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煙王隕落(下)(第1/4頁)
章節報錯
當褚時健從法庭右手邊的側門進入法庭時,我看到的他,和兩年前沒有太大的變化。他很平靜地走到了被告的位置,就在我們目光交會的那一瞬間,我明白,不管接下來的審判會出現什麼狀況,最終是什麼樣的結局,對於我,他就是他,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一位正經歷人生低谷的老人,一個我應該稱之為父親的人。
元旦出遊
河口被查
被幽禁的五天
折翼滇南
被訴訟
在南京看守所的日子
在法庭再見褚時健
三天後的庭審結果
走下“煙王”的神壇
在獄中
假釋這一年,他76歲
元旦出遊
轉眼到了1996年年底。12月,第二屆紅塔山筆會已經醞釀成熟。當時馮牧先生已經仙逝,不過汪曾祺仍在隊伍裡。還有一些作家是第一次筆會的參與者,期待著與退下來的“煙王”暢談人生。
12月23日左右,我就筆會人員名單和身份證號碼事宜再次與何小平主任聯絡,她告訴我,廠裡28日就放假了,要放到元月3日。筆會的作家們到達廠裡的時間就定在了4號。由我到機場接北京來的王巨才、汪曾祺、高洪波、何志雲等人。
落實了筆會的事宜,何小平問我們元旦放幾天假,我告訴她只有一天。她說:“廠裡放假,大家不好出面陪廠長去什麼地方。省外幾家菸廠曾邀請過他,但廠長說不要麻煩人家,他現在正在接受審查,會給人家添麻煩。”
那幾年,褚時健每到一地,當地的菸草公司和經銷商都會興師動眾,搞很大的排場,這也是遭人詬病的事情。其實這不是褚時健本人的意願,他不是官員,應付場面上的事情也不是他的長項,但他很善意地理解別人的“隆重”接待,雖不樂意,也只好客隨主便。只是現在這個特殊時期,如果出門去哪兒,別人不“隆重”顯得勢利,隆重了又不合時宜,乾脆不要去,不給人家添麻煩。這是褚時健的意思。
我聽明白了,就問何小平:“你是不是想讓我過節陪老頭子出去走走?”何小平笑了,說:“廠長也願意,出去還可以聊聊。”我答應了,用這一年的最後三天陪廠長出門走走。
隨後,張啟學和我聯絡,我問去什麼地方,他說,一長的意思是到他待了十多年的新平去看看。我心想,又是故地重遊,老人家大概真的想寫一點兒什麼東西了。我們約定,12月27日他們到昆明接我,30號返回。這邊的日程定了下來,我答應母親,元旦請她吃北京烤鴨。
27日,我在辦公室和我的搭檔們商量,定了元月2日上班時開編務會。直到這時,我對將遇到的一切毫無預感。我甚至問雜誌社的辦公室主任張衛,新平的氣候比昆明熱,要不要帶厚衣服?他說那裡是山區,早晚會比較冷。一直到中午12點,我才等到了廠裡的車。上車後我問:“今天直接到新平還是先到玉溪?”
褚時健回過頭來說:“今天住在玉溪,我們不去新平了,去河口,你去過沒有?”我說去過多次,當年作為文工團團員去演出過,還踏上了連線兩國的中越鐵路大橋。後來作為戰地記者,我幾乎跑遍了前線的所有山頭,河口四連山也去過,還從陣地上看過被炸燬的中越鐵橋。
不過,對出行地點的改變,我多少感到有點兒遺憾,因為我很想看看他們一家當年生活的地方。車上不好問,我想抽空再問不遲。
到了玉溪,我和張啟學去了趟廠裡,他要去領點兒小禮品,說要送給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老州長,他是褚時健的老朋友。簽字領東西的時候,我見到辦公室主任何小平,告訴她我們要去河口,路上還要看朋友。何小平說她值班,希望我們好好玩。
回到褚時健家,正趕上他江川的朋友送來了一條巨大的青魚。褚時健說很久沒見過這麼大的魚了,剖開後可以讓小丁、張師傅送點兒回家,剩下的叫老三醃一下,回來再吃。殺魚的時候,小丁用手按住大魚的身體,褚時健自己動手剖開魚腹。說實話,我從來不知道湖裡還能長這麼大的魚,足有二十多公斤。它扭動起來,小丁這樣的壯小夥都按不住。見此情況,我也幫忙摁住魚頭,不知是天冷還是場面刺激,我心裡有些發涼。魚被砍成了幾大塊,光魚頭就分成了兩大塊,有四公斤重。褚時健對我說:“我讓老三凍起兩塊魚肉,等回來給你媽媽帶回去,讓她也嚐嚐江川星雲湖的大魚。”
見我有些發冷,他把我叫上樓,開啟一個衣櫃,說:“你穿少了,這是映群的衣服,如果不忌諱,你看看有沒有合適的找件來帶上。我看你們個頭兒差不太多。”映群離世整整一年了,可她的衣服還都好好地掛在衣櫥裡,就像主人隨時要穿一樣。我沒有挑這裡的衣服,不是忌諱,而是怕褚時健睹物思人,想起有關女兒的點點滴滴。
我問他為什麼不去新平而改道去河口,他嘆了口氣道:“還不是因為我家的人不懂事。”見他不想再說,我下了樓,直接問在看電視的張啟學。他告訴我,本來定的是去新平,並把這個安排告訴了褚時健的弟弟褚時佐。沒想到昨天晚上新平縣縣委的一位書記打來電話,說知道廠長要回新平過元旦,縣裡幾套班子的人準備給廠長接風。褚時健一聽心裡就煩悶起來,本來不去外地,不打招呼,就是給人家和自己都留點兒方便,沒想到褚時佐特意告訴了縣裡的人。褚時健覺得,人家過節不能休息,要給自己接風,豈不是既麻煩又擔風險嗎?而自己故地重遊、隨意看看的初衷也會被破壞,新平之旅,於人於己都不太合適了。想到這裡,褚時健明確地說:“新平不去了,你們重新找個地方。”
張啟學和丁學峰想到了元謀土林,但又聽說在修路;想到了紫溪山,但冬天又沒有看頭。最後,張啟學想起旅行社在節前到廠裡來拉客,組織職工到河口玩,聽說有幾十個人報了名。不如去那裡,還可以看看越南老街的邊貿市場。他們把這個建議告訴了褚時健,他沒有異議,事情就這麼定了。不光他們腦子裡少了一根弦,我也同樣稀裡糊塗,審查期間往國境線上靠近,這本身就是犯忌的事情。不過我當時真的不知道有關部門早有通知。
晚上丁學峰送我回賓館。剛爬了一半臺階,我一頭栽倒在臺階上。小丁嚇了一跳,趕快扶我起來,看看沒有摔壞,便又去撿掉了一地的東西。他擔心地問我:“你生病了,明天還能不能走?”我說:“沒事兒,就是在外面站的時間長了,又沾了冷水,胃病犯了。”我叮囑他不要告訴廠長,說好了陪他出去的,不要掃大家的興。
河口被查
第二天一早,車子到廠賓館接我,這時我才發現小丁的女友李霞也一起去。他們正籌備著結婚,小丁平時住在廠長家,放假倆人也沒時間在一起,正好這次是旅行,難得一起出門,李霞顯得很開心。在玉溪師專門口吃米線的時候,我又看到了陳紹牧的車,他笑眯眯地告訴我,他和公司的小陳一起去,他想陪陪老人。這樣,我們一行七人分坐兩輛車出發了。
說起來這次出行真不是那麼順。張啟學他們聯絡了老州長,聽說省裡領導在紅河,他們下到縣裡了。我們徑直從建水插下,經蒙自、屏邊到河口。車還未到屏邊,我胃痙攣發作,在車上暈倒了。車上的人商量怎麼辦,褚時健說:“先到蒙自,蒙自醫院好些。”張啟學告訴他蒙自已經過了,前面是屏邊,陳紹牧他們的車已經到屏邊加油去了。於是去了屏邊,我在屏邊醫院打過針後,褚時健又提出回蒙自休息。記得是小陳說,河口不遠了,那裡的條件也好,可以到河口再找家好醫院。就這樣,我們傍晚到達了河口,入住河口鐵道賓館。
這家賓館新建不久,當時可能是河口最好的賓館。住迸房間後我發現,賓館臨河而建,離中越鐵路大橋很近。從視窗鳥瞰,南溪河清幽幽的河水映入眼底,老榕樹枝繁葉茂,遮天蔽日,旁邊就是河口邊防檢查站的崗樓。
當天晚上,我就在賓館輸液。第二天一早,褚時健見到了廠裡許多到河口旅遊的人,都住在這家賓館。吃飯的時候,褚時健安排:“小先你今天早上接著輸液,張啟學陪著你,我們幾個過老街看看邊貿街,你就不要去了。一兩個小時可能就看完了,等我們回來,再一起逛逛這邊的集市,然後就回蒙自,你可以到蒙自後再打吊針。”
在房間打吊針的時候,我越想越覺得好笑,大老遠地跑來,就在酒店裡住一天,連鐵橋都上不了。想當年,我們文工團六七十號人一起走上鐵橋,那是什麼氣勢!
十點,針打完了。我走到窗前,想好好看看已經修復通車的鐵橋,就在這時,我發現了坐在榕樹下的褚時健一行。我回頭問張啟學:“廠長他們怎麼在邊檢站坐著喝茶,是回來了還是沒出去?”張啟學也納悶兒:“怎麼,他們坐在河邊?”他也走到視窗往下看。到這時,我心頭開始有些忐忑不安起來。我們倆決定下樓去問問,如果不讓出去,那就不去老街了。
看來我們想得實在太簡單了,在我打吊針的這兩個小時,褚時健出現在河口,並要辦理短時過境手續的事情,已經被報告給了正在紅河的令狐安書記及昆明的省委領導,並上報給了中紀委、公安部。邊檢站的領導正邊和褚時健聊天,邊等著上面的指示。
在大榕樹下坐了兩個小時,褚時健終於發現有問題了,他說:“是不是我不適合辦通行證?如果不可以,我們不去了。”見褚時健要走,邊檢站的領導忙說:“我們領導要見你,請先到我們檢查站去。”一行人往回走時,和下樓的我們相遇了。雖說人聲嘈雜,但我清楚地聽見邊檢站的幹部緊張地對著手機說:“還有兩個人,住不下,改到河口賓館。”彷彿一盆涼水從頭上澆下,我知道,走不了了。
到了河口賓館,我們被禮貌地讓進了飯廳。這時候,丁學峰拔打了省委副書記李嘉廷的秘書的電話。事實上,李嘉廷已經從別的渠道知道了褚時健被扣留的訊息。笑臉相迎的邊檢站領導陪著我們吃完了飯,然後通知大家,分開住進房間,車上的東西都不準拿。
等待的時間空氣幾乎凝滯,我想到的第一件事是問褚時健,是不是有過關於他不能到外地和邊境的通知。小丁說有過,他們理解的是不能出國和到港澳口岸,所以這次目的地臨時變更到河口,誰都沒有往這上面想。我只有一聲嘆息。當記者多年,連這點兒敏感度都沒有,我心中充滿自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