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建華夏領群英 第206章 欲效張儀欺世名(第1/2頁)
章節報錯
吳江化作客商潛往荊州,結識水師將軍王節,得以見荊州潛龍,遂被領英識破身份,令王節拿下。
王節一時之間也驚訝不已,不及明白原委,只好遵照領英命令,於是上前欲要拿下吳江。吳江遂哈哈大笑道:“實不相瞞二位,在下正是大燕衛尉吳江也。”
領英與王節聞言皆驚,王節遂向前,將吳江擒拿,以束腰大帶捆縛之,欲要召軍師前來,領英擺手阻止。讓王節在旁監視,將吳江丟在堂下,親自審問之。
領英問道:“你說你便是偽燕吳江,有何證據?”
吳江道:“在下豈敢相欺荊州潛龍與王將軍?吾今番不避生死,冒斧鉞之誅,前來荊州見潛龍先生,實有大事相告也。恐潛龍先生不信,吾有印信在此。請王將軍代為取之。”
王節遂解下吳江腰間褡褳,開啟看之,果然有大燕衛尉之印,遂取出遞與領英。
領英觀看此印,果然為真,便喝道:“偽燕與吾勢不兩立,你既然為偽燕之臣,前來吾處,必然做鬼祟之事,今且休要再言。既然你說不懼斧鉞之誅,今日且遂你之願。”便令王節,欲將吳江拖出斬之。
吳江仍然面不改色,大笑道:“都言荊州潛龍經天緯地,當世一人。今以吾觀之,不過浪得虛名而已!大失吾所望也。”
領英道:“你不過是前來遊說吾據荊州自立,離間吾與漢中王君臣之義,是否?吾平生最恨挑撥離間之人,遇之必除。你自犯之,休要怪罪於吾。”
吳江又哈哈大笑道:“吾今番此來,並非為遊說離間潛龍先生與漢中王君臣大義。乃為荊州安定、天下安危而來。潛龍以當今豪傑自居,又何懼中原一辨士呢?
領英遂命王節止住,對吳江道:“你雖然大言不慚,然吾尚願意一聞高見。且詳細說之,吾洗耳恭聽。若說的在理,吾即赦你之罪,釋放你回中原也。”
吳江道:“在下輕身一死,而來荊州,今在潛龍先生張前,遭受捆縛,先生非為待客之道。”
領英遂命王節釋其縛,令其坐下回話。
吳江便展開如簧巧舌,滔滔不絕道:“潛龍先生雖然我大燕互為仇敵,勢不兩立。然今日且不論敵友,只以形勢論之。在下以為,潛龍先生自襄樊水淹燕軍大勝之後,其勢便有累卵之危矣。”
王節喝道:“休得信口開河!潛龍軍師如何,豈是你所能妄加評論者?”
領英制止王節,對吳江道:“你可詳細說來,吾不罪之。”
吳江又道:“自古以來,凡人臣者,如有蓋主之威,必然將有禍患。唯有激流勇退者,方能獨善其身,保全身名也,如春秋陶朱公、高祖時留侯也。而以在下觀之,潛龍先生方正值青春,未及四旬,必不能效仿陶朱
公、留侯等急流勇退也。”
領英道:“依照你之見,吾該如何才能保全身名呢?”
吳江道:“在下以為,當今天下之勢,漢朝已經不存。大燕已經在中原建國,地方十州,人口數千萬,帶甲百萬,戰將千員,此不可謂不強。漢中王劉建夏雖然佔據東南,然欲重新恢復大漢,恐非易事也。此形勢天下之人,無論賢愚,皆所見明也。以在下觀之,漢中王雖然與潛龍君臣大義可比管葛於齊桓、昭烈,非外人所能離間。然天下大勢,當以勢力為定論,非人意願所能掌控。漢中王與先生雖有剖心破肺之誠,如魚得水之份。然若迫於大勢,即便漢中王信任先生,先生亦欲披肝瀝膽,盡忠效命漢中王,也不可得也。”
領英道:“你意雖然狂悖,然此言當合乎道理。且繼續言之。”
吳江又繼續道:“以在下觀之,人臣若有震主之威,主必疑之,主若疑之,臣則敗矣。今先生與漢中王,雖然君臣無猜,然流言四起,恐非空穴來風,漢中王縱然不疑先生,也難阻群下疑之,若先生之政敵仇讎,趁此而添風加醋,則先生與漢中王之見見,嫌隙成矣。先生功高蓋主,又卓爾逸群,在下聞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先生身居高位,手握重權,豈能長久安穩乎?”
領英道:“且說假如吾果然如此,該當如何?”
吳江見領英問話逐漸入港,心中暗喜,隨即便遊說道:“當今天下之勢,大燕不能遽然吞併南方,南方亦不能北上與大燕爭衡。在下以為,先生如今處境,進退維谷,以勢論之,先生不如據荊揚自立,大燕皇帝將與先生摒棄前仇,化敵為友,共相結好約為兄弟之國。先生之主漢中王可效當年昭烈之事,割據川蜀而有之。如今大燕不能吞併南方,南方也不能進犯大燕,劃江而治,不如三足鼎立。大燕、漢中王、與先生將鼎足而立,共治天下,重現後漢三國鼎立之勢。此天下所發展趨向之勢也,且先生面南稱孤,豈不勝過向人稱臣呢?”
領英佯作欣喜道:“你言甚有道理,可繼續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