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潛龍婉言止封禪(第1/2頁)
章節報錯
孝正皇帝即位之時,天下大至已經安定,但邊疆區域性因為前朝遺留原因,還時有叛亂髮生。
靖治元年,徐州亂定,夷州收復。靖治三年,交州刺史楚月剿賊於朱崖,朱崖洲遂收復。
靖治四年平定西南夷,用兵最多,此番出征用兵近乎十萬之眾,歷時近一年。
西南夷平定之後,大漢兵威強盛,四夷聞知,皆紛紛遣使至長安,遵大漢為天朝,願與大漢和平相處,罷兵戈,通商貿。
靖治五年春,諸侯來朝,除開邊疆數州之外,按照慣例,地方刺史州牧者也入長安朝覲。
於是宗室諸王、地方州牧刺史皆雲集長安,宗室諸王見四夷來朝,便有自矜之意,欲要奏請孝正皇帝行封禪之事。
漢宗室齊王、趙王、吳王、楚王等前番反叛,皆被除國,但淮南王、中山王、膠東王等王並沒有廢,華武帝以為宗室兄弟緣故,仍舊復其王號。只是位雖尊卻無實權,更無兵馬,國中也只有數縣數城,百餘護衛而已。這幾王,都是華武帝同輩兄弟,孝正皇帝之叔父。
其中淮南王與揚州車氏、諸葛氏聯姻,關係密切,淮南王之女,為諸葛笑峰之妻,諸葛笑峰歿後,由其子諸葛圍襲其父爵位,甚受朝廷恩寵,地位尊貴。
揚州刺史車安,其女車嫣為皇后,不僅是國丈,又是封疆大吏,地位在朝廷十分尊貴,自潛龍丞相以下都相敬讓之。
漢末帝二子,以及華武帝庶子兩人,都是孝正皇帝兄弟,孝正皇帝即位之後,也封四人為王,恩典隆厚,只是不給實權。
宗室諸王,以及先皇帝時候舊臣還在世者數人,在華武帝時候都有此番心思,只是華武帝在位四年就駕崩了,一時不得其便。今見四夷來朝,漢朝有好似十分強盛了,便欲要請天子封禪泰山。只是都不敢來請奏潛龍丞相,尋思國丈車安地位尊崇,潛龍丞相都相敬讓,於是便來拜見車安,並請車安出面,奏請天子行封禪之事。
車安也覺漢朝滅偽燕、復遼東,收夷州,定朱崖,平西南,功業一時無兩,堪比武帝之時,此時行封禪之事,正所適宜也。而奏請天子封禪,自然也是一時盛事,恩澤自身,當載於汗青,流芳後世千古。
車安見宗室諸王等來相請,便一口應承道:“此事都包在老夫身上!待明日見天子,老夫當力奏之!”
次日早朝,天子令宗室群臣入內朝見,禮畢,商議例行事務完畢,已經快正午時分,天子正準備賜群臣午膳,車安便趁此時機會出班入奏道:“陛下賜臣等珍饈,臣等卻無以回報陛下。今臣有一奏,陛下若從之,臣等才敢受用陛下所賜珍饈。”
天子詫異問道:“國丈有何奏聞呢?”
車安奏道:“臣等奏聞,陛下需得答應,臣才敢奏之。”
天子愈發詫異道:“國丈向來乾脆,今如何遲疑?且奏來,如果能行,朕絕無不從之理。”
群臣也不知車安欲要奏何事,一時間都把目光投了過來。
車安便奏道:“自先帝力挽狂瀾,再造大漢以來,四海為一,承天應命。自古受命帝王,曷嘗不封禪?先帝英明神武,仁德昭昭,功業遠超五伯,當與秦皇漢武並肩。秦皇、漢武皆行封禪之典,先帝自也當行之。只是天不假年,先帝尚未行此事便駕崩。今陛下即位,又收夷州,定朱崖,平西南,大漢天威仁德之盛,已經揚於天下,佈於四海。今番四夷來朝,正是展現泱泱大漢天威恩德之時,臣等奏請陛下,請行封禪之典,以記功德於史冊。”
車安奏罷,伏地叩首,宗室諸王、舊臣約十餘人一齊出班,隨車安伏地,齊奏道:“臣等心意,正與國丈相同,先帝未能封禪,今特請陛下代望行之,以補先帝遺憾。”
孝正皇帝素來推崇文治,以漢文帝、漢景帝等為楷模,並不好大喜功,今番見車安與宗室等居然請奏封禪,連忙起身拒絕道:“封禪之事,非同尋常。先帝英明神武,一統海內,光照日月,猶沒有提封禪之事,朕不過先帝一儒弱之子,得以承繼天下,賴眾卿等輔佐,才得以安享太平。今卿等欲讓朕行秦皇漢武封禪之事,此萬萬不可效仿,朕德才薄弱,若行此事,恐獲罪於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