帝能說出來。
原本所有的禮儀規矩,並不是給受禮的人看的——普天之下這麼多人,想跪一跪皇帝、拜一拜皇帝還沒這個機會的人,皇帝面前還少了?
蕭文明這一跪,禮儀規矩是給所有第三方的人看的,是為了維持一種上下的秩序,其本身並沒有多少存在的意義,而是為了顯示尊卑秩序正在有效地維序著。
而現在這座御花園裡就這麼幾個人,上下關係是確定無疑的。
因此跪不跪、拜不拜的皇帝全然沒有放在心上,而是直入主題地問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哦?皇叔說蕭文明是內行,他怎麼是內行了?”
皇帝說不用跪拜,蕭文明也就只能不跪拜,直挺挺地站在原地,聽毅親王解釋道:“老臣這樣說,自然有老臣的道理。蕭文明先是打過倭寇,又奉旨和倭寇通商,自從開設港口以來,東南一片平靜,倭寇再無犯邊。情不同而理同。老臣自以為此事詢問蕭文明,是再恰當不過的。”
毅親王這番說辭,還真把皇帝給說服了。
“皇叔說的果然有理。蕭文明雖然位卑職小,但確實是辦實事的人。讓他說話,要要比那些動不動就上萬言書,實則言之無物的腐儒,不知強出多少倍!蕭文明你有話但說無妨!”
雖然皇帝說話是金口玉言,但是說了不算,你也拿他沒有辦法。
有道是“伴君如伴虎”,蕭文明也不能夠有所提防:“皇上臣是微末小吏,只會做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已,像這等國家大事,臣豈敢妄言?”
皇帝聽了這話只當蕭文明是個小心謹慎的人,可是毅親王卻知道,蕭文明原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特別是那一張嘴,一說起話來沒大沒小的,開了腔就停不下來,而像現在這樣三緘其口,顯然是被皇帝的威勢給嚇住了,唯恐因言獲罪,所以才不肯輕易發表意見。
因此毅親王又給蕭文明吃了顆定心丸:“蕭文明,皇上問你話,你就有話就說。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皇上富有四海、氣量廣博,你說錯一兩句話,皇上還不能包含嗎?”
皇帝被這幾句馬屁拍得異常舒服,也說道:“皇叔這話說的對,這裡沒有外人,又不是朝
(本章未完,請翻頁)
會對答,你有話就說,言者無罪!”
有了皇帝這句承諾,蕭文明總算是可以放心了。
其實,他也想在皇帝面前表現一下,便在心中暗暗整理了一下語言,這才十分確定地說道:“同戎羌互市,微臣是贊同的。”
其實皇帝也是贊同互市的,如果他從一開始就持反對的意見,那麼戎羌遞上來的國書,他自可以置之不理、扔在一邊,又怎麼會反覆糾結了那麼多的時間?
他現在詢問毅親王又詢問蕭文明的意見,不過是給自己一個同意的理由而已。
因此聽到蕭文明也對互市贊同,皇帝立刻就來了興致,兩隻眼睛直直地盯著蕭文明,問道:“哦?是嗎?說說你的理由。”
理由,方才蕭文明已經在心裡想過一遍了,回答起來就十分流暢:“互市的確是有諸般好處的。”
首先一條,互市代表著和平,代表著大齊和戎羌的暫時休戰——後世有種說法,叫做“最糟糕的和平也好過最美好的戰爭”,這種說法雖然未必完全正確,但也肯定有他的原因。
至少在和平狀態下,朝廷可以騰出手來解決目前的許多危機,能夠趁此機會積攢實力,就算將來互市破產,那面對戎羌的重新進攻,也就有了比現在充分得多的準備。
並且現在皇帝已經重新啟用了戴鸞翔整頓防務,雖然目前尚未見到明顯的成效,但是各項措施都已經有了些眉目,假以時日必然能夠扭轉現在的劣勢,甚至重新佔有優勢。
其次,再同戎羌相互市的過程當中,朝廷可以大量購入戰馬。
北方遊牧民族,除了放牧打獵之外,就沒有其他的技能,既然是互市,那就是互相交易,不是空手套白狼,更不是搶劫,是需要拿出本錢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