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敬陽突然有那麼一種感覺,李如風,方小眼這些出生入死的弟兄,終有一天會離他而去,而他也會離開這個世界。

他安慰李如風,道:“如風,我們往前看,打敗建奴,消滅扶桑人,才可以讓王洪沒有白死。”

李如風忍住悲傷,強打起精神和聆敬陽請戰。

“都督,這次進攻大同府,我騎兵軍團可有任務?”

“繼續斥候,在兩軍廝殺之際,伺機突襲敵軍主將。”

李如風連連點頭,卻突然說道:“大人,不是我對北上策略有意見,只是我軍攻打大同府,僅僅依靠鐵拳軍團和騎兵軍團,似乎這點兵力太少了。”

聆敬陽卻出人意料和他說道:“這是我們唯一可以使用的野戰軍隊了。”

“不可以把預備軍團調來嗎?讓張羅輔數萬兵馬在後方窩著,這不是..”

“不是什麼?”

李如風咬了咬嘴唇,還是說道:“有數萬兵馬不來支援大同府戰鬥,這不是暴殄天物嗎?”

聆敬陽告訴他,明軍進攻大同府,進攻潼關的清軍得到訊息後,會立馬北上山西,打通山西南北通道,張羅輔的預備軍團作為總預備役部隊,將會承擔起整個山西南部守土重任。

如讓預備軍團北上,清軍可以從山西南部北上支援大同府,這樣一來,明軍各部隊很有可能被清軍反包圍殲滅。

“不是有高傑部駐守在澤州嗎,以他的兵馬,應該可以阻擋清軍北上?”

聆敬陽認為高傑不投降清軍,就已是很有節操,至於和清軍硬碰硬,唯一的後果就是黃得功下場類似,主將欲死戰到底,部將卻想投降,最終主將戰死,部下投降的投降,潰散的潰散,整個軍隊都被清軍殲滅。

但是他不能和李如風說這些,而是換個角度說道:“高傑在中原被李自成擊敗後,一路撤退,陛下下令各部兵馬勤王,高傑可有響應?

李如風不說話了,高傑忠誠度沒有剛投降朝廷那麼強烈,但他和聆敬陽表示騎兵軍團會盡力保證完成任務,聆敬陽讓他有意提拔一些低階軍官,為以後的督軍隊做好準備。

李如風點了點頭,在這次會戰中,他會大力提拔一些有能力將領,兩人正聊著,高鼎率領部下在軍營外求見,聆敬陽讓親兵有請高畫質。

高鼎來到聆敬陽軍營,給聆敬陽送來一些棉衣,聆敬陽看這些棉衣,感慨時間真快,一眨眼就要入冬了,冬天到了,各方勢力基本上不會再冬天發起進攻,

這是一個難得休養生機的機會,但是可以肯定清軍會在入冬前發動大規模進攻,盡最大努力削弱敵軍有生力量。

“高將軍,謝謝送來的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