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瓷居的數目不算少。

魂土的形成,應當需要為數眾多的智慧生靈,知曉並在某種程度上承認一個想象中的主體,才有出現的可能。

可眼下,這裡甚至沒有一條魚、一隻貓,或是其它的動物,更別說是普通人心目中習慣認定的智慧生物了。

梅菲斯特想要皺眉,終於發現這裡的異常之處。

在見到這兒的第一眼,他覺得這裡應該和熟悉的世界組成相差不多,應當有可見的、種類繁多的動物才對。

但是沒有。

他的感知之中,幾乎沒有任何熟悉的動物生命波動。

可這片世界依然在運轉,並且有力量去抵禦深淵的同化與侵蝕。

這些力量來自於哪裡呢?

梅菲斯特用指尖輕輕貼近最近的草葉,在還沒有觸及的時候,就有一股常人肉眼看不見的牴觸力量,阻止手指貼近。

這股力量的來源,是地面上的綠草。

這個世界,同樣是有著類似於以太的存在,在深淵之中,這種存在被稱為元素,而元素在這裡異常豐沛。

從這一點來說,它和深淵的基礎是相同的。

梅菲斯特突然明白了,這個世界的主導者,正是眼前的這些小草兒。

巴比倫的生態系統,建立在為數眾多的草木上,那些草木是食物鏈的最底層,充當著生產者者的職責,雜食性動物和食草動物都依賴食用植物,以獲得維持自身存活的能量。

在巴比倫,動物才是世界的主角兒。

這也是大多數的世界所遵循的那一套。

可如果,由於某些意外,或是特殊規則,讓本該為動物提供能量的植物成為了世界的主導者,那麼那一套植物食草性動物食肉性動物的食物鏈,就不能夠成立了。

梅菲斯特眼前所見,就是不知道遭受了什麼意外,轉向未知方向的特殊世界。

這個世界的架構和巴比倫完全不同。

植物佔據主流,並有能力維護自身的生命安全,於是以植物為食的複雜動物便逐漸消失了。

這些植物,比動物更早地擁有了意識,於是進化的路途,從那一刻拐了個大彎,偏離了絕大多數世界的慣例。

這是很特別的文明起點,從這個起點延伸出去,同樣可以得到無數的可能。

目前的世界,僅僅只是其中一種,切實存在的那一種。

由於身體結構和需求,都和動物有較大差別,所以這些植物沒有製作工具、發展科技或是需要不斷研究借鑑的成體系魔法。

他們僅僅以元素賦予的本身天賦為基礎,用自身需要的方式,搭建了這個世界。

梅菲斯特見到的場景,就是他們塑造出來的,那是經過大規模改造後,得到的最適合它們生存的結果。

這幕場景在這片世界中的意義,等同於科技文明中的鋼鐵都市。

梅菲斯特想要同這另類的生命們溝通,但隨即又陷入了短暫的思考。

這類生命和黃金古樹不同,黃金古樹生活在巴比倫,面對的是能算進動物中的智慧種族,也沒有大批同族,所以能力、構造、交流方式和思維都朝著迎合世界主流的方向發展,可以和人類精靈等無障礙溝通。

這些小草們,是否存在能夠交流的可能?

如果能夠交流,那麼該用何種方式?

聲音?影象?還是魔法?亦或者是資訊素?

鑑於這些植物沒有明顯的視覺與聽覺器官,首先排除聲音和影象。

緊接著,梅菲斯特的目光落在瓷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