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瓖有些捨不得高鼎,這是他麾下不可多得戰將,可去增援寧武關,就會掉入清軍伏擊圈,最後姜瓖還是率領部隊撤回太原城。

援軍撤走後,高鼎再也頂不住清軍圍攻,在被圍攻的第九天後,率領關內剩餘兩千多將士往南突圍,清軍在後面猛追。

高鼎被清軍追殺損失一千多兵馬,追擊高鼎不是別人,就是唐通,唐通率領一萬多人跟在高鼎後面,非要全殲明軍不可。

明軍人數越來越少,不是戰死就是投降,高鼎以為他就要被清軍殺死,還是被綠營兵殺死,心裡就有氣。

撤退到距離汾州府還有四十公里一個山溝溝,殘軍被清軍前鋒追上,高鼎就剩下四百多殘兵敗將,清軍是一群體力充沛步騎兵。

清軍獰笑發起進攻,高鼎誓不投降,提著大刀砍向清兵,清軍人多勢眾,很快就把這一群殘兵敗將殺得屁滾尿流。

關鍵時刻,聆敬陽率軍趕到,數千明軍淹沒清軍,清軍堅持一會,沒有頂住明軍,被迫向西撤退。

高鼎被救後,非常感激聆敬陽,他內心痛恨姜瓖沒有增援,讓他損失絕大多數部下,還丟了寧武關這個軍事重鎮。

他決定改旗易幟,帶著剩餘將士,請求成為聆敬陽部下。

聆敬陽手底下將領不多,他非常歡迎高鼎,給高鼎補充糧草,高鼎帶著部下往回走,又聚攏數百部下,全軍五百餘人。

聆敬陽人名他為前鋒營參將,高鼎欣然上任,他問聆敬陽前鋒營總兵是誰?

聆敬陽回答

他,前鋒營沒有總兵,只有高鼎這一個參將,言外之意就是高鼎自成一軍。

高鼎被聆敬陽深深感動,他作為敗軍之將,聆敬陽沒有吞併他的隊伍,還讓他恢復實力,他向著聆敬陽發誓,以後他生是聆敬陽的人,死是聆敬陽的鬼。

聆敬陽又有一員大將,他下令部隊撤回到汾州府,他還在等待王牧到來,王牧沒有給他到來大順軍態度,他就不能硬著頭皮和清軍打來打去。

王牧在被李自成召見後,和李自成表達聆敬陽想回歸大順軍,李自成剛想數落他,就接到劉芳亮送來戰報。

大同府清軍在濟爾哈朗率領下進攻延安府,大順軍和清軍在邊境線上進行爭奪。

清軍火器部隊實力強大,大順軍損失慘重,劉芳亮請求李自成做好增援或撤退準備。

李自成在陝西還有兵馬八萬餘人,陝西往南鄖陽府有大西軍駐守,他可以率軍在延安府和清軍進行一場會戰。

他令田見秀駐守大本營,率領劉宗敏,李過,袁宗第,田虎四大主力營軍支援劉芳亮。

王牧見大順軍君臣好像遺忘他再一次和李自成表達聆敬陽意願,李自成同意聆敬陽迴歸,但是要求聆敬陽從大同府南部牽制清軍。

然後就讓王牧回去,王牧一行人踏上回靈石縣的路,這一路上沒有姜瓖的部隊,也沒有清軍,王牧回到靈石縣後,看見整個靈石縣都在進行備戰,老百姓都疏散到山裡,王牧來到城內,將李自成意思告訴聆敬陽。

聆敬陽這些天一直在汾州,也是今天回到靈石縣,聽完王牧話後,聆敬陽腦海裡都是清軍選擇哪一條進攻路線?

是僅僅依靠大同府清軍,還是湖廣清軍回師河南,從河南進攻山西。

如果清軍選擇大同府,那這一次戰役還有的打,可清軍從河南進攻山西,明軍幾乎沒有取勝可能性。

李自成讓他從大同府南部牽制清軍,這都大順軍非常有利,可這樣就要放棄崇禎朝廷。

聆敬陽兵力不足以分兵支援大順和大明,周遠像是看出來聆敬陽窘迫,和他說道:“都督,下官以為建奴這一次是傾巢而動,我軍兵馬就這麼多,不管是去支援大順還是大明,另一方都要被清軍吃掉。”

“周遠,你以為應該支援誰?”

周遠在腦海裡想了很久,幽幽說道:“誰都不支援。”

“哦,周遠,你還是要我自立門戶嗎?”

“我軍不如合力向東北,大同府清軍進攻太原府,延安府,大同府兵力空虛,都督可直搗黃龍,端掉清軍在山西的大本營,失去補給後的清軍,又能夠支援多久呢?”

“從汾洲去大同府,這可是跨越整個山西,我軍哪有那個實力?”

聆敬陽不信任部隊執行力和戰鬥力,周遠卻說不試一試怎麼知道這支部隊,有沒有這個能力,這麼長途跋涉,還能夠練出一直精兵,

周遠的話很有誘惑力,聆敬陽被他說動了,決定突襲大同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