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些來學習的單位並不像褚時健做得那樣用心,也沒有像褚時健那樣充分考慮農民的利益,因而,他們的原料和玉溪捲菸廠一直存在很大差足巨。

河南省的一位領導人甚至專門來請教褚時健,如果完全按褚時健的做法,河南是否就能生產出一樣好的菸葉,褚時健給出了否定的答案。因為自然條件的差異,河南不像雲南這樣晝夜溫差大,在菸葉生長的夏季,像河南那樣炎熱的地方,在沒有陽光照射的夜間菸葉仍然會生長,而不是停下來消化白天的生長,這樣無論如何也難以達到雲南菸葉的水平。

當然,也有人不相信“紅塔山”“紅梅”在市場走俏是因為原料的緣故,他們還是迷信玉溪捲菸廠有神奇“配方”,並希望褚時健能教給他們。褚時健只好幽默地對他們說:“如果真有神奇配方,那每年花幾十萬請一個配方大師倒是很划算的。”還有一些重量級的領導也對他說:“老褚啊,你可不要保守,你應該幫幫兄弟廠,把它們的品質搞得像‘紅塔山’那樣啊。”褚時健攤開雙手,說:“許多兄弟廠的裝置、技術、管理都比我們強,他們輸在原料上啊,而原料至少也有五年的差距。這五年每年都需要大投入,我們怎麼幫呀?”

有一次,在歐洲考察的途中,褚時健在倫敦的希思羅機場貴賓廳和一家世界知名的牛仔褲公司的老闆相遇。兩人一見如故、惺惺相惜,因為他們都把原料當作最核心的競爭力。這位老闆告訴他,他生產的牛仔褲原料都來自伊朗高原,哪怕在運動場上,再猛力的拉扯也不會撕爛他生產的褲子,原因就在於他的棉花纖維韌性不一般。

褚時健頓時覺得自己遇到了同道中人。

達到世界級烤煙的水準

但是,“第一車間”的麻煩還沒有結束,因為它不僅存終結舊體制,同時也在終結舊的質量評價系統。褚時健確定的新的質量標準,和舊的質量標準有很大不同。

按照他們從美國學來的經驗,並經過資料檢測,成熟的菸葉是橙黃色的,表面粗糙,就像老年人長的老年斑,而當時中國評價菸葉的國家標準,是以表面平滑、緞黃的菸葉為好。這在褚時健眼中卻是不夠成熟的菸葉:於是,衝突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在菸葉質量評價標準形成的過程中,玉溪捲菸廠內部也經歷了一番折騰。褚時健首先要打破這些評級人員固有的評價觀念,讓培訓人員對評級員進行耐心培訓,教他們如何從色澤、味道、表面來評價一份菸葉的好壞,並將評價標準基本背熟:成熟的菸葉,顏色像橙子一樣黃,表面是粗糙的;不夠成熟的菸葉,則是像緞子一樣的鮮黃。好的菸葉似乎不那麼好看。他們還掌握了一套科學的資料,例如尼古丁含量、糖鹼比等。

菸草公司當然不能坐視“標準”不管,雙方最後把“官司”打到了國家菸草專賣局。回覆是,按照國家標準,玉溪捲菸廠的菸葉合格率太低,連及格線都夠不著。但褚時健堅持認為自己的評價標準才是正確的,而不是“國標”。他的一個重要依據是市場評價。他說:“市場上只要是我們的捲菸,就銷售得很快,別的煙過剩很多。我們在全國的佔有率,價格最高的一類煙所佔比例最大。如果我們的評價標準是錯誤的,那消費者就不會這麼喜歡我們的東西。”

國家菸草專賣局堅持要玉溪捲菸廠改正評價標準,而褚時健依然我行我素,雙方都按自己的標準相安無事地收購農民的烤煙。在僵持不下之際,美國專家介入了這場評價之爭。除了國家菸草公司請的顧問左天覺,還有一位美國專家瓊斯,他家三代都是菸草博士。他們對國家菸草專賣局的專家和局長說,溪捲菸廠的評價標準才是正確的,褚時健種出的烤煙已經達到了世界水平。

國家專賣局局長最後承認了玉溪捲菸廠的質量標準。

褚時健日後說,要說他對中國菸草的最大貢獻,就是促進了整個中國菸葉質量的提高。

跨越最後的鴻溝

儘管“第一車間”在全中國聲名鵲起,但褚時健還需要突破一道防線,因為“第一車間”和中國的財稅體制也發生了尖銳衝突,它隨時可能給褚時健帶來滅頂之災。

扶持菸農的支出,究竟算成本還是利潤呢?按當時財稅體制的規定,這部分是不能算入成本的,但是,即使作為稅後利潤來支出,也可能會涉及侵蝕國家的財政利益,它像一柄懸著的劍一樣隨時可能落下來。褚時健雖然在推動著一項偉大的事業,但也可能因此帶來個人悲劇,儘管這些投入產生的大部分收益都變成了國家稅收。

他明白其中藏著的兇險,因此,他選擇在一個適當的時機穿越這條防線。

這個時機由兩個因素促成。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田紀雲在之前的全國稅利建設大會上公開讚揚了褚時健的“第一車間”,他認為這不僅是在促進烤煙的增產增質,也是從根本上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的大好事。另一個更加重要的條件是,在“第一車間”的有力推動下,玉溪捲菸廠上繳國家的稅利連年猛增,1987年猛增了49.6%,達到763億元,1988年再增76.48%,達到13.45億元,到1989年時已經達到20.3億元。它以一個令人激奮、不可想象的速度增長著。這時,它已經成為全中國效益最佳、上繳國家稅收排第二的企業。

到這時,褚時健覺得找財政部長協調財稅政策的時機到了。

此時,褚時健喜歡的搭檔朱奎已經離開,他在雲南省一位副省長的陪同下來到北京。他給財政部長算了一筆賬:給菸農每投入一元,將帶來不少於五元的稅利回報。另外,他保證,如果財政部能夠確認玉溪捲菸廠對“第一車間”的投入為稅前成本,那麼,玉溪捲菸廠每年上繳中央財政的稅收增長將不低於10億元,而如果沒有對“第一車間”的投入,未來的稅利增長就很難說,他無法保證。

按財政部原來的規定,不允許給菸農發補貼。但褚時健堅持說,不發補貼,農民就種不好煙,因為種好煙的成本很高。而發了補貼以後,一流的原料才能出來,優質優價,才能產生更多的稅利。

褚時健的經濟學邏輯是這樣的:很多人都在試圖縮短成本鏈條,儘可能砍掉成本,他這裡卻是要加長成本鏈條,增加成本投入。他認為,成本的加大反而會增加效益。實際上,他一直信奉這種學說。

在和幾個有關領導短暫溝通後,這位財政部長同意了褚時健的請求,他給了褚時健一份書面檔案,同意將玉溪捲菸廠扶持菸農的費用計入稅前成本。

至此,玉溪捲菸廠種植優質菸葉的障礙全面掃除。褚時健也開始基本以稅利增長的同等速度增加對菸農的補貼。

“第一車間”淋漓盡致地展現了褚時健的經營思路和風格,尤其是他的應然性思維模式。“應然性”和“約束性”之間的鴻溝,他又一次信步越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