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聞言恍然大悟。

不可否認,屯田制對恢復農業生產具有重大作用。

屯田制由來已久,是歷史發展中逐漸完備起來的,是歷史發展的的凝聚物。

眾人心中很清楚,軍糧就是一切行動的物質基礎和物質條件。

也是他們現在迫切需要著手解決的問題。

聽完白起的分析,劉毅陷入沉思。

軍屯確實不可避免的使士兵戰鬥力出現下滑。

但他們的兵民比,接近1比1也著實誇張。”

想到這裡他心中已有計較:

“我意先民後兵,化兵為民,以民促兵,兵農合一。

前期我們以民屯為主、軍屯為輔的策略,軍民一起生產和發展。

讓士卒深入百姓中去協助他們完成屯田,這樣我們收糧的時候他們牴觸心理會降低很多。

有助於讓百姓的心朝著我們靠攏。”

民屯為主、軍屯為輔?

聽完劉毅的解釋,眾人覺得還是具有可行性的。

山谷土地肥沃,許多荒蕪的農田可以開墾。

軍民一同屯田可以在短期內開墾農田,使得農業能夠儘早恢復生產,實現穩定發展的目標。

軍民齊心,假以時日必當倉稟皆滿。

經過一番商議後。

任命裴元紹、周倉、廖化、李大貴幾人負責相關事宜。

眾人分工合作。

為百姓建造房屋、分發土地、贈予必要糧食、農具、租借耕牛。

屯田制在慢慢施行的同時。

劉毅又令白起、張曼成從軍民中,挑選青壯,組織修建道路,修繕加固建築、進一步擴建小城。

為了提高積極性和效率,劉毅將五百貫五銖錢交付給張凌。

除了必要儲備外,一部分用於採購各項所需物品,一小部分獎勵給參與建造小城的軍民。

如此一來。

尤其是參與建設的百姓,熱情高漲幹得熱火朝天。

他們不但能填飽肚子,還能得到些許工錢。

雖然很少,但他們已經很滿足了。

經歷黃巾起義的戰亂,他們對於當前安定的生活倍加珍惜。

他們正在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屬於他們的美好生活!

至此軍民一心、浩浩蕩蕩的投身建設的潮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