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大西軍(二)(第1/3頁)
章節報錯
艾能奇和葉臣都是久經沙場老將,兩人殺伐果斷,在戰場上調兵遣將,最終還是清軍技高一籌,趁著大西軍筋疲力盡之際,一波流打崩艾能奇部。
大西軍將士被打崩後,頓作鳥獸散,好在李定國及時支援,率領部隊從西側猛攻清軍腹部,還沒有殺到清軍腹部,多鐸親自率領八旗兵前來支援,李定國沒有殺入清軍腹部,卻讓葉臣被迫撤回部分軍隊,艾能奇可以帶著部隊從容不迫撤退,李定國也率部撤退。
清軍沒有能夠追擊大西軍,多鐸也不生氣,今日一戰他看到大西軍成色,也就是少數精兵帶著一群雜牌兵,就和明軍一樣,都是將領帶著家丁,家丁打完了,剩下的軍戶就是一群破落戶,一個衝殺就能夠解決戰鬥。
多鐸下令清軍向著辰溪縣前進,張獻忠今日被清軍擊敗,心有不甘,當天夜裡,率領部隊發動夜襲,清軍嚴陣以待,殺得大西軍突襲部隊幾乎全軍覆沒。
張獻忠被迫率領部隊撤退,此時在後方追擊大西軍的明軍曾英部發起進攻,和孫可望進行慘烈交戰,孫可望內政尚可,軍事能力較為普通。
面對明軍突然襲擊,孫可望手忙腳亂,勉強穩住防線,麾下部隊被明軍不斷蠶食,與此同時在辰溪縣清軍,在鰲拜率領下從城中殺出,城外的大西軍在劉文秀率領下和清軍交戰,清軍憋著一股勁想要和多鐸會師,大西軍死活不讓清軍突圍,兩軍不可避免又是一場血戰。
在這一晚大順軍被明軍,清軍兩線夾擊,大西軍主力在辰溪縣往北十公里地方,和多鐸率領清軍主力再戰,又被打敗,張獻忠被迫下令全軍撤退,他選擇撤退路線是往北撤退,目標是嶽州,想率軍突圍到湖廣北部,和大順軍匯合。
大西軍數十萬往北而去,清軍在後面窮追不捨,明軍也在後面窮追不捨,兩軍追擊到上溪縣,明軍和清軍突然發現對方也在追擊大西軍,兩軍都不敢率先發起進攻,儘量避免爆發激烈戰鬥。
曾英和大西軍是生死仇敵,可是和清軍也是敵人,他只用片刻時間思考,率先進攻清軍,清軍被明軍這一頓揍,揍得七葷八素,損失數千兵馬就撤回去。
多鐸得知部隊被明軍進攻,不顧部下反對,出其意料下令停止反擊明軍,而是率領部隊往南進攻,他要一舉攻入巴蜀之地,攻貴州進入成都平原,將明軍產糧重地四川攻下。
清軍放棄追擊大順軍南下進攻貴州,讓曾英看不明白,這清軍打大西軍,打敗大西軍又要進攻貴州,這不是兩線作戰嗎?
曾英作為明軍參將,守土有責,也率領部隊撤回到貴州,防禦清軍進入貴州。
曾英年少成名,打大西軍不含糊,打清軍也不含糊,率領部隊回撤途中,多鐸突然一個回馬槍,殺得明軍打敗,曾英部幾乎被打得四分五裂,曾英僅率領數百人後撤。
撤退到貴州和湖廣交界地帶銅仁府防禦清軍進攻,曾英主力部隊基本上被清軍消滅,數萬清軍攻入銅仁府,銅仁府明軍多守衛部隊,完全不是清軍對手,被清軍連下數城。
曾英被迫繼續後撤,撤退到大萬山,在大萬山聚攏明軍和清軍對抗,清軍第一次在山地作戰,被曾英反擊,損失四千餘人,暫時放棄進攻大萬山,全力進攻銅仁府西部地區,開啟清軍攻入貴州通道。
曾英戰敗,四川總督王應熊急令楊展增援曾英。
楊展得令後,率部支援曾英,貴州多山地,明軍增援速度還在路上,整個銅仁府被清軍攻佔,曾英撤退到四州府,清軍也進入四州府,曾英不想撤退,決定在四州府和清軍死戰。
清軍進入四州府部隊並不多,但打曾英這點人馬不費吹灰之力,曾英拔刀上戰場,和清軍血戰,部下幾乎被殺光,楊展部增援趕到,一通砍瓜切菜,攻入四州府的清軍部隊打敗,曾英獲救後,感恩楊展救命之恩。
楊展今日擊敗清軍,完全不懼清軍,和曾英說道:“你速回重慶募兵,我來駐守四州府。”
曾英帶著僅剩下的數個部下,一路回到重慶,王應熊並不在重慶,他帶著部隊光復被大西軍放棄的成都府等地,曾英回到重慶後,王應熊給他五百士兵,令其重振旗鼓,抵禦清軍入川。
清軍攻入貴州後,多鐸發現貴州多山地,兵力上不能鋪開,數十萬大軍優勢反而是劣勢,不僅需要糧草,也不熟悉地形,多鐸下令停止前進,清軍內部也在為下一步進攻有激烈爭吵。
部分將領認為應該集中兵力消滅大順軍,也有將領眼紅豪格攻入南直隸,在江南燒殺掠奪,他們這一路清軍卻在苦寒之地戰鬥,應該從湖廣攻入江西和兩廣,合力消滅盤踞在江南的殘明勢力。
多鐸沒有做出決定,他向千公里外的京城多爾袞請示,多爾袞令驛站八百里加急,令多鐸北上進攻大西軍和大順軍,將這兩支部隊消滅,天下大定。
至於江南殘明軍隊,完全就是一堆廢物,豪格一部兵馬足以消滅。
接到多爾袞聖旨後,多鐸令吳三桂駐守湖廣,他率領主力部隊北上陝西。
此時的大西軍撤退到施州,這裡有大量土司部隊,大西軍進入他們地盤後,和土司部隊發生衝突,等張獻忠撤退到四川巫山,數十萬大西軍就剩數萬兵馬,大部分軍民散落在沿途各地。
王應熊早就率領部隊駐守巫山,堅決不讓大西軍從巫山北上,張獻忠後面有清軍,前面有明軍,竟然破天荒召集諸將,決定分兵突圍,
部下也是第一次看到張獻忠這麼頹廢,李定國率先站出來,和張獻忠請戰,他願意為先鋒,為大軍打通北上通道,劉文秀,艾能奇也站起來,請求為先鋒,為陛下北上護航。
張獻忠本想就此散兵,見義子有這等勇氣,決定在博一次,令李定國為先鋒,突破明軍在巫山防線,倒是孫可望向張獻忠獻策,可以引
清軍攻打明軍。
眾人很好奇孫可望怎麼引清軍攻打明軍呢?
孫可望和諸人說道:“我軍北上去陝西,一路轉戰數百里,這清軍在後面跟著,攻城略地,這明軍怎能忍得下去,咱們就在巫山下紮營,清軍攻擊我軍,我軍詐降清軍,明軍進攻我軍,我軍就詐降明軍,讓明軍,清軍都以為對手才是敵人。”
這倒是一個方法, 張獻忠決定死馬當活馬醫,就按照孫可望意思,挑選心腹分別去巫山和清軍軍營,向王應熊和多鐸表達願意投降,其中和王應熊表示願意為大明驅逐建奴,和多鐸表會願意為清軍急先鋒,攻破巫山,攻佔夔東府,為清軍攻滅殘明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