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北上(二)(第2/2頁)
章節報錯
高鼎也是肉痛,棉衣可是奢侈品,一口氣送給聆敬陽五百件棉衣棉甲,主要目的還是請求聆敬陽和他一起拖住清軍,姜瓖在昨晚讓部下給他送來密報。
密報顯示姜瓖和雁門關守軍即將出關,發動對大同府進攻,令高鼎和聆敬陽兩部兵馬北上大同府朔州,只要清軍回援,就以朔州為大本營,在後面騷擾,拖住清軍回援步伐。
吞噬
得到密報後,高鼎特意來和聆敬陽商議怎麼出兵朔州?
聆敬陽問他,一萬左右步軍帶上輜重,從寧武關去朔州要多少天?
高鼎回答他,全軍鉚足勁只需要一天一夜,聆敬陽頓時胸有成竹,和高鼎說道:“那就不去朔州,等斥候發現清軍回援到朔州附近,我軍再從這裡去朔州切斷清軍後路。”
“聆都督,要是清軍在朔州駐兵呢?”
他這麼說很有道理,畢竟清軍回援大同府,還要防備延安府大順軍的追擊,佔領朔州是非常正確選擇,聆敬陽卻搖搖頭,和高鼎表示清軍主力回援,就不會把寶貴兵力放在朔州,就算是抵擋大順軍追擊,也會在大同左衛等城池駐兵,如果此時他們出兵朔州,清軍會毫不猶豫全力攻打朔州。
“都督為什麼這麼肯定清軍會攻打我軍駐守的朔州呢?”
“我軍提前入駐朔州,在清軍看來,不就是逼迫其和我軍決戰嗎?清軍也只有拔掉朔州,才可以避免被大順軍和我軍夾擊,你說是不是?”
高鼎沒有反應過來,聆敬陽又和他繼續說下去。
明軍提前入駐朔州,是給清軍一個明確訊號,明軍是有備而來,攻打大同城更像是一個陷阱,清軍將領不是棒槌,一定會在這裡和明軍死磕到底,然後揮軍南下,攻打太原城。
“這...清軍將領就那麼有種?”
“人家都入關了,就是以爭奪天下為目標,我們要防著清軍拼死一搏,實施斬首行動。”
高鼎越想越有道理,不由得同意聆敬陽戰術,他連夜下令麾下精銳斥候,潛入到大同府西南地區,有清軍行蹤就立馬回來彙報。
聆敬陽和高鼎幾乎把軍中斥候全部灑向朔州,而在雁門關,姜瓖領兵兩萬直撲大同城,清軍在大同兵有守軍兩千餘人,防守力量空虛。
倒是王承允在五天前領兩萬兵馬,從前線撤回到大同城,倒不是王承允被清軍冷落,而是遠在北直隸的多爾袞,下令阿濟格撤回部分兵馬駐守大同府和宣府鎮。
多爾袞這麼做,是因為他在河南的斥候給他傳來一個重要情報,一直進攻崇禎朝廷的高傑部,突然從潞安州殺入到澤州,他對高傑等這些明軍將領很危險,於是下令愛幾個部兵馬撤回,同時又下令新組建的綠營兵入駐京城附近,防著被明軍直搗黃龍。
高傑部隊入駐澤州,也驚動鰲拜,鰲拜特意讓部將為使者,去澤州的高傑部軍營看看,高傑沒有會見鰲拜部下,讓李成棟接見清軍使者。
李成棟裝模作樣和清軍使者表示,高總兵以傷亡一半軍隊的代價,擊敗潞安州明軍,至於殺入澤州,是澤州和平陽府距離近,可以和鰲拜部隊遙相呼應,如遭到偽朝軍隊突襲,兩軍可以迅速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