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身高1米8,相貌堂堂,在銀行工作,許多女孩第一眼都是滿意的,但真的要談婚論嫁,因為沒房子,都不樂意。”老太太扳著手指數了數,說兒子的女朋友都快談了有“一個排”,但還沒一個成功。“曾經有三個姑娘,都帶回來讓我們看過,雙方父母也見面吃了飯,以為快成功的時候,因為房子,最後又吹了。”

“這次聽說要進行城中村改造,我們一家開心得整夜睡不著。”老太太扶了扶臉上的眼鏡,一直樂呵呵笑不停。“一輪投票、二輪簽約,我們都是第一批。有了婚房,明年兒子的終身大事應該會成了。”

在一個弄堂裡,熟悉許麗華的街坊鄰里都知道,她臉上很少有笑容。因為生活的磨礪,讓她這輩子,吃下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苦。

二十多年前,新婚不久的許麗華就懷孕了。當丈夫家盼望著她能生下一個健康的胖小子時,命運卻捉弄人。因為難產與救治不及時,兒子出生後就被確診為腦癱。

更讓人晴天霹靂的是,孩子父親得知兒子的病後,不辭而別,遠走異國,留下了孤苦的母子倆。

“一邊是高昂的醫療費,一邊是每時每刻需要人照顧的兒子。”在公交公司當售票員的許麗華,舉步維艱。

“我第一次去她家,竟然在門背後看到了‘敵敵畏’。”陪同一起檢視具體情況的

村主任說起他第一次上門時,看到這樣的情況,一時被嚇怔住了,“許麗華告訴我,堅持不下去,就準備母子倆一起走。”

陳西峰當即指示幾位高管,以後與這戶人家進行結對、定期上門,送溫暖、送愛心,安置的新房可以讓他們優先進行挑選。

在另外一處地方,村主任向陳西峰等人進行介紹:“他們家的情況比較特殊。夫婦倆,女的患有精神方面疾病,男的患有強直性脊柱炎。平時,他們連下樓都很困難,更別說選房。不過,我們瞭解到老人有個心願,想要選上自己中意的房子。”

陳西峰說道:“這是老人這輩子第一次選房,可能也是最後一次。服務好老人,幫助他實現願望,是大家的工作職責。”

“請村幹部進行對接,負責解釋各項政策、工作流程,為給他們送上最貼心的服務。在選房方面,由我們來進行對接,可以給予特別對待。”

陳西峰在一戶人家門口看到一個男孩在用煤餅生火,心裡覺得有些奇怪,現在是獨生子女時代,很少有小孩子會願意幹這樣的活。

村主任解釋道:“這戶人家原先是做米麵生意的,雖算不上大富大貴,也可以說是小康之家。後來投資另外的生意,卻不想最終被騙,將所有家產都賠了個光。”

“原先他們是居住在高檔小區的樓房裡,為了還債,已經把樓房賣了,現在回村裡居住。父母親都在外面打工,這個男孩子就要包攬大部分的家務。”

陳西峰看了看屋內設施,又與這個男孩子聊了聊,發現他居然沒有床睡,夏天鋪了席子,跟家人一起擠在地上,冷了就換成毛毯。

但就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下,這個男孩也是顯得非常陽光,人也聰明。

陳西峰決定幫他一把,就如趙起年當初幫自己一樣。

一方面決定資助這個男孩讀書,雖說學歷不代表能力,但沒有學歷便很難有出頭之日。

另一方面打算與其父母聊聊,如果可能的話,資助他們再做生意,讓他們可以東山再起。

有時候,一個錯誤的決定可以毀了一個家庭,但一個機會,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讓陳西峰沒有想到的是,就是自己的這份善意,讓他在以後得到了巨大的回報。

除了這些特別困難戶外,其它的家庭,都按拆遷安置標準來執行,陳西峰並不想多介入。

對於高橋村委來說,城中村拆遷改造後,高橋村民被分散安置了,村民的日常管理已經轉交到所居住的小區居委會中,村集體將改造成高橋村股份公司,那麼如何來對村集體的資產進行保值升值,是這些村領導要考慮的問題。

高橋村主任盧旭東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長的矮矮胖胖,身上穿著隨意輕鬆,不過手腕上的手錶,又在不經意地暴露出他是個有錢的主。

盧旭東想請陳西峰幫忙出主意。

城中村拆遷改造,離不開高橋村幹部的配合,陳西峰在詳細瞭解情況後,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