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世紀,對於民營企業來說,最大的難題莫過於貸款難。

經過七個成員的一番商量,後來經某些工商聯領導之口,逐步向上反饋,表達了籌建民營銀行的意願。

當時的許多政策都在摸索中,既然有人願意籌辦民營銀行,於是銀行業便向民營資本開啟了一扇門。

經過一番籌劃,基石會的七個人共同出資成立了全國第一家民營性質的天勝銀行。

吳永強在天勝銀行中擔任了董事長,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任職。在許多時候,掌握了金融和資本,便掌握了話語權。

從此,天勝銀行就成了吳永強的“提款機”。

在新世紀第一個十年快結束時發生的金融危機,市場哀鴻遍野,江湖中的民營資本在各種滔天巨浪裡紛紛坍塌。

不過,擁有“提款機”的吳永強不一樣,在那段漫長的凜冬時節,上演著“一個月一減持”的戲碼,三次減持共套現約45.3億元。

那時候錢還是很值錢的,正是得益於天勝銀行龐大的現金流,吳永強的房地產安然渡過了寒冬。

與有些如雷貫耳的資本派別不同,在雲波詭譎的資本市場,吳永強和他背後的資本巨獸,一直在低調潛行、野蠻生長。

透過幾十年的努力,吳永強悄然構建起了一個包含地產、能源、上市公司、金融機構、境外投資的龐大商業帝國。

當然,比起這些,更讓人殷羨的還是吳永強的朋友圈。

錢財用的完,交情吃不光。存錢再多不過金山銀海,交情用起來好比天地難量。

在別人忙著存錢的時候,吳永強不忘存交情。

作為“基石會”的成員,他深諳團體和圈子的重要性,在朋友、生意夥伴之間進行合縱與連橫,尋找利益平衡的最大公約數。

比如有位成員遇到資金週轉困難時,吳永強主動提供鉅額資金,幫助這位成員度過難關。

當吳永強由於拿地過多,一段時間“消化不良”時,是柳偉剛出手幫助進行開發。

而柳偉剛想出資完全控股某個公司時,吳永強又提供了鉅額資金進行支援。

基石會某個成員在公司成功上市時,在公開致辭中感謝了三個人,其中一個人就是吳永強。

萬人操弓,共射一招,招無不中。

成員團結的力量是無窮的,但有一個前提是順勢而為。

幾十年的商海沉浮,基石會的七名商界大佬無不是憑著對時代趨勢的嗅覺和政治覺悟,踩在了財富的風口上,於是事業越做越大。

但沒有人一直是命運眷顧的寵兒。

這二年來,許多大規模民營企業紛紛出現經營困難的時候,很多人在猜測下一個會不會是天勝國際,另外一些人則猜測吳永強會不會再出手幫忙。

真實的情況是,吳永強的處境雖然比那些出現嚴重經營困難的企業要好一些,但總體情況也不太妙,簡直有些自身難保。

主要是他投資的一些行業,由於政策影響、由於經營環境變化,紛紛虧損。

既然吳明自身難保,那麼陳西峰便把目光轉向他的兒子、十會盟盟主吳明。

虛影隊員也不是什麼都精通的,他們設法找到了一些資料,但看不懂,陳西峰看了也是一頭霧水。

他明白需要有專業的人員來進行解釋。

陳西峰想來想去,便找歐陽華海進行打聽,主要是後者認識三教九流的人。

歐陽華海聽了陳西峰的疑問後,便帶他來到一個地方。

在省城天寧市中心一幢高檔寫字樓的第七層,陳西峰看到了一塊招牌:天寧市天極商務諮詢公司。光看招牌和辦公室門面,中規中矩,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你們好,請問有預約嗎?”陳西峰和歐陽華海一進門,年輕漂亮的前臺服務員熱情而有禮貌地詢問道。

歐陽華海直接說道:“我是歐陽華海,這是陳西峰,我同李總已經約好的。”

服務員繼續熱情地說道:“歐陽先生好、陳先生好,李總事先吩咐過了,這邊請。”邊說邊在前面引路。

走到樓層最東邊的一間辦公室,服務員站住,先是敲了敲門,然後推開虛掩著的門說道:“李總,歐陽先生和陳先生來了。”

李總從辦公桌後面站起來,快步走過來同樣熱情地說道:“請進、請進。”接著吩咐站在旁邊的秘書:“泡茶、泡好茶。”

吩咐完,又主動伸手分別與歐陽華海、陳西峰握手,同時客氣地說道:“歐陽公子,請坐。”、“陳會長、幸會,請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