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江南,煙雨收 第七章:筆落驚風雨(求收藏,推薦)(第1/2頁)
章節報錯
推翻武周朝的統治後,唐王朝的帝王承襲了武周朝傳下來的人才選拔制度,並做了進一步的完善。由此,科舉制度逐漸完備起來。有唐起始,科舉考試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兩類。每年分期舉行的稱常科,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考試稱制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種。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為人重視。俊士等科不經常舉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後來漸廢。所以,明經、進士兩科便成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唐國立朝以後,進士科尤為時人所重。
唐朝立國近百年來,許多宰相大多是進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兩個來源,一個是生徒,一個是鄉貢。由京師及州縣學館出身,而送往尚書省受試者叫生徒;不由學館而先經州縣考試,及第後再送尚書省應試者叫鄉貢。由鄉貢入京應試者通稱舉人。州縣考試稱為解試,尚書省的考試通稱省試,或禮部試。禮部試都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闈也就是考場的意思。
明經、進士兩科,最初都只是試策,考試的內容為經義或時務。
後來兩種考試的科目雖有變化,但基本精神是進士重詩賦,明經重帖經、墨義。所謂帖經,就是將經書任揭一頁,將左右兩邊蒙上,中間只開一行,再用紙帖蓋三字,令試者填充。墨義是對經文的字句作簡單的筆試。帖經與墨義,只要熟讀經傳和註釋就可中試,詩賦則需要具有文學才能。進士科得第很難,所以讀書人中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
暴雨傾瀉,時有轟隆隆的雷聲響起,閃電劃破長空。午時,或許是天不亮就起床至貢院,一番經歷過後,放下了緊張之後,吃飽喝足,人的精神鬆懈下來,整個人就疲憊不堪,躺下就睡著了。
此時已是入夜時分,有一群官吏帶著兵丁在貢院考場中來回巡視,待至丁字號考巷,來到張繼考房前時,見一人在考房裡呼呼大睡。
一旁隨著此次禮部尚書馬周在貢院巡視的官吏都是心道,外面狂風暴雨,電閃雷鳴,此人竟呼呼大睡不覺,難道這人是個傻子不成。
在一旁豎立聽見上官話語的兵丁就要上前去想要將張繼叫醒,馬周卻擺了擺手,笑著對屬僚道:“寵辱不驚,不動如山,此人倒是個做官的好材料,呵呵,遇到大事,真有靜氣啊。”
“不要叫醒他了,讓他睡吧!此人不錯,呵,哈,哈哈。”
“也是。”眾人都是跟著上官笑著稱是,做官最要緊的是要有眼色,當下會試主考官馬周也沒叫醒張繼,而是直接去其他考房巡視了。
守在張繼考房前的官兵見了這一幕,不由唏噓不已,這人倒是個幸運兒,會試還沒有結束,就已經入了禮部尚書馬周的眼了。
張繼醒過來之後外邊已經是黑漆漆的晚上了,睜開睡眼迷離的眼睛,藉著劃破夜空的閃電,依稀可見外面的場景,此時暴雨間歇,細雨迷離,燭火點點,隱約傳來舉子輕語的聲音,頗有一些風聲雨聲讀書聲的意境。
莞兒一笑,翻個身以後,他又沉沉的睡去,夢裡的襄陽城楊柳河畔,王曉薇巧笑顧盼喊著繼哥哥你快來追我啊,呵呵。
……
待一夜過去,天微微亮時候,外面風雨已停,張繼總算一覺睡醒,可能是昨天太累,又是一晚沒睡,竟是一覺到天亮。昨日夜裡張繼一晚睡得太沉,對於昨夜後半夜又下了的傾盆大雨,甚至是一無所知。
此刻左右考生都是驚魂未定,眾人都是瞪著一雙熊貓眼,一夜沒睡疲倦不堪的樣子,看著張繼起床,然後在考房裡一邊打著呵欠,一面收拾被褥。
監督張繼的官兵,經歷了昨晚馬周見張繼那一幕過後,就對張繼上了心了,小心翼翼地問道:“這位老爺昨夜睡得可好。”
“昨晚還睡得蠻沉的,就是下半夜外面風雨聲有點吵!唉,算了,睡了一晚上感覺還是睡不夠啊!”張繼抱怨著道。
有也是第一次參加會試的考生們見了張繼這不滿足表情和語氣,心底都是那個氣啊!
睡了一晚上還是睡不夠?你讓我們這些一夜沒睡的人情何以堪?
冷靜,冷靜,我們不可以與這樣的人一般見識。
被狂風暴雨驚擾了一夜的考生,都是如此想到,昨夜電閃雷鳴的,令他們本來要寫的第二篇,第三篇文章都沒寫好,科舉重頭場,頭場中頭三篇。
這頭三篇文章,至關緊要,自己才是重要的,那個人咱們懶得理會。
故而眾考生們想起昨夜沒寫好的,顧不得一夜疲憊,動手寫了起來。
不過這時他們卻聽得外面一陣鍋碗瓢盆的聲音,再一見他們筆都握不住了。
但見張繼起床後第一件事,居然不是趕緊奮筆疾書,補完昨夜還未完成的卷子,而是拿起他的炭盆點燃炭火,拿出一個小銅鍋,開始煮起早飯來。
炭火一下下的舔著小銅鍋的鍋底,銅鍋上咕嘟咕嘟上冒著起泡,張繼揭開蓋子,嚐了一下味道,還不錯呢。
但見米粥的香味四散出去,附近的考生和官兵都不由都是一陣腹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