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軍再出祁山,又從陳倉道進兵,分兩路來攻雍涼,聞人策已經探報得實,對燕軍諸將道:“賊軍潛龍此番揮師十萬,自祁山進犯天水,吾在天水有六萬兵馬,安定、漢陽等地還尚有兩萬軍後備,當可以抵擋潛龍賊軍於此。吾所憂慮者,賊將文雄又率五萬軍進攻陳倉,陳倉兵力不足防守。吾雖已經令右扶風、京兆尹等再招募增援兵力防守,只是目前尚卻一大將前往駐守陳倉。”

聞人策言罷,遂目視麾下眾將。

袁布奮然而出,請道:“末將願前往陳倉鎮守,抵禦賊軍!”

聞人策道:“袁將軍只宜在吾左右,不宜單獨領軍。陳倉要隘,干係重大,萬不容失。吾恐袁將軍前去有所疏忽,若陳倉失陷,勢必牽動全域性,將導致我天水也將不守。”

袁布遂默然而退,聞人策又問牽興道:“牽將軍勇武善戰之將,且兼有謀略。吾此番想用牽將軍前往陳倉拒守,不知將軍意下如何?”

牽興出奏道:“賊軍文雄提五萬兵前來攻奪陳倉,吾需得三萬兵力拒守方可以對敵。大都督如能予末將三萬精銳,末將便敢領命前去陳倉駐守。”

聞人策道:“陳倉現有萬餘精銳,吾已經又令三輔官員再招募增派兵馬,三萬之數當不止,然精銳就只有萬人,吾再派黃倫軍師相助,只需拒敵於陳倉一月。一月之後,陳倉若陷,便不幹將軍之事,將軍敢領命否?”

牽興道:“若如此,末將方敢領命。”便領了鎮西將軍軍令,與軍師祭酒黃倫一道,帶百餘騎親隨從天水馳往陳倉而來。

陳倉有燕將張厚三千精銳駐守,尚還有方龍之子方虎領八千精銳駐紮褒斜道。自林靚所部萬餘人從斜谷道口調至天水之後,斜谷道口便空虛。牽興與黃倫來至陳倉,從新安排部署。右扶風法演籌辦糧草等用心費力,聞人策遂恢復其原有職務,今又與京兆尹尹正招募籌措得一萬餘軍,派遣至陳倉,牽興便命張厚統領八千兵,去守住斜谷道口。自領一萬五千軍與黃倫守陳倉,方虎仍然駐紮褒斜道。尚憂慮兵力不足,再催促三輔官員籌措兵馬。

聞人策在天水城修築數道防禦壁壘,又在城外築有寨樓,寨樓山駐有軍士,上置有弩箭,一作瞭望敵情,二作高處攻敵之用。聞人策以為防守漢軍進攻,需得器械優勢,遂又令軍中製造出諸葛連弩數百張,將百餘張分派於成倉道,天水陣前分派二百餘張。

諸葛連弩為季漢丞相諸葛孔明所改制創作,能夠一次連續發射箭矢十支,威力強於尋常弓弩數倍數十倍,且後坐力強勁,能射數百步之遠,非尋常弓弩所能及,用數百張諸葛連弩箭陣拒敵者,雖萬人重鈣鐵騎,也莫敢進。只是諸葛連弩甚為沉重,比尋

常弓弩大出許多,不便於士兵隨身攜帶使用,只用於守城所用。天下承平日久,軍中並不多用,順安年間以至於近乎絕跡。而聞人策甚知此守城拒敵利器,遂翻閱兵書,尋找到其製作之法,又蒐集得前朝遺留下諸葛連弩數張,命工匠以此為樣本仿造,果然能夠復原,一次連發十餘箭矢,威力不俗,聞人策大喜,遂下令製造得數百張,以此來抵禦敵軍攻城。

聞人策又令袁布領萬餘兵仍駐守南安,張英率萬軍屯駐天水城左翼,燕將羅蓋領萬兵屯於右翼,自率三萬兵屯於城內,驍將崔英統精騎五六千人為各處救應。

聞人策佈防嚴整,對諸將道:“潛龍今番雖然提卒十萬而來,然如要取下天水,恐非易事。潛龍雖然才具經綸,兼善能用兵,然今番遇吾連弩陣法,恐將要折戟敗兵於此矣。”

眾將皆稱賀道:“大都督神機妙算,必然可以剋制潛龍。賊軍此番又將無功而返也。”

領英領軍至天水境上,打探聞人策佈防,見其守備嚴整,遂嘆道:“此人真守城之材也!”尋思如何用兵才能進取,一時方未有策略。

封傳車遂獻計道:“燕軍雖然防備嚴整,然可令我軍中騎兵,以重鎧護身在前,弓弩手在後射箭為掩護,吾再領大軍隨後攻擊,可攻克燕軍城外壁壘也。”

領英道:“聞人策非比等閒,此等攻堅之法雖然可行,然吾恐其有策略相制之。”

封傳車道:“吾與燕軍多次交手,如遇難攻之時,便用重鎧騎兵衝擊,以此法敗敵取勝,已經數次,無有閃失,燕軍並無剋制之法。前者敗方龍大軍,亦是用此法。”

領英道:“如封將軍以為有把握,或可以一試之。今聞人策防守嚴整,我軍尚無隙可乘,唯有硬行攻堅可取,今吾軍多餘燕軍,硬攻亦可行也。”

於是領英傳令,命徐然率五千騎兵,人馬皆披重鎧鐵甲,先行衝鋒陷陣,洪超率領五千弓弩手隨後,射箭為掩護,封傳車率大軍數萬人在後預作總攻。領英在後方山崗高處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