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3 鴛鴦陣的初次演練(第1/2頁)
章節報錯
河邊倒也綁著幾條小木船,興許是附近村民下河打魚用的。
可這兩條小船實在是太小了,一條船也就夠坐下不到十個人,想要把蕭文明手下三百蕭家軍全都送過河去,沒有大半天時間肯定是不行的。
用這樣的方式渡河,不但行動速度極慢,又容易形成被對手多打少的局面,蕭文明可不會犯這個傻。
幸好蕭文明對臨海縣這裡的地形並不陌生,知道這條河上游大概一里多地的地方有一座石橋,於是他便當機立斷:“弟兄們,跟我走,從石橋上過河!”
於是蕭文明便率領手下三百弟兄往上游趕去。
上游那座小石橋果然就在原地。
這座石橋尚新,就是前幾年臨海縣和吳江縣兩地計程車紳聯合捐建的。
這兩撥人互相攀比著,看誰更加有錢、更有派頭,因此捐的錢一個比一個的多,讓這座石橋預算充裕,故而被修建得既堅固又美觀。
只見通體黝青的石塊,累得整整齊齊,石塊的縫隙中還填充了糯米,幾乎可以算是一件藝術品了。
因此這座石橋剛一建成,變已成了臨海縣和吳江縣共有的一處美景,不時有兩縣的文人在此處設宴邀客、觀花賞月。慕名而來,從周邊趕來的騷客也是屢見不鮮。
不過現在的蕭文明卻沒有吟風弄月的興致,他只想速速透過石橋,前去對付在吳江縣內作亂的倭寇。
倭寇顯然沒有意識到蕭文明的來臨,並沒有實施什麼阻礙行動。
因此蕭文明渡河的行動進行得十分順利,三軍快步而行,不一刻便已透過石橋渡過小河,到了吳江縣境內。
倭寇就在眼前,蕭文明心中未免慌張。
可他手下的蕭家軍卻不見有半點緊張,不能說他們頭腦簡單,只是因為他們目標明確,知道這一個月來的苦練,就是為了對付倭寇!
並且他們身邊還有從小一起長大的弟兄們,又豈能在他們面前露餡?
三百子弟兵這樣鎮定,也給了蕭文明極大的信心。
於是他便鼓足勇氣,親率大軍向倭寇的方向挺進。
自打穿越過來之後,蕭文明就暗暗地給自己定下了一條規矩:無論面對怎樣的敵人,自己都是要站在第一線靠前指揮的,那種自己站在安全的後方,看著自己的弟兄在前浴血廝殺的事情,他是做不出來的。
隨著距離倭寇越來越近,他們的暴行也越來越清晰地映入了蕭文明和他手下蕭家軍的眼簾。
只見倭寇大肆燒殺搶掠,將好端端一座平靜的小鄉村,折磨成了一座廢墟,村裡的房屋十有七八都被點燃了,村民們能逃的都逃了,也不知還有多少老幼婦孺留在村裡,任憑倭寇的屠戮。
耳中聽來的哭泣聲,鼻子聞到的焦臭味和眼中看到的血腥色,無不點燃了蕭文明的怒火,也點燃了他手下三百蕭家軍計程車氣。
如果說之前他們對倭寇還存著幾分畏懼的話,那眼下所有的畏懼,全都已經被仇恨所取代了。
三軍又加快了腳步,在逼近到倭寇,約有一百步的地方擺開了陣型。
蕭文明排練鴛鴦陣就是專為誅殺倭寇而設,並且這些日子,蕭文明的蕭家軍早就把陣法操演純熟。
那面“蕭”字大旗一揮,只眨眼功夫,三隻百人小隊,變色集結起了二十一支小隊,每隻小隊按照長矛手、盾牌手和短刀手不同的分工,各司其職形成了一個個嚴整的鴛鴦陣。
另有幾個武藝高強些的屯田兵,手持鋼刀、盾牌單獨作戰、從旁掠陣,防止對手殺入陣型的縫隙之間。
而這三隻百人隊,也呈品字型分佈,互相之間互有照應、互成犄角。
倭寇不是傻子,他們也早就發現了蕭文明動向,早已停止了零星的殺戮,紛紛聚攏過來。
原本在他們的心目中,中原軍隊是不堪一擊的,有時甚至不需要經過短兵相接,只要大喊幾聲、上前衝殺幾步,大齊國的軍隊就會應聲退散。
然而今天以前的隊伍卻是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