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和部下繼續商議,怎麼迎接聆敬陽。

說話間,一個縣丞從門外進來,和堵胤錫等人說道:“諸位大人,聆敬陽使者到了城外。”

眾人驚訝聆敬陽速度之快,前幾天打敗流寇了,今天就來長沙城,這是要急於吃掉長沙城嗎?

堵胤錫不慌不忙,和眾人吩咐道:“都正衣冠,和我接見聆都督特使。”

聆敬陽在距離長沙城還有一天路程,為避免引起誤會,特意以周遠為特使,去長沙城拜訪堵胤錫等人,以表他來長沙並非開戰,而是拜見諸位大人。

周遠來到長沙城,得到堵胤錫等官員接待,周遠是七品官員,堵胤錫可是封疆大吏,如此高規格接見周遠,周遠也有些受寵若驚。

好在他很快鎮定下來,和堵胤錫等人說明來意,聆都督感謝冷如鐵率部在戰場援手,特來拜訪諸位。

並且委婉表示聆都督剿滅湖廣流寇,堵胤錫作為湖廣經略,有義務為聆都督兩萬兵馬提供糧草。

堵胤錫一顆心放下來,看來聆敬陽絕非窩裡橫,他和一旁的同知點點頭,同知去倉庫準備糧草,告訴周遠,他已在城內備好酒水,等聆都督和諸位將士入城。

周遠傳話後,馬不停蹄

回去,把堵胤錫意思帶給聆敬陽,聆敬陽立馬下令全軍前進,第二天抵達長沙城。

長沙城數年前被張獻忠攻破,在堵胤錫治理下,得到修復,規模和武昌城不相上下。

一群官員在城門口迎接,聆敬陽遠遠看去,冷如鐵恭敬站在一人後面,想來那就是堵胤錫。

他對堵胤錫也是滿心佩服,他和部將說道:“那位堵大人也是人中豪傑,待會兒和我去拜見他,莫要傲慢,也莫要鄙夷。”

眾將領很驚訝聆敬陽會如此尊敬一人,在聆敬陽率領下,眾人來到城門口,聆敬陽以走路方式,來到堵胤錫面前,堵胤錫也忙上前相相迎。

“五軍都督聆敬陽,率部拜見堵經略。”

說完,聆敬陽和眾將領給堵胤錫行禮,堵胤錫感動肺腑,這個聆都督看起來不大,沒有一點武人傲慢。

聆敬陽態度恭敬,長沙府官員可不敢擺譜,堵胤錫邀請聆敬陽進城休息,聆敬陽欣然前往,賀珍悄悄拉著聆敬陽鎧甲。

小心城內有伏兵,畢竟城外有聆敬陽兩萬兵馬,這可是讓人垂涎三尺,堵胤錫很有可能把聆敬陽引誘入城殺掉,然後收編城外明軍。

這種事情在王朝末年屢見不鮮,賀珍請求讓他率部和聆敬陽進城,聆敬陽不想冒險,堵胤錫是賢臣,可他下面那群人不見就是良將。

他和堵胤錫說道:“堵經略,我部兵馬舟車勞頓,不如讓他們和本都督進城歇息。”

聆敬陽可是有數萬兵馬,全部入城,這長沙城要改名換姓,堵胤錫明顯有些拒絕。

聆敬陽沒有讓他為難,說道:“我只帶五千兵馬入城,其他各部將士在城外紮營,還請堵經略給我軍將士送上些吃食。”

《重生之搏浪大時代》

五千兵馬入城,以長沙城守軍可以做到守城,這對雙方都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堵胤錫熱情招待聆敬陽和五千將士入城,同時讓人給城外明軍送去二十車粗糧,每一車都有五十石糧草,聆敬陽不用擔心軍中糧荒。

一行人進入到長沙城,聆敬陽看了看市容市貌,長沙城在堵胤錫治理下,社會秩序得到恢復,街道上人聲鼎沸,小商小販遍地走,人來人往很是熱鬧。

武昌城距離前線很近,聆敬陽努力治理,仍然不如長沙城熱鬧,他有種和堵胤錫說道:“堵大人治理有方,聆某要多向你學習。”

“治理的再好,也需要諸位勇士保護,我長沙府兵少將寡,不像聆都督,有千軍萬馬,不懼那建奴。”

這話裡有話,聆敬陽摸不透堵胤錫,不明白堵胤錫是在拉攏他,還是諷刺他不去前線,反而率主力部隊來長沙府顯擺?

堵胤錫是真情實意羨慕聆敬陽能打,從江北到江南,和清軍一路血戰,但他更看重聆敬陽,沒有和大順軍大西軍開戰,在他看來這非常難能可貴。

或許聆敬陽才是他志同道合的人,他有一個大膽的想法,以他在大明官場人脈,輔助聆敬陽軍事力量,攜手趕走建奴,平定叛亂,重開大明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