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敬陽決心迴歸大順軍,但是聆敬陽要求部將不得外洩,免得還沒有迴歸大順軍,就被明軍給滅了。

眾人也曉得大順軍和朝廷並不是真正盟友,而是被清軍逼得沒有辦法,才被迫聯合起來。

這種聯合是大明朝廷和大順朝廷聯合,不代表下面勢力就可以肆意投降另一方勢力。

聆敬陽讓王牧秘密出行,王牧帶著二十多個士兵連夜啟程。

因為有一段路程要從太原府過,聆敬陽不明白姜瓖態度,一行人從靈石縣後,不敢走大路,一路上晝伏夜出。

終於抵達延安府,在延安府,劉芳亮對上次沒有和明軍進攻大同府耿耿於懷,這一次王牧代表聆敬陽來,他以為聆敬陽會再一次進攻大同府。

可王牧卻告訴他,聆敬陽不是邀請他進攻大同府,而是請求帶著部隊回到大順軍,劉芳亮以前是聆敬陽上級,但和他並不熟悉,倒是李過和聆敬陽是莫逆之交。

此時同意聆敬陽迴歸大順,這不是打臉陛下和李過那?

他沒有給王牧回應。

“王大人,聆都督可是朝廷五軍都督,他要是來我大順,這可是你們大明官場地震啊?”

王牧輕輕說道:“聆都督心向明月,明月卻照溝渠。”

劉芳亮不敢答應,可王牧一番話卻表達聆敬陽確實想回來意思,他讓王牧在延安府小住幾天,他親自去西安府請示陛下。

“劉將軍,建奴即將發起進攻,還請將軍坐鎮指揮,小人去西安府拜見貴君。”

“行,你去吧。”

劉芳亮讓部下護送王牧去延安府,在陝西王牧不用害怕被姜瓖襲擊,一路上快馬加鞭,抵達西安府,等待李自成召見。

李自成早就知道王牧奉命前來,他故意冷落王牧,王牧心急如焚,清軍很有可能明日就發起進攻,他不想浪費時間,在西安城下榻地方。和當地大順軍官員表示他願意跪見大順軍皇帝,

李自成不見他,是因為他在劉芳亮那裡說拜見貴君,這讓大順朝廷上下不滿,雖然有大臣以為清軍進攻在即,不應該冷落聆敬陽使者。

李自成卻以為清軍就算是發起進攻,想要攻打聆敬陽,也要跨過太原府,太原府姜瓖就算是泥巴捏的,清軍想要迅速佔領太原府,也要些時間。

他萬萬沒有想到,清軍這一次進攻主要方向是大順軍,崇禎朝廷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滅了大順,就可以活活餓死崇禎朝廷那點兵馬。

李自成在西安城浪費五天時間,等他召見王牧那一天早上,清軍終於開始發起進攻。

濟爾哈朗率軍從大同府進攻延安府,博洛率軍南下太原府。

博洛以為太原府明軍都是明軍三流部隊,兵分兩路進攻寧武關和雁門關,可真正打起來,這兩地明軍野戰不足,守城卻非常在行,愣是讓博洛兩路大軍碰的頭破血流,卻沒有攻下城池。

博洛大怒,他令投降清軍的唐通部進攻明軍,唐通

以前是明軍,很瞭解明軍特點,他建議博洛集中兵力進攻寧武關,只要攻破一個關口,大軍就可以殺入太原府。

博洛問他要是雁門關守軍來支援寧武關呢?

唐通笑了笑,這明軍來支援,不就是相當於放棄雁門關了嗎?

他可以率領部隊在途中伏擊明軍援軍,博洛覺得唐通有些道理,撤回圍攻雁門關部隊,在雁門關和寧武關必經之路埋伏。

《仙木奇緣》

他率領主力部隊猛攻寧武關,寧武關守軍在高鼎率領下抵禦清軍數次猛攻,高鼎兵力並不多,不能支撐很久,他希望姜瓖可以增援,可姜瓖並沒有增援寧武關,他率領三萬主力部隊馳援雁門關,因為雁門關是他哥哥姜讓駐守,雁門關守軍有五千餘人,不容有失。

寧武關高鼎有兵四千人,姜瓖以為救援雁門關後,再去支援寧武關。

姜瓖率領部隊抵達雁門關,卻發現這裡沒有被清軍圍攻,想來清軍應該集中全力進攻寧武關。

他率領部隊往寧武關趕去,姜讓卻讓他不要去寧武關。

“大哥,為什麼不去增援寧武關?”

“清軍放棄圍攻我雁門關,那麼就一定在圍攻寧武關,我軍去寧武關的路上有清軍伏兵,還是儘快撤回到太原城,請求陛下發兵。”

姜讓意思很明確,放棄寧武關全軍撤退,同時讓朝廷兵馬進入戰場,不能他們在前面頂著,朝廷在後面看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