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師王騰突然在幽州去世,訊息傳至長安,朝野震動。孝正皇帝急忙召諸位重臣前來商議,不勝悲痛,掩面而對諸位重臣道:“今歲年初,公孫國師曾預言國家當折損一大將,朕未曾想到居然是太師也!太師春秋雖然鼎盛,卻年尚不足花甲,素來又身體康健,今為何突然便棄朕而去?令朕心中不敢相信此為真也!”

潛龍丞相便勸慰皇帝道:“太師突然病逝,國柱折損,人死不能復生,還請陛下請節哀,當以國事為重。臣在五日之前,夜觀北方有大星墜落幽州方位,便猜知太師將歸天而去。太師乃上界武曲星宿臨凡人間,成就大漢一代名將之功,今功德圓滿,為天所收去,還望陛下寬心。”

皇帝聞言才收住悲傷,問群臣道:“太師臨終上表,言東夷有所舉動,恐趁自己卒後起事,勸朕防備。又舉薦右北平守北澤為幽州刺史,卿等以為北澤可堪任否?”

大司馬陳功奏道:“老臣以為北澤雖然驍勇善戰,然名望資歷遠遠遜色於太師,幽州刺史一職,干係重大,恐北澤領此重任,還尚不能服眾。”

司隸校尉文雄、御史大夫劉察皆以潛龍丞相三十歲便統軍之事為例,保奏北澤可以領幽州刺史職位。

原來潛龍丞相二十五歲出山,三十歲時候便手握兵權,統帥益州水路軍馬,進而為華武帝收取荊州。北澤於順安三年出生,現年三十八歲,戰功顯赫,儘管資歷名望還顯得不夠,官職爵位也低於幽州不少文官武將,但北澤是縱橫悉心培養的將要繼任自己的將領。此情況朝廷各位大臣也心知肚明。

皇帝又請潛龍丞相決之,潛龍丞相便出示太師為自己書信,言太師為國家大局、遼東長遠安定著想,認為北澤是大將之才,可替代自己彈壓東胡,勸丞相勿要因為北澤名望資歷不夠而廢其材。

皇帝於是便加平東將軍北澤為鎮北將軍,接替王騰領幽州刺史,詔書於除夕當日下達。

而縱橫病卒訊息,幽州雖然保密,但遼東諸胡還是有所察覺。臘月二十五日夜,高句麗國師修魚子見天象有變,於是夜裡觀之,見西邊幽州方位有大星隕落,以位置測算,當在薊城,修魚子大喜道:“王騰今日死矣!”

修魚子見將星隕落,但還不放心,於是遣探馬前來薊城探知實情,這細作探報騎乘快馬,又有神行之法,千里路程,一二日便到了。此番三日後便探得實情歸報,王騰果然突然卒于軍中,修魚子探得實情,便奏聞高句麗國主李發道:“今將星隕落於幽州,王騰必然身死。大王便可恢復王號,趁漢朝此時之變,可恢復遼東數郡故土也。”

李發聞言大喜,立即傳令東胡五國,告知王騰已死,又恢復大東王朝以及帝

號。

李發對修魚子道:“今王騰既然去世,朕已經無憂。國師可有何良策?以恢復故土?”

修魚子尋思一番道:“今王騰新卒,幽州一時群龍無首,後日便是除夕,陛下可趁此時王騰新喪、除夕之夜漢軍無備之機,發軍奪下玄菟郡,遼東郡等地,便可恢復為漢所佔昔日故地了。”

李發大喜,從修魚子之計,即刻命麾下大將準備軍馬,向玄菟郡、遼東郡等為漢軍所控制地方進圍,又傳令東胡諸國,可發兵相助,約定除夕之夜舉事。

遼東胡漢疆土,歷來變換不定,漢在遼東設定漢四郡,華漢仍以此為據,劃分胡漢邊境,但東胡等國,認為是漢朝侵奪了其土地。每每趁中原不振或有變動之時,便發兵搶佔,甚至攻略漢地。

然而縱橫臨終之前,曾交代幽州長史姬望,將幽州軍馬調動之權,先交給北澤代理,待朝廷詔令下達,再正式任命。姬望便從縱橫遺言,遣飛騎至右北平軍中,令北澤暫領幽州軍務,以防東胡之變。【@*愛奇文學@…更好更新更快】

北澤聞知縱橫突然病卒,震驚不已,佇立雪中,仰天長嘯不已。北澤與縱橫二人,外有同僚部屬袍澤之情,私下又有師徒之誼,恩若父子。今突然聞知噩耗,內心悲痛難忍。

北澤接到縱橫病卒訊息,便不顧一切,欲要從右北平返回薊城為縱橫奔喪,麾下諸將皆不能勸止,北澤便將軍務交與副將,帶數十騎飛奔薊城而來。

趙如霜深知北澤與縱橫之間情誼,恐其丟下軍務,前來奔喪,於是便請姬望再下令阻止,又以縱橫夫人身份親筆寫下一封書信,嚴厲勸告北澤,需得遵守軍令。

北澤行至半路,遇到幽州刺史部使者,傳姬望之令,令北澤返回右北平軍中,暫領幽州軍務,北澤流涕道:“吾欲要見太師最後一面!”便不奉令,欲要前來薊城,使者便出示趙如霜書信,北澤拆書信閱之,略曰:

將軍奉命駐守遼西,於國責任非輕,若擅自輕動,導致軍心渙散,邊疆局勢不穩,將軍罪過大焉!將有負太師厚望,吾也將以太師夫人而上表參奏將軍不遵調令,以軍法從事!

北澤見趙如霜書信,仰天長嘆數番,道:“夫人之令,即太師之令也,北澤焉敢不遵之?”於是面向薊城方向再拜數番,然後奉令回右北平而去。

北澤回到右北平,便代領幽州軍務,傳令各處駐守將領,嚴加防範東胡諸國趁此時之機作亂起事。

北澤既暫領幽州軍務,為防東胡趁此突然舉事起見,便調動右北平、遼西二郡兵馬三萬餘人,連夜開拔至玄菟、遼東郡境上屯駐,以備東胡趁此時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