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北上(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半天過後,又有數個扶桑窩點被拔掉,數十個扶桑間諜被梅少佐帶兵拖出來,全部摁在地上砍掉腦袋。
聆敬陽隨後和姜瓖商議怎麼援助雁門關事宜,姜瓖告訴他,他的主力部隊不僅僅是駐守在雁門關,在寧武關也有一支部隊駐守,而這兩個山關,是阻擋清軍從大同府南下太原府,至關重要的兩個戰略要地。
聆敬陽問他有多少兵馬駐守兩地,姜瓖回答他,姜讓領兵一萬二駐守雁門關,另一個部將高鼎率領九千將士駐守寧武關。
有這兩隻部隊在,可以把兩地連成一片,清軍攻擊雁門關,寧武關就發兵支援,清軍攻擊寧武關,雁門關就斷清軍後路。
清軍如果敢長驅直入,兩地明軍可以關門打狗,把清軍放進太原府,且斷清軍後勤補給線,各部死守各地城池,可以消耗清軍糧草輜重,清軍在糧草消耗完畢前,必須要退回去補充糧草,否則會成為一隻不戰而散的軍隊。
聆敬陽一直以為只要守住雁門關,就可以擋住清軍南下,倒是這寧武關,之前他帶領部隊進攻太原城,以為寧武關不重要,現在想想,面對從北方進攻的清軍,寧武關和雁門關可以互為犄角。
可清軍只從東往西,那麼僅僅依靠雁門關用於防守,他和姜瓖說道:“清軍不是在攻打延安府嗎?”
“嗯,清軍攻擊延安府勢頭很猛,不過他們應該還不曉得高傑以反正,我們已有部隊突襲河南,只要拖住大同府清軍,為李自成全部駐守潼關贏得時機,清軍進攻勢頭就會被遏制,我們也可以趁此機會在河南攻城略地。”
兩人都沒有想到,清軍兩個拳頭都在進攻山西,京城重地防守力量反而不強,這時候只要上下一心,直撲進城,將會極大震撼滿清高層在關內繼續呆下去的信心。
可惜兩人戰略眼光不夠,等方小眼從榆次城趕來,已經是很多天後的事情,在太原城中,聆敬陽和姜瓖兩人達成協議,兩人以太原府為邊界線,太原府以北為姜瓖地盤,以南至澤州是聆敬陽地盤。
攻下河南以後,以開封府為邊界線,開封府以北歸姜瓖,開封府以南歸聆敬陽,至於高傑,這把河南西部河南府,南陽府,汝州等地給他,但這一切前提是必須擊敗在大同府阿濟格部清軍,這一部清軍不擊敗,整個中原戰略將會無從實現。
雅文吧
姜瓖也豁出去了,不在死守太原城,而是率領城中可戰之兵,北上雁門關,聆敬陽率領鐵拳軍團北上寧武關,兩軍商議在半個月後,姜瓖部進攻大同城,聆敬陽阻擊清軍援軍,讓阿濟格不清軍首尾不能呼應。
在太原城休整三天後,聆敬陽率領鐵拳軍團,還有數千民夫向著寧武關前進,姜瓖還特意給聆敬陽送去五千石糧草,著實讓聆敬陽很是感激,在聆敬陽率軍抵達寧武關之際,方小眼終於趕來,和他彙報在榆次城肅敵戰果特戰局額和其他各部兵馬成功撲滅清軍在榆次城細作,並且打聽到重要情報。
其中就有清軍在北直隸防守空虛,聆敬陽聽到以
後,可惜得直拍大腿,因為大軍就要抵達寧武關,沒有餘力繼續向西前進。
寧武關守將高鼎和部將,得到朝廷兵馬來支援寧武關的訊息,歡喜得不得了,在聆敬陽距離寧武關還有十公里,就領著親兵來迎接聆敬陽的到來。
聆敬陽此時心情很鬱悶,這麼好的時機,就這樣被浪費,擔任前鋒的石鐵卻趕回來,和他彙報寧武關守將正帶著部下往這裡而來,還敲鑼打鼓,應該是歡迎他們鐵拳軍團的到來。
高鼎早就聽說過聆敬陽的大名,又接到姜瓖密令,全力配合聆敬陽進攻大同府清軍。
看到聆敬陽帶來數千軍民,高鼎有些失望,怎麼就這麼點兵馬,清軍在大同府可是有數萬兵馬,前些天他派去大同府斥候回來和他彙報,有一隻進攻延安府的清軍從進攻部隊中撤回到大同府。
也就是這隻清軍,讓高鼎很難受,清軍統帥是王承允,是姜瓖的死敵,他突然撤回來,是不是要進攻太原府?
清軍想攻入太原府,就只有從雁門關和寧武關進攻,雁門關有姜讓率領一萬多精兵駐守,而寧武關只有九千兵馬,這九千兵馬大多還是老幼病殘,真正精銳部隊也就他的本部兵馬,只有兩千餘人,面對王承允數萬兵馬,他沒有信心堅守寧武關。
但是他還是歡迎聆敬陽到來,聆敬陽是朝廷五軍都督,和姜總督一個級別,他下令部下列隊歡迎聆敬陽一行人,聆敬陽也很意外寧武關守軍會這麼熱情。
高鼎上前自我介紹,他是姜瓖麾下參將高鼎,並且和聆敬陽表示,他和聆敬陽部將牛光天是摯友,聆敬陽眼睛一亮,他突然想起來高鼎是誰。
歷史上姜瓖反正失敗,被叛將殺害,可其他部下仍舊堅持抗清,其中就有牛光天和高鼎,一直抵抗到十多年後,才被清軍集中優勢兵力擊敗。
“高將軍,真是熱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