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經濟學家的胡說(第1/2頁)
章節報錯
對於專業的諮詢付費,陳西峰從來都是很大方的。
自己不懂的事情、疑惑的問題,陳西峰都是很願意進行諮詢,他不認為向人發問和進行諮詢是件丟面子的事情。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有些專家可能真的是磚家,但許多專家還是有真水平的,陳西峰最討厭的是不懂裝懂或者是一知半解便誇誇其談的人。
陳西峰需要經濟方面的人才,但不可能全部聘請過來,於是支付諮詢費也是為我所用的一種方式。
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金錢,知識能夠改變命運。
在知識付費的時代,陳西峰大方地交給李敏偉一筆費用,以便於可以隨時諮詢。
大概是感嘆於陳西峰的豪爽,李敏偉便向陳西峰透露了一個業內訊息。
作為經濟事務和資訊諮詢機構,李敏偉關注了五湖會的會長、風雲會的會長、特別是十會盟的盟主、東方盟的盟主等人經營方面的訊息。
有些訊息是專人進行公開收集的,有些訊息是這些諮詢機構之間互通有無。
成為十會盟的盟主時,吳明意氣風發,以1000萬年薪將全國知名經濟專家胡會聘請為遠成集團的首席投資顧問。
對於財大氣粗的遠成集團而言,完全可以支付1000萬的年薪。
只是五年來,吳明切身體驗到胡會的“胡說”,深刻地認識道“和誰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不過,在當時,許多人認為吳盟主聰明,聘用胡會之事等於只花了1000萬元就做全國轟動的廣告。
畢竟在以前,從來沒有老闆願意以1000萬元的年薪來聘請投資顧問,遠成集團這樣的大手筆被許多人認為是對“知識的禮遇”,也是“知識創造財富”的標杆,給很多的讀書人長了臉。
經過新聞媒體的全方位的宣傳與報道,遠成集團和十會盟一時風頭無二。
之所以說胡會起了副作用,主要是現在回想起來,吳明這樣年輕有為、沒有經歷過失敗的企業家,缺的不是膽量,而是理性。
而胡會最大的特點就是“煽情”、“忽悠”、“見風就是雨”,於是乾柴遇到烈火,結果便是吳明一而再、再而三地進行大膽投資,而且是多元化投資。
現在有人總結胡會的“胡言胡語”主要是“唱多”,鼓吹“投資新週期來了”。
胡會的原話是:“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感受並確認到供給側週期的腳步臨近,在萬眾矚目中、在備受爭議中,我聽到了它堅定堅決,鏗鏘有力的腳步聲。我深信,經過長達五年漫長的黑暗等待,新週期終將走向王座、榮耀加身。那一刻,所有周期的參與者都將為之動容,先知很可能淚流滿面。這個週期不僅是技術過程,背後是人性的輪迴,反對者和贊同者共同的宿命。”
說實話,對於剛成為十會盟盟主的吳明來說,對剛剛整合不久的遠成集團來說,其實最不需要的就是這樣的投資“雞血”。
五年前,胡會用專業術語來解釋上述那段激情文字:當前房企資金面較以前年份有所改善,足以支撐未來幾年的開發投資需求。
主要原因在於,房地產市場一年半時間的牛市使房企銷售回款大幅增加;同時國內貸款利息下降,也使得房企的融資成本下行,資產荒下房企融資規模上升。
雖然房企的外部融資收緊,但由於銷售回款增加在房企資金面改善中貢獻最大,因此對房企投資資金面造成的壓力有限。
五年後,讓遠成集團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正是過度擴張導致的資金鍊崩塌。
在加入遠成集團後,胡會作為首席投資顧問,當然要有所動作,他在遠成集團高管會議上,先後做了一系列的鼓勁:
“在未來十年內,全國一二線城市的房價將會翻二倍,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將會翻三倍。”
“房地產一半是金融、一半是製造業,為此房地產也是實體經濟。過度放鬆和過度收緊的措施都是錯的。”
“房地產也是製造業,大規模的房企都是高階製造業,所以應該用客觀、專業、冷靜的態度來看待。”
“全國城鎮化率比到60%,發達國家平均80%以上。我國的城鎮化還有至少一二十個百分點,至少還有一二十年的增長空間。”
“我國城鎮住房套戶比尚低於1.1,並不存在總量過剩問題。綜合考慮城鎮化程序、居民收入增長和家庭戶均規模小型化、住房更新等,全國房地產市場未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胡會畢竟是全國知名經濟學家,有了他的大膽預測,吳明的膽子更大了,他想利用這個時機,把遠成集團打造成全國排名前十的房地產集團,把十會盟打造成全國第一的由富家子弟組成的經濟組織的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