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大西軍(二)(第2/3頁)
章節報錯
大西軍使者分別來到明軍和清軍軍營,向王應熊和多鐸傳達張獻忠投降意思,王應熊和多鐸想破腦袋都想不到,張獻忠會兩頭投降。
多鐸很欣慰張獻忠投降,王應熊卻不信任張獻忠,認為張獻忠是詐降,
下令將張獻忠使者斬首,可好巧不巧,多鐸也讓人勸降王應熊,王應熊前腳斬了大西軍使者,又來個清軍使者,這還用說,推出去砍了。
王應熊一口氣砍了大西軍好清軍使者,多鐸大怒,反而相信張獻忠投降,帶著部隊逼近巫山,張獻忠部在巫峽南側紮營,多鐸率領兩萬八旗兵,八萬綠營兵,部隊來到巫峽南側,看到大西軍數萬兵馬等待投降。
巫峽北側數萬明軍也在列陣以待,王應熊看見大西軍沒有抵擋清軍態勢,突然想起大西軍會逼到絕境,會不會投降清軍,清軍如虎添翼,大明哪裡還有勝算?
王應熊連忙讓人去大西軍軍營勸降,表示大西軍可投降朝廷,張獻忠使者被王應熊斬了,一肚子火,要不是李定國,孫可望等人勸說,也把王應熊使者斬了。
孫可望請求張獻忠暫時投降明軍,等過了巫峽,全軍往北,剁了王應熊,奪了夔州府,往西可以攻下重慶府,往北可以和大順軍會師。
張獻忠和李自成早年是生死兄弟,後來反目成仇,欲將對方殺死,這一次北上山西,李自成會不會吞併大西軍呢?
明軍使者見張獻忠久久沒有回應,又說道:“張公,建奴近在咫尺,還請諸公速速過河。”
張獻忠突然站起來,和明軍使者吼道:“滾回去,讓王應熊老小子看看我大西軍風采。”
說完,讓部下把明軍使者轟走,率領部隊應戰清軍,大西軍將領見他們的皇帝不肯詐降,也決定和陛下一起赴死。
六萬大西軍將士整理好鎧甲,決定和清軍同歸於盡,在江對面的王應熊,眼睛死死看著正在逼近大西軍的清軍,部下都露出會心笑意,王應熊明白,這數萬大西軍絕對不是清軍對手,此時任由大西軍被殲滅,清軍下一步將會是進攻明軍,唇亡齒寒的道理,他還是懂的。
“諸將聽令,過河,援西賊。”
部將以為聽錯了,沒有人去調兵,王應熊突然大怒,再一次沉聲問道:“聾了?”
一個參將小心問他:“大人,這西賊就要被建奴滅了,我軍坐山觀虎鬥,豈不快哉?”
王應熊怒斥部下。
“一群迂腐之輩,西賊被滅,建奴下一步就要跨過巫峽,我們這點人馬能頂得住建奴進攻嗎?”
部將紛紛反映過來,立即趕回到軍營,不一會兒。一百多艘明軍船隻從碼頭上駛出,船上都裝載二十多個明軍將士,瘋狂往江對面駛去。
大西軍已和清軍開展決戰,兩軍爆發出驚天動地會戰,大西軍人人向死而戰,清軍為全殲大西軍前進,兵戈碰撞在一起,混合人體被砍中發出慘烈的哀嚎。
大西軍將士面對清軍進攻仍然死戰不退,李定國率領虎賁營殘餘兩千將士,往前衝殺,李定國有奇謀,想在混種之中突襲清軍統帥,殺死清軍主帥,讓清軍群龍無首。
這一部大西軍兵馬沒有殺到清軍中軍,就被一隻八旗兵擋住去路,兩軍就地廝殺,數不盡鮮血匯入長江,張獻忠身著蟒袍,手持鐵環大刀,親自上陣廝殺,每一刀都能砍得清兵連連後退,大西軍其他將士也都跟著他們的陛下,和清軍戰鬥到最後一滴血。
清軍統帥多鐸看著大西軍臨死前絕望,和葉臣笑道:“大西軍不過爾爾。”
兩人都露出笑容,突然,葉臣看到巫峽中密密麻麻數百條船隻,他以為他看錯了,揉了揉眼睛,再一次看去。
竟然是數百條明軍船隻往南側登陸而來,船隻靠岸後,船上的明軍提著武器從船上跳下來,瘋狂向南側清軍發起進攻。
多鐸也看到明軍來支援,他連忙調動預備役去支援,大西軍將士在前線廝殺,見後方有明軍出現,都以為今日要被明軍和清軍夾擊,死在這巫峽南岸。
可明軍卻衝向清軍,讓已死心的大西軍將士爆發出前所未有的戰意,數萬大西軍像是被集體打雞血,瘋狂衝向清軍,清軍竟然被一波反推。
不管是八旗兵還是綠營兵,都不能阻擋大西軍反攻,成批被大西軍殺死,很多清軍士兵扔掉武器往回跑,被大西軍追殺的,狠爹媽少生兩條腿。
明軍第一波渡江將士不過數千人,船隻靠岸後立馬返回對岸,又拉上來一批明軍將士,運送到南側,明軍將士源源不斷增援,明軍和大西軍士氣爆發,衝向陷入崩潰清軍,清軍銳氣盡失,不得不向後退去。
多鐸也不愧是一代名將,見部隊有隱隱崩盤跡象,果斷下令八旗兵撤出戰場,在他心裡,八旗兵戰死一個少一個,綠營兵死了就死了,一點也不心痛。
八旗兵率先撤離戰場,綠營兵沒有後盾,被大西軍和明軍窮追猛打,死傷無數。
多鐸率領殘部撤回到
荊州府,大西軍順流直下,攻入荊州府,多鐸在荊州府得到吳三桂部支援,吳三桂在湖廣地區收降大小勢力數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