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大西軍(一)(第2/2頁)
章節報錯
大西軍第一次攻城被打退,張獻忠下令各部兵馬休整後,繼續攻城,大西軍一連進攻三天,都沒有攻下辰溪縣,城牆下趟滿大西軍將士屍體。
張獻忠不服氣,他數十萬大軍還不能攻破一個小小的辰溪縣。
令部隊繼續猛攻,大西軍將士捨生忘死,再一次發起強攻,城內清軍裝備好,又有八旗兵助陣,大西軍數次攻入城中,都被清軍打回來。
還有一員將領攻入城後,沒有及時撤回來,被清軍俘虜後,在城牆上活剮。
氣得張獻忠哇哇大叫,恨不得攻入城中,將城中清兵凌遲。
就如孫可望說的,大西軍久攻不下城池,士氣逐漸變得低迷,張獻忠沒有繼續強攻,數十萬大西軍在城下吃喝拉撒。
李定國沒有參與攻城,他率領部隊在主力部隊北側佈防,這一天李定國發現清軍主力部隊來援,他令部將趕回去和陛下彙報清軍援軍到辰溪縣。
他帶著驍騎營九千將士迎戰清軍,多鐸親率五萬八旗兵,還有十九萬綠營兵前來支援鰲拜。
開戰前,吳三桂很是不理解多鐸為什麼要和大西軍決戰,湖廣剛剛攻佔,境內還有很多大小軍閥要去收編,怎麼就急忙和大西軍決戰呢?
多爾袞沒有回答吳三桂,讓吳三桂去各地招降大小勢力,三個月後他要看到吳三桂帶著新組建綠營兵來拜見他。
吳三桂不敢頂撞都鐸,帶著本部兵馬去湖廣各地,配合清軍任命的湖廣官員維持統治秩序。
多鐸率軍從常德府啟程支援辰州府,抵達辰
溪縣東北方向沅陵縣,全軍在此地保持靜默,十天前部將就向他彙報大西軍正在圍攻辰溪縣城,請求他率兵支援。
鰲拜在大西軍圍城前,也讓部下趕到中軍,向他彙報辰溪縣被大西軍主力圍攻,請求速速發兵支援。
多爾袞卻沒有立即支援辰溪縣,他對鰲拜很有信心,以鰲拜軍事能力,守住辰溪縣沒有問題,他要讓大西軍在辰溪縣頭破血流,師老兵疲在發動突襲,一戰殲滅大西軍。
他也以為大西軍實力不過如此,令前鋒副都統薩兀禿率領五千綠營兵,三千八旗兵為先鋒,李定國決定消滅這支清軍先鋒,挫一挫清軍氣焰。
數天前李定國和鰲拜交戰後,認為清軍中綠營兵實力弱,可以利用部分盾兵擋住八旗兵進攻,擊中優勢兵力短時間內擊敗綠營兵,然後擊中優勢兵力殲滅人數不多的八旗兵。
兩軍很快就碰面,見面後拉開陣勢,準備一決雌雄,薩兀禿瞧不起大西軍,令綠營兵上前,八旗兵在後,哪曉得大西軍一個見面,就率先發起進攻。
李定國親自率領三千盾兵進攻八旗兵,驍騎營副總兵率兵主力部隊進攻綠營兵,薩兀禿也第一次看到明人武裝力量不打綠營兵,只打八旗兵。
他帶著八旗兵迎上去,和李定國盾兵混戰,李定國策略很簡單,率領盾兵頂住八旗兵進攻,等到主力部隊擊敗綠營後,回師援助盾兵,就可以取勝。
薩兀禿一柄大刀在大西軍盾兵中砍來砍去,卻發現大西軍盾兵都在防守,八旗兵進攻犀利,卻始終不能打破盾兵防線,他不信邪,再一次帶著八旗兵猛攻。
八旗兵瘋狂砍殺盾兵,李定國帶著盾兵沉著應戰,八旗兵越砍越興奮,彷彿砍散盾兵就能取勝,薩兀禿砍得很過癮,正面戰場的綠營兵卻被殺散,等薩兀禿回過頭,
驍騎營主力部隊已經殺來,薩兀禿分出一半八旗兵去應戰,卻不料正面的盾兵突然發威,李定國親自率領部將,勇往直前,將正在前進的八旗兵打崩,
薩兀禿被兩面夾擊,帶著部隊撤退,李定國前些天被鰲拜擊敗,又憋了一肚子火,大手一揮,率領驍騎營追擊清軍,清軍被殺得屍橫遍野,直到多鐸率領主力部隊畢竟戰場,李定奪過才下令鳴金收兵。
這一戰大西軍打崩清軍副都統率領的數千軍隊,薩兀禿回到軍營,多鐸拔出腰刀,一刀砍下他的頭顱,然後陰著臉和諸將說道:“薩兀禿臨陣脫逃,諸將再有這種行為,大卸八塊。”
清軍將領被多鐸殺伐嚇得不敢說話,多鐸收起輕敵之心,下令部隊往辰溪縣前進。
李定國擊敗清軍訊息傳到大西軍各營,諸營將士大受鼓舞,之前攻城失敗陰霾一掃而空,張獻忠立馬恢復李定國為監軍節制文武安西將軍,令其繼續監軍十六營。
城內清軍不明白,城外大西軍怎麼突然變得喜氣洋洋,鰲拜卻想到一定是大西軍擊敗其他各部清軍,他連忙下令諸將做好出城和多鐸匯合準備。
諸將紛紛領命而去,鰲拜在城內調兵遣將,迎接決戰到來。
張獻忠不敢輕視多鐸,親自率領主力部隊北上和多鐸會戰,令左丞相汪兆齡領兵七萬留守大營,防止城內清軍出城和多鐸會師。
汪兆齡文人不懂軍事,張獻忠令劉文秀和他一起留守大營,然後率領主力北上沅陵縣,兩軍在瀘溪縣碰面,數十萬大軍擠在瀘溪縣一個小城,多鐸和張獻忠都想畢其功於一役。
兩軍斥候騎兵率先開始戰鬥,清軍斥候為巴牙喇和投降明軍的夜不收組成,是精銳中的精銳,大西軍斥候也都是軍中擅騎射者,雙方在戰場之外進行小規模交戰,一番遊鬥下來,大西軍斥候不敵。
開胃小菜吃完後,張獻忠令艾能奇率軍出擊,多鐸也令麾下都統葉臣率軍出擊。
兩軍在院陽坪決戰,大西軍勢不可擋,清軍猛虎下山,各有各的長處,殺聲響徹雲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