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廢待興的小城。

經過軍民大力建設與發展,變化日新月異。

與他們剛來時相比,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煥然一新。

期間劉毅正式更名。

捨去了“馬元義”的原名,取新名為“劉毅”。

古人改名改姓不算多但也不是沒有。

如徐庶早先名福,是單姓人家的子弟,所以叫做單福,也有人將其喚做徐福。

張遼本是漢武帝時期聶壹之後,聶壹為了避禍改姓為張。

張燕原名褚燕,張牛角死後褚燕為新首領,於是褚燕改姓張喚作張燕。

簡雍本姓耿,因為幽州人稱呼耿為簡,於是便根據讀音而改了姓氏。

劉封本是羅侯寇氏之子,劉備認養為義子改姓劉。

孫韶的伯父孫河本來姓俞,因為頗受孫策的喜愛,於是賜姓為孫。

徐庶……

眾人改名改姓原因各有不同,但多能被人接受。

劉毅選擇改名,其一是因為他本名就叫劉毅。

其二他覺得劉毅這個名字,在東漢還是很有搞頭。

中山靖王劉勝光孩子就一百多個。

這一百多個孩子又都有了他們的孩子,這樣不斷分支加上社會動盪,早就散於全國各地了。

畢竟劉家統治天下也有將近四百年,這麼漫長的時間裡,讓劉姓人家遍地開花再正常不過了。

所以他打算利用劉勝的名號,搞個好名頭便於招攬人才。

他是張角收養來的,父母是誰大家都不知道。

給自己造個身份不難。

難的是要有說服力。

而且皇室有關的族譜不是說偽造就能偽造,冒認皇室相關的族譜,宗正卿會以重罪將其抓捕責罰。

還會揹負天下人的罵名。

退一步來講,不說他能不能搞到皇室族譜,即使搞到了他自己修改也不作數。

修改的族譜還要與洛陽城、太廟裡的族譜對上號才行。

這樣的族譜在普天之下方有說服力。

而能夠幫上劉毅這個忙的,恐怕只有洛陽城一手遮天的十常侍之首張讓了。

具體事宜他已經委託張凌去做了,張讓收了他那麼多好處,也該為他做點事了。

如果他不答應就繼續砸重金,砸到他幫忙為止。

好一點的名頭劉毅一定要拿下來。

漢室宗親肯定不抱希望了,再不濟也要搞個和劉備相當的。

更名以後。

對於這座寄託眾人美好生活希望的小城,劉毅為它起名“毅興城”。

蘊意著自己將從這裡起家,小城的旺盛與發展就是他勢力壯大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