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領英率軍列陣,命徐然率二十輛武侯戰車出陣,駕車之馬皆披數層重甲,徐然領善於駕馭戰車之軍士,百餘人,只衝燕軍營壘,洪超率弓箭手隨後而進。燕軍見二十餘輛戰車列陣馳來,不知是何攻城利器,俱都驚疑,聞人策亦一時不知此戰車何用,看其將衝至營壘之時,便傳令連弩發射,以阻止其前進。燕軍二百張連弩,一齊對準戰車發射,箭如飛蝗,紛紛如雨下,皆鑲嵌在戰車周身,猶如刺蝟一般。駕車之馬身披數層鐵甲,亦不能傷之,然戰車仍然賓士。

聞人策見連弩不能退漢軍戰車,大驚,又見二十輛戰車已經要突破營壘,連忙令一齊再射馬,已經不及,徐然已經衝至燕軍營內之前,在車上手起一槍,將營壘邊兩名燕軍士卒順勢挑起,洪超已經率弓弩手趕至,一齊向燕軍陣營放箭,燕軍便都藏匿營中不敢起,徐然等武侯戰車中勇士,皆駕車衝破柵欄鹿角,踐踏燕軍大營,開啟戰車擋壁,在車上以刀槍砍殺燕軍。

封傳車見之,遂在馬上舉起手中大刀,帶領二萬餘兵徑直衝來。聞人策急忙令連弩再射之時,洪超所部軍士皆已經衝破營壘,砍開鹿角,封傳車率大軍,只湧而來。

燕軍慌亂,陣腳大亂,聞人策見諸葛連弩箭陣已破,便傳令左右兩翼人馬,引軍來阻擊漢軍攻勢。張英、羅蓋二人急忙領軍來抵禦之時,封傳車已經率軍殺入燕軍營中,奮力擊殺燕軍,二人於是與封傳車展開廝殺,徐然帶領二十輛武侯戰車,在陣中縱橫馳騁,所過之處,無堅不摧,燕軍不能抵敵,紛紛潰敗躲避。燕軍將敗。

聞人策遂令崔英,引六千鐵騎從天水城中出,前來助陣。崔英帶軍衝入陣中,奮力拼殺良久,方稍稍殺退漢軍攻勢。領英見漢軍已經奪取天水城外數道壁壘,不欲與燕軍廝殺,遂令鳴金,封傳車等便收兵。燕軍趁機得以收聚敗軍,退回城中。

此番一戰,漢軍以武侯戰車破燕軍諸葛連弩箭陣,奪取天水城外等壁壘防禦工事。燕軍折損人馬五六千人,又失去了城外依託。聞人策心中畏懼,遂將兵馬皆收回天水城內,在城上有佈置連弩箭陣,欲要據城堅守。

領英得勝,便令軍盡佔取了天水城外各據點。又率兵前進,將天水城三面包圍之。又致書聞人策,約定交戰。聞人策因為失卻城外據點防禦,見漢軍三面圍城,遂不敢出戰,亦不回書。

聞人策見連弩箭陣被破,失了城外防禦據點,對燕軍眾將道:“城外據點雖失,吾尚還可以據天水城而守。吾料潛龍雖然此番得勝,然畏懼我城內守軍防備,必然不敢輕易攻打。只需相持月餘,大暑將至,天熱難耐,賊軍必然難再圍城。天水仍無憂也。”

英問道:“如賊軍棄天水不攻,繞道而進進犯長安,將軍可有何策以應之?”

聞人策笑道:“你等且放心也。潛龍此人用兵謹慎,必然不敢繞道而進犯長安,何也?畏懼我天水之軍在後,恐陷於我軍圍中。今提十萬兵力,非欲不能攻下天水,只是潛龍此人用兵,常欲最小兵力取得最大戰果,又愛惜兵馬,不忍折損,欲要不戰而勝。此人用兵,比於古之名將,吾不及也。”【!…愛奇文學@…免費閱讀】

諸將又問道:“大都督也當與古之名將相匹。如都督此言,天水將可保也。”

聞人策道:“賊軍勢大,兵力優於我軍。潛龍本可以一鼓而下攻戰天水,只是顧慮攻堅與我軍相戰兵馬折損甚眾緣故,而欲不戰而下。今天水能守否、吾尚不能確定。且看陳倉道、涼州、幷州等處戰況勝敗如何,一月之內,我軍若能擊敗班錯,剿滅幷州王騰,再能守住陳倉,則潛龍必然退軍,天水便可守,雍涼便可保。如三處我軍不能勝,或有一處不守,潛龍必然不會退兵。今且宜看陛下如何退敵,非吾能所決定者也。今戰局未定,我等還需緊守天水城。”

眾將皆拜服其論,於是各自守城。

領英率軍圍城,下令圍而不攻,封傳車等不解,前來問道:“今我軍多餘燕軍,又佔主動優勢,天水雖然堅固,然我軍仍可攻克,軍師為何只圍而不攻?且時至夏日,大暑將至,天氣酷熱,我軍將師老兵疲矣。”

領英道:“吾非不欲攻之,然聞人策在天水城屯集重兵,如若強行攻堅,亦能下之,然恐我軍將折損近半。不戰而勝,才是克敵制勝上策。今且先在大暑到來之前,吾軍且圍困天水,吾料一月之內,幷州、涼州等戰局將見分曉,只需西域班錯、幷州奮威將軍能勝燕軍,我軍便可以不退,以免出師無功。吾料文軍師一月之內必能取下陳倉,待我軍奪得陳倉,便可以威脅長安。公孫霸將防守長安,此天水聞人策之軍,也必然撤回長安,我軍只需在此駐留一月,不戰而取得甘隴、雍涼,豈不勝過折損兵馬數萬乎?”

封傳車等人才拜服道:“軍師智慧謀略,非末將等所能及。”於是便領兵圍住天水而不攻。就連南安城,領英也暫時不去取。

文雄統領五萬兵馬,以獨孤虎、冉輝、徐道等人為將,文雄道:“陳倉要隘,易守難攻。若要攻取,需得兩路進擊。今聞人策不在陳倉,餘者燕將,皆非吾敵手。吾已經定下取陳倉之策。今番比取陳倉,以雪前恥!”

隨即安排部署道:“吾已經哨探得知,聞人策令牽興為將前來陳倉駐守,此人雖然驍勇,然謀略難於吾相匹敵,吾率三萬軍從陳倉道進,獨孤將軍可率二萬軍從斜谷出。斜谷道口有燕軍萬餘人駐

守,孤獨將軍可有把握勝燕軍?”

獨孤虎奮然道:“軍師小覷吾乎?末將何時言過膽怯?此不過萬餘燕軍,吾率軍二萬,如何不敢取?如不能取斜谷,末將便不來見軍師!”

文雄嘉賞道:“獨孤將軍一身是膽,今雖然年紀已高,然昔日英風宛在。”遂令全軍出發,文雄率領冉輝、徐道領三萬軍從陳倉道進,獨孤虎率軍二萬至雞頭關,從斜谷進。

文雄領軍入陳倉道,進至散關,令冉輝揮兵攻散關,散關上只有數百燕軍防守,兩個時辰便破,關上燕軍皆向陳倉逃去,文雄領兵再進。

牽興得報漢軍三萬人前來,心中甚為驚懼,黃倫勸諫道:“陳倉易守難攻,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今將軍有兵馬萬餘,且有聞人大都督所分派武侯連弩,用此守陳倉,敵軍雖然十萬前來,亦不懼也。”牽興於是將百餘張諸葛連弩皆佈於陳倉城上,令萬餘軍士,整軍待敵。

文雄行軍途中,接到領英所派飛騎傳令,說聞人策用諸葛連弩箭陣防守禦敵,文軍師且要小心在意。文雄笑道:“諸葛連弩固然為守城利器,然牽興必然不能善用之。”便提兵前至陳倉而來。

文雄對冉輝、徐道二將道:“陳倉地勢險要,甚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不可強攻之。聞知燕軍有諸葛連弩守城,今我軍可在遠處駐紮,見機誘牽興出陳倉,便可敗之。”

冉輝道:“如牽興不出,該將如何取陳倉?”

文雄道:“牽興勇猛有餘,智謀不足。吾若強攻,其倚仗地勢險要,又有連弩守城利器,必然拼死拒守,反而難攻矣。吾若示弱,其便小覷我軍,欲要擊破我軍建功,便可中計。今獨孤將軍已經從斜谷出,吾料獨孤將軍必然能勝斜谷道燕軍,牽興聞知必然驚慌,吾又向其示弱,其必然欲擊我以解斜谷之急,我便趁此可破其軍也。

冉輝拜服道:“軍師果真妙計!”

文雄遂提軍至陳倉城前一里之處寬闊地帶靠山紮營,將三萬人馬,分為前中後三營,每營一萬人,間隔一二里。整日擂鼓挑戰,大吹大擂,並不攻城。

牽興已經準備好了連弩箭陣,正待漢軍前來攻打,便趁勢射殺,然而漢軍並不來攻陳倉,牽興心中疑惑,黃倫道:“此乃賊軍誘我出戰之計也,將軍只需守城,不必理會。”

牽興見文雄並不敢前來,遂心中安然道:“前番吾還有三分畏懼賊軍文雄,今見其提三萬兵前來,居然畏懼我連弩箭陣,以至於不敢接近。吾今不懼文雄矣!如其敢進,我據城而守,以連弩箭陣擊殺敗敵。如其不敢進,屯兵日久,勢必師老兵疲,吾那時再趁勢擊之,可破賊軍文雄也。”

卻說獨孤虎率領二萬人馬,從斜谷道而進,至

斜谷道口,張厚率軍相拒,兩陣對圓。獨孤虎提槍出陣對張厚道:“吾乃漢中王麾下後將軍獨孤虎是也!今奉命率軍前來光復漢朝舊土,你可知吾名否?如若讓道,吾且饒你等性命,不便相為難。”

張厚亦素知獨孤虎威名,今見其提二萬兵來,又即位威武,不禁心中暗暗驚懼,便出陣道:“將軍雖然勇猛,然在下奉上命差遣駐守斜谷道,若擅自放將軍入,燕國法度豈能容吾?將軍可從他處過也,只要不從此處過,吾便不相為難,豈不兩全其美?”

獨孤虎道:“此處為緊要路口,豈能再從他處入?如將軍不肯讓道,在下亦別無他法,只有與將軍刀兵相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