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城中村改造(第1/2頁)
章節報錯
洪青山與李柔月交往多時,並沒有發現她亂七八糟的一面,也看到了她把一個相當規模的酒店管理的井井有條,顯示出很強的管理能力。這樣的女人,現在低頭撒嬌要做自己的妹妹,換成任何一個男人,都不忍心拒絕。
再說在酒桌上,男人往往要給美女面子,同時加上李國華的起鬨,於是洪青山就站起來,接受了李柔月的敬酒,答應做她的乾哥哥。
不過,洪青山也沒有放過李國華:“李妹,我與李國華一直以兄弟相稱,你是我的妹妹,當然也要與李國華相認。”
李國華和李柔月都姓李,更加顯得是一家人,李國華當然也同意成為李柔月的乾哥哥。
此時是私下聚會,陳西峰為人又隨和,洪青山和李國華便藉著酒意,讓陳西峰與李柔月也以姐弟相稱。
陳西峰沒有親姐姐,同時為了顯示不清高,也就同意了,於是吃了這樣一餐飯,他就多了一個乾姐姐。不過,李柔月也只比陳西峰大了二歲。
過了一段時間,由於工作接連失誤,天寧市一把手的工作崗位進行調整,天寧市二把手阮飛達成為了一把手。
同樣的道理,阮飛達也需要工作業績,他開始盯上了城中村改造。
隨著城市的不斷向外擴大,一些村莊的所有土地都變成了住宅房、廠房、商場等等,農民所居住的地方成為了城中村。
實施城中村改造,並不是拆掉房子那麼簡單。
這既包括了農村集體土地徵用以及住宅和非住宅的拆遷,又包括了各類歷史遺留問題的處置,更是集體經濟的再次轉型升級過程。
天寧市這次啟動拆遷改造的城中村有五個。
在阮飛達的關照下,以天一會的名義拿到了高橋村改造專案。
原本,陳西峰並不願意接手城中村改造專案,只是阮飛達要表示謝意,是陳西峰讓他躲過了肖氏集團開工建設晶片廠的典禮,現在這個地塊還閒置著。
既然阮飛達表達了善意,陳西峰還不能不識好歹地進行拒絕。
陳西峰自己曾經是農民,他知道城中村的農民為城市發展不僅貢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而且犧牲了傳承千年的生產生活方式。
對於許多人來說,城中村拆遷改造是一個暴富的機會,但對於陳西峰來說,城中村改造專案,最要關注的是部分老村民小面積住房的拆遷賠償問題。
這一次是雲海集團借用天一會的名義,從而能參與天寧市的城中村改造專案,否則的話,雲海集團是明華市的企業,並不方便參與天寧市的專案,畢竟天寧市有實力的房產企業多的是。
在拆遷安置的討論會議上,陳西峰針對幾種情況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各位,對於老弱無依的人,我認為確實要給予足夠的安置費,讓他們至少買得起安居的房子,或者給予安置的房子,面積小一點沒有關係,但總要有個居住的地方。”
“他在原來的地方,面積雖然很小,但終歸有個躲避風雨的場所。如果強制進行拆遷,難道讓他們這些無依無靠的人流落街頭?這種情況最需要我們進行人性化的安排。”
“我們建設城市、改造城市,無非是讓市民生活的更美好。現在讓這些老弱無依的人有固定地方居住,也是美好生活的組成部分。再說這也是行善積德的行為,否則我們能心安嗎?”
“我們辦企業雖然要賺錢,但必需兼顧到這些民生的實際問題。”
之所以這樣定調,一方面是陳西峰現在算是有錢人了,不能為富不仁,現在借這個機會,幫助一些生活困難的人改善居住條件,就當作是自己在做好事。另外,把這個高橋村改造好了,也算是給阮飛達一份實實在在的工作業績。
錢少賺一點,以後可以再賺,但這樣的機會卻不多。陳西峰明白自身的根基淺、人脈關係薄,特別是在官家層面,特別需要進行鋪墊。
定了調子後,在村主任的陪同下,陳西峰還帶著幾位高管來到高橋村,想現場瞭解具體的情況。
“哎!”坐在陳西峰等人對面,談起自己35歲兒子的婚姻大事,今年近70歲的老太太,長嘆了一口氣。
從小在高橋村長大的這位老太太,如今一家三口仍擠在30多平方米的老式里弄裡,35歲的兒子也沒有獨立的房間。
這些年,最讓老兩口操心的,就是寶貝兒子的婚姻大事,而橫亙在告吹和成功之間,最大的阻礙就是——“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