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0 修身養性(第2/2頁)
章節報錯
第二代世界工廠的美國,發展的則是化纖紡織產業,透過科技進步,從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煉化學纖維,一口鯨吞了很大一塊傳統紡織業的蛋糕和份額,並且在掌握化纖產業專利的前提下,逐步去工業化,依舊透過金融和科技手段攫取大量利潤。
窮逼世界工廠的日本,則是從絲綢紡織業入手,逐步跨進到化纖紡織業,只可惜他面對的對手都太強大了——又是中國又是美國——自身國力和資源又有限,就只能在一兩個細分明類裡佔據一席之地而已。
而第三代世界工廠的中國,則是各個紡織業全都推進發展,到鼎盛之時,一兩個紡織業集中的城市就能佔據全世界某一細分品類產量的五成以上——一旦這個城市哆嗦一下、打個擺子,全世界都要跟著感冒!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
因為紡織業是一種勞動密集和技術密集型的相輔相成產業,各個國家有各個國家的活法,只要找到合適的方法方式,就能發展起紡織業來,並且十分容易進行技術迭代,透過紡織業的發展帶動其他產業的進步。
而一個更加關鍵的作用是——人人都要穿
衣吃飯,紡織業製造出來的布匹,幾乎是每一個人的剛性需求,只要價格合適、質量合適就不愁銷量。
生產出來的產品也可以長期儲存,不用害怕銷路一時受阻,造成嚴重的損失。
同時,紡織業的發展也可以吸收大量勞動力,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的蓄水池。
以上種種,就是蕭文明計劃大規模發展紡織業的原因,他也做了長期的準備。
蕭文明一開始就準備發展高階紡織業,賺有錢人的錢,從各地引入了優良的桑樹品種——現在已培育了桑樹林四百餘畝,等他忙過了這一陣,就要從別處購置良好的蠶寶寶的幼蟲,開始組織和發展絲綢紡織業。
這是長遠計劃之中的一個短期計劃,蕭文明準備過年前就逐步推行。
但是眼下在經營港口的過程中,蕭文明採取的還是“二道販子”的貿易模式——即將從各地運來的貨物統一進行收購,再將收購的貨物出售給過來貿易的商人,賺取其中的利潤差。
這種商業模式可是旱澇保收的——反正外國人對中國的商品是極度渴求的,不愁賣不出去。
但是貿易利潤差這種快錢誰都想賺,憑什麼就給蕭文明一個人賺?
憑什麼?
憑的就是武力的支援和政治勢力的支援。
一方面,蕭文明有皇帝的聖旨,特許他在臨海屯開展同倭國的海外貿易,相當於就佔有了壟斷地位——別人想經營?不行!違反著大齊朝的國法呢!
另一方面,蕭文明身後站的是戰鬥力日益增強的三百蕭家軍。
這三百子弟兵已經將倭寇給打服了,在各種外國勢力中都產生了足夠強大的威懾力。
威懾力就是信用力,這兩種力量的集合就能產生影響力,也就能夠吸引海外的商人敢來進行貿易。
這一套組合拳,後世美帝已經玩得爐火純青了。
如此這般,蕭文明港口的生意也是越來越好了,雖然還比不上泉州、廣州、明州等幾個傳統大港,但也逐步發展為一個正在興盛起來的新興港口。
光從臨海屯到海港的這一路上,運輸的商隊雖然不能說是摩肩接踵,但也是絡繹不絕,其中有的是第一次來,有的是來了好幾回了。
他們的目的都十分明確——就是為了賺錢!
對於長期經營的大主顧,蕭文明或許可以拖欠一些貨款,但對於臨時趕來經營的小商小戶,蕭文明向來是現銀交割的。
這對小本經營的非常友好,也就給了這些小商人,多了一條存活的途徑。
所謂奪人錢財,有如殺人父母;那給人錢財,無疑就是再生父母了。
會不遠千里趕來蕭文明這裡做生意的,哪個會把錢看輕了?
在他們眼裡蕭文明就是財神爺,就是再生父母!
因此不管認識不認識,他們聽說蕭文明來了,都排著隊地跟他打招呼,先混個臉熟再說……
這裡頭的人,一大半都是奸商,蕭文明原本是看不起他們的——這幫傢伙都是一群蒼蠅,奈何自己也是一塊臭肉,惹得他們“嗡嗡”亂叫對自己趨之若鶩,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