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文明見金陵城的援軍已然趕到,卻遲遲沒有過來支援,心裡已經暗暗地咒罵起來了:這幫人過來是幹什麼的?是過來瞧熱鬧的吧?

瞧熱鬧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你好歹買門票啊!佔著這麼好一個位置,就是他媽的不動,這算是怎麼檔子事?

金陵來的援軍似乎聽到了蕭文明的內心獨白。

只一盞茶功夫,兩位親王麾下數百王府護衛便已列好了陣型,呂道權率領的金陵守軍也已趕到,總數加起來達到了將近三千人。

呂道權雖然在名義上是這裡的最高軍事長官,卻也不敢擅自做主,主動跑來詢問道:“老親王,賊人就在前頭,不知應當如何處置?

毅親王一看自己的兵力佔據絕對優勢,便點頭道:“你是節度使,帶兵打仗的事情你問我作甚?我要是你,就率大軍將這幾個小毛賊團團包圍,不許跑走了一個!”

有了這話,呂道權立即命令大軍兩翼展開,沿著臨時軍營的圍牆,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半圓,好似裹餛飩一樣,將蕭文明、倭寇以及尚未逃散的中原賊人,甚至包括部分屯田所的兵丁在內,全部包圍在了其中。

這個呂道權雖然算不上什麼名將,但五十歲的年紀也沒有活在狗身上,這番部署下來,包圍圈雖然談不上滴水不漏、固若金湯,倒也還算緊密,總算是把大局控制下來了。

然而大局穩定,蕭文明這邊的狀況卻沒有什麼好轉。

他的對手都是一些只知道廝殺,連自己的性命都可以不在乎的倭寇,他們窮兇極惡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只顧著眼前的廝殺,居然完全不觀察周遭的戰況。

要是其他對手,見自己被包圍住了,他們要麼選擇跪地求饒,要麼尋求突圍,反正是肯定不會選擇繼續戀戰的。

可偏偏這幾個倭寇,仍舊在死戰不退,似乎對他們來說,能夠戰死在這裡,就已經是莫大的成功了。

這一點,同現實世界中的倭寇,還真有幾分相似。

可問題是,你們想死,別人可不想死啊!

你憑什麼死了還拖個墊背的?

已然是必敗之局了,再這麼打下去沒有什麼意義?

就為了所謂的榮譽嗎?

就為了所謂的信念嗎?

命都沒了,還有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幹什麼!

如此這般又拼殺了一陣,蕭文明麾下的子弟兵致中國,已有不少人受了傷,幸好他們所受的都是輕傷,大多是手上、腳上被斬破了口子而已,既沒有斷手斷腳的,也沒有傷了性命的,這已經算是萬幸中的萬幸了!

但是這樣的幸運能保持多久,蕭文明自己也不知道。

或許再繼續拼殺一秒鐘,自己手下就會有人受了重傷或者丟了性命……

要知道,這三百子弟兵是蕭文明在這個大齊朝,不多的能夠絕對信任的力量,是他的寶貝疙瘩,真是一個都傷亡損失不起啊!

正在這時,官軍終於殺了進來!

原來是毅親王見陣型部署已定,局面也已控制下來,大網已經撒開,終於到了收網的時候了!

於是他一反常態地替呂道權越祖代袍下令道:“呂將軍,你派出一支精兵殺入敵陣,擊破賊人就在此刻!”

毅親王這麼講,其實是給了呂道權面子了,並且讓呂道權親自下達命令,才能做到名正言順、合乎體制。

然而呂道權尚未開口,康親王卻一馬當先衝了出去。

原來是因為他見匪人已成了困獸之鬥,勝利已成了囊中之物,唯恐自己走得慢了,被別人搶了頭功,於是他便親率揮下三百多王府護衛,先行一步殺了進去,直取敵軍核心。

而敵軍的核心毫無疑問就是那群倭寇。

這些倭寇人數不過二十多人,同蕭文明廝殺了大半個時辰,已是筋疲力盡、喘息不已,如今又被十倍於自己的敵人從背後引殺過來,局面可謂絕望無比……

然而這群倭寇之兇悍,似乎已經超出了人類的概念,他們居然直接調轉刀口,撇開蕭文明不管,立即就同康親王率領的生力軍廝殺起來!

這時的蕭文明如蒙大赦,總算鬆了口氣。

他先是往返行軍,又是救助百姓,最後則同倭寇廝殺……這樣折騰了一夜,不光蕭文明本人,連同蕭文明會下三百子弟兵,都已經累得困、餓、累到了生理的極限,哪怕只是想舉起刀的簡單動作,都似乎是要用盡渾身的氣力。

於是蕭文明下達了一條極得軍心的命令:立即脫離戰鬥,原地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