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連結胡騎謀奪位(第1/2頁)
章節報錯
西域長史府名義上歸涼州刺史部節制,但因為涼州治所姑臧距離太遠,鞭長莫及,所以實際歸敦煌郡代管。
但自班錯與涼州第五均交惡之後,西域長史府並不聽從涼州,而西域長史幾乎是刺史級別,所以敦煌郡郡守實際上也不能節制。
華漢建立,顏芝領涼州刺史,隴西人李建任敦煌郡守,前者偽燕將領師高等將,敗逃北邊長城,糾結胡人等眾,尚有數千之眾,盤踞塞外,不時襲擾敦煌、酒泉等地。
昌武三年,涼州刺史顏芝命李建前去招降師高,師高不從命,於是鎮國大將軍獨孤虎率師萬人,前至長城,征討師高。
師高聞獨孤虎來,便整部下數千人,據守長城,相敵漢軍。
獨孤虎親自出馬,搦戰師高,師高欺負獨孤虎年老,便出戰,兩人交手三十餘合,師高不敵,退回陣中,漢軍將長城圍定,師高又求救於胡人,李建便出兵,殺退胡人,師高被圍二十餘日,只好出降漢軍。
獨孤虎便盡收其眾,漢念及師高投誠,遂赦罪不誅,名其招降偽燕餘眾歸服,駐守張掖。用為將軍,於是偽燕在涼州殘部,也全部平定。
靖治年間,李建等見鮮卑西進,便將此情申報朝廷,李建又致書班錯,邀約班錯在玉門關相會,商議事務。
班錯便帶其幼子班鷙等前來玉門關,與敦煌郡李建、酒泉郡守胡晃等相見於玉門關。敘禮畢,李建道:“長史久鎮西域,甚得西羌諸部畏服。今朝廷授以長史重任,領鎮西將軍,李某與胡使君只是涼州一郡守,不敢與長史同列並位。然共同為國駐守邊疆,同為漢朝效力,李謀等不得不相邀約班長史來此,共商禦寇防盜大計。”
班錯道:“太守與吾,皆國家駐守邊疆重臣,同為國家效力,何分官爵地位高低?”
李建道:“今偽燕已除,大漢重整海內。匈奴雖然勢衰,然北胡鮮卑趁勢而起,取代匈奴而鷹揚大漠,今胡兵進至涼州、西域邊境,威脅邊疆,不可不提防之。”
班錯道:“然也,吾早有準備,已經整境內之軍數萬人,列兵邊境以防之。又藉助大漢天威,使君等相助,諒鮮卑也不敢輕易來犯。”
李建道:“長史自然威震西域,鮮卑不敢輕易犯之。不過為以防萬一,李某還是想請於長史與胡使君聯兵共守為上。”
班錯道:“使君且有何計策?如何聯合共守?”
李建道:“今鮮卑現在雖然一時還不敢犯我,但其兵強日盛,以後就不敢保證其不能犯我了。而長史與李某等所管轄之地,正首當其衝。大漢又遠在萬里之外,若一時救援不及,還需當自救。今敦煌、酒泉有軍馬三萬人,西域有兵馬近五萬眾,如兩相聯合,彼此呼應,則能互相救護。鮮卑若攻長史西域時候,吾即與胡使君等提敦煌、酒泉之兵往救,鮮卑若攻我敦煌、酒泉之時,長史又遣西域之兵來援,便可退胡兵。”
班錯聞言甚喜,便對李建與胡晃道:“使君所言甚善,今便從使君所言,定立聯盟,緊急之時互相救援,共抗北胡。”
當下三人便在玉門關上定立共鮮卑北胡盟約,李建、胡晃與班錯約定,共將所部軍馬移駐守北邊要隘,修築要塞,境上數百里之處,設定烽火臺,若遇到敵情,便白天舉烽,夜裡舉火,迅速報知海頭、敦煌,酒泉各處,便可立即調動軍馬,前去抵敵。
二人商議約定完畢,李建便在軍中設宴,款待班錯與胡晃,班錯幼子班鷙隨侍左右,李建見班鷙雖然器宇不凡,卻殺氣騰騰,便問班錯此少年將軍為何人。
班錯答道:“此犬子小兒班鷙也。現今為將,甚有勇武,吾甚愛之,以此常隨左右。”
李建便令給班鷙斟酒相敬,班鷙飲酒畢,也不來相謝。
李建細觀之,總覺得班鷙為人怪異,但是不好明言之。待席散之後,班鷙退下,李建便問班錯道:“班長史鎮守西域三十餘年,李某深為欽佩,今長史春秋已高,為國家邊疆大計,未來西域長史可曾選定乎?”
班錯便答道:“不勞使君相問,還未有定下此事。”於是便將其三子之事對李建言之,李建聞言便勸班錯道:“自古立長不立幼,立嫡不立庶,以李某之間,還當立長子為宜。”
送走班錯之後,李建對胡晃道:“吾觀班鷙此人,桀驁不馴,勢必難為人下,今班長史在,尚可彈壓,若班長史一日不再,其必為亂。”
胡晃道:“使君為何不為班長史言明?以作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