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江南,煙雨收 第八章:會試結束(求收藏,推薦票)(第1/2頁)
章節報錯
古來才傑士,所嗟遭時難。一鳴從此始,相望青雲端。
三天,三天,又三天,一連九天,今日是會試的最後一天,陽光火辣辣的照在貢院的屋簷上,幾場大雨之後,陽光普照,號舍中更加悶熱難耐,會試是要考三場的,經過了頭場,二場,只剩下最後一場的“策問”。
“策問”是按底等高下有朝廷授官。有所謂“對策”和“射策”。“對策”是將政事或經義方面的問題寫在簡策上,發給應舉者作答;射策則類似抽籤考試,由應舉者用矢投射,並解釋射中的疑難問題。後來,“策問”的形式定型化了,
七月驕陽似火,京城長安似乎進入桑拿天。由於晝夜溫差變小,夜晚未等涼爽接著又迎來一個滾熱的白天,張繼緩緩的在硯臺裡研磨,靜思研題文章。
四書義。
君子易事而難說也。
說之不以道,不說也。
及其使人也,器之。
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德為聖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
意思就是服事君子是很容易的,但是想討君子喜歡卻是很難的。如果不用正確的方法討君子喜歡,君子是不會喜歡的。而到君子要任用人時,總是量才使用的。心的功能是思考,思考就會有所獲得,不思考就不能得到。
(舜)德行方面是聖人,地位上是尊貴的天子,財富擁有整個天下。
胸藏十萬卷的張繼自己理解這次會試“策問”試題,如果這個“策問”是他理解的題目的話,那麼它包含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出自《論語·子路》,對比講君子和小人,這裡擷取了說君子的兩句。我腦補了一下陛下和這個試題的聯絡,覺得這題凸顯了他的傲嬌啊……你們是故意的麼。
第二部分出自《孟子·告子上》,第一句“心之官則思”百度說它還是個成語,成語故事是關於華佗的。大家多思考總是沒壞處,陛下最討厭尸位素餐的寄生蟲了,你們看他都寫了君子有《九思》了是不是……。
第三部分出自《中庸》,子曰舜很了不起啊!大家記不記得,熹廟掛了之前拉著弟弟說的那句“來,吾弟當為堯舜!”,這是赤果果的醉翁之意啊。作為試題,也是鞭策讀書人要謹記堯舜英明,要自我鞭策不忘八榮八恥。
而最後一題的策問也是‘四書義’中的議題。
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救民於水火之中,取其殘而已矣。
國有道,其言足以興。
意思就是:(子產)他自己做人很謙遜有規範,服事君上認真負責,對待百姓讓他們獲得利益,役使百姓又有法合理。
(周王)把百姓從水深火熱的暴.政中拯救出來,只是殺掉那殘害民眾的暴君罷了。
如果國家政治清明,他(君子)的言論就足以喚起在位的君主與眾臣。
第一部分出自《論語·公冶長》,是孔子評價子產的言論。也就是以這位出色的外交家和政治家的水平來試問和鞭策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