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命令的下達,對倭寇而言,也是一個極大利好的訊息,至少他們不必面臨腹背受敵的險境了……

但這個利好到底也沒利好到哪裡去,不過是從腹背受敵的包圍戰,打成了你來我往的車輪戰而已……

對倭寇而言,依舊是處於絕對劣勢之中,依舊沒有任何翻盤的希望。

如果一支軍隊為了保家衛國,為了民族大義,可以決戰至死、絕不投降的話,那就毫無疑問是一支可敬的隊伍。

然而這幫倭寇千里迢迢過來,只是為了搶劫財物而已。而且他們已經被重重包圍住了,卻還是死不投降,仍在努力地作毫無意義的抵抗,造成毫無意義的傷亡,這就沒有任何道理可講了。

因此,他們就不是一隻可敬的隊伍,而是一隻可惡的隊伍!

就是這樣一隻可惡的隊伍,在即將毀滅之前卻爆發出了,令人驚歎的戰鬥力。

雖然康親王所率的王府護衛戰力不差,可突然間遇到倭寇不惜性命的反衝擊,他們依舊被殺了個措手不及,甚至有幾個王府護衛一時招架不及,被倭寇手中的倭刀刺了個透心涼,只交手一個回合就丟了自己的性命。

這時率領大軍衝在最前頭的康親王也慌了。

他原本對自己手下王府護衛的戰鬥力,是頗有幾分信心的。

因為這些人,都是他特意從各地網羅來的,這些人雖然稱不上是什麼真正的武林高手,但也都是些體魄強健、好勇鬥狠之徒。

這還不算完,康親王又請了禁軍之中的宿將對他們進行過訓練,雖然還沒有進行過實戰的檢驗,但是親王本人,卻從來沒有對這支隊伍的戰鬥力有過懷疑。

可沒想到,僅僅一個照面,他們便吃了大虧,死傷這麼多人,換來的戰果,卻僅是一個倭寇被砍翻在地而已。

這下原本以為只要自己出馬,便能勢如破竹地取得勝利的康親王瞬間猶豫了、膽怯了,立即從隊伍的最前沿,不由自足地退後了幾步。

他這一退,其他王府護衛也跟著向後退去,原本興沖沖趕來摘桃子的王府護衛,陡然沒摘到桃子,反而摸了一手的米 田共……

蕭文明見到這樣的場面,心中也是一。

他原本見到這隻新殺進來的隊伍雖然不明底細,但也瞧出戰鬥力要比一般的官軍要強出不少,然而就是這樣一支軍隊,卻被倭寇輕易的殺敗了,足可見倭寇戰鬥力之強。

但這還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萬一這支隊伍潰退了下去,不但會對士氣造成極大的損傷,甚至還有可能衝破自己原先部署下來的陣型,這樣恐怕整個戰場的局勢,也會變得破朔迷離起來。

這時的蕭文明皺起了眉頭,心裡充滿著不祥的預感,心想:這到底是哪裡來的愣頭青,同倭寇一對一死拼,這不是送人頭嗎?

被他這麼一攪和,仗還往不往下打了!

想到這裡蕭文明忍不住咒罵起來:“哪來的憨批,這不誠心過來搗亂嗎?”

蕭文明這聲罵得頗為響亮,不過幸好現在是在嘈雜的戰場之上,並沒有被吃了虧的康親王聽見,否則蕭文明恐怕會惹來無盡的麻煩。

然而看清戰場情況的,倒並非只有蕭文明一人而已,另外一人也發現了戰局的不妙。

此人便是老謀深算的毅親王。

毅親王今年雖然年事已高,可他在年輕時候,也是上過陣、打過仗的,是宗室裡難得的懂得軍務的皇親。

只不過他年紀大了,地位又高,因此最近這十幾二十年才沒有出兵放馬的機會。

然而他的經驗尚在,仍然堪稱是大齊軍界定海神針一般的人物。

因此朝中最近這段時間,頗有幾分議論,說是去年野驢嶺一戰,要是毅親王也在陣中,恐怕大起朝廷至少不會敗得這樣慘烈……

軍事經驗豐富的毅親王原本也以為,康親王駕下的王府護衛,只要殺入戰局,就能迅速搞定敵軍。

這些倭寇都是步兵嘛,比不得戎羌重騎兵和弓箭手,就算武藝再強,畢竟人數放在那裡,還能翻了天嗎?

更何況他對康親王的王府護衛也是有些瞭解的,知道他們並不只是花拳繡腿,長得好看而已,而是有些真材實料的。

並且康親王本人似乎對訓練這些王府護衛表達了格外的興趣,有事沒事的,總是帶著王府護衛走馬鬥狗、舞刀弄劍,因此甚至有人暗暗告到皇帝面前,說親王本人有不臣之心……

然而不知是錯判了倭寇的戰鬥力,還是錯判了康親王的戰鬥力,局面完全出乎老親王的預料,竟似乎要一下子潰敗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