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楊陵等人道:“朝廷若驟然削藩,若諸王反叛,該何以應對?”

張莽道:“若諸王敢作亂,朝廷有精兵十萬可用,再加上四方各州縣軍馬,不下五十萬,用此平亂,豈能不勝?昔日吳楚之亂,周亞夫率王師旬月便平定。諸王若敢行不軌,朝廷正好趁此番將其剿滅。司空且勿要再言,吾意已決。”

楊陵無言而退,對同僚嘆道:“大將軍並無統軍馭將之能,今番如此決策,必將誤我大漢!且天子非孝景皇帝,大將軍也非周亞夫也。”

而張莽根本不聽取老臣意見,跟朱糟等商議決定,於是便在順安八年春下詔削藩,並一面調動京師已近中原各地軍隊,做好預防準備。

順安8年春正月,長安下令削藩,各地藩王聞知,皆不遵令,於是齊王劉開公然舉兵反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兵攻打青州、兗州,兩月之間,便佔據青州、兗州大半,齊王已定齊地,隨即釋出矯召,以清君側名義舉兵發難,佈告天下,趙王、吳王、楚王隨

即舉兵響應。各自出兵攻打所在州縣,侵奪漢地。

齊王舉事之前,準備充分,已經擁有強兵十萬,發兵攻打青州、兗州,青州兗州兵馬無備,難以抵抗齊軍,一月之間,便被齊王佔據大半領土。青州刺史周崇前番已經請辭,張莽之地張豹繼任,張豹不過一赳赳武夫,不會用兵,為齊王所敗,逃往豫州。

青州刺史陳德,武將出身,善能領軍,其子陳功,字章武,時年二十七八歲,身高近九尺,善用長槍,武藝高強,與縱橫相仿,曾受封折衝校尉,隨其父陳德領軍守青州,但青州兵力不足,相戰一月,難抗齊王大軍,青州也被攻陷,陳德與其子陳功率兵退守青州東萊、千乘二郡拒守。

齊王舉旗反叛,各地紛紛告急,急報如雪片般從關東而來。長安震動,末帝聞知,心下慌亂,即問張莽與朱糟如何應對。張莽與朱糟商議,便命司隸校尉張瑜為太尉,統朝廷十萬王師,節制關東八州軍事,出關中前往山東平叛。

各州州牧刺史見諸位藩王驟然舉兵反叛,便各自聚兵緊守,各州牧刺史大多雖然也有自立之心,但諸王反叛,這種局面之下,還是站在朝廷一邊的。

冀州牧王扶,見朝廷頒發削藩令,不禁嘆道:“各地藩王不法,藐視朝廷已非一日,此令一出,非但不能削藩,反而是火上澆油。”便在冀州東南境上要隘處,屯駐軍馬,以防齊王,在鉅鹿又加派軍馬駐守,以防趙王。而常山、中山等郡國,因為在冀州西北,則一時顧不及了。

果然,削藩令一下,諸王見之紛紛抵制。齊王首先發難,兩月之間便已經佔據了齊地,王扶擔心齊王再舉兵進攻冀州,若與趙王合兵之後,恐怕就難以相制了,於是再抽調聚集冀州兵馬兩萬餘人,增守冀州東南面要隘,嚴防齊軍來犯。冀州所能用之兵,幾乎已經盡派遣上陣了。

趙王已經響應齊王,便發國中兵馬三萬餘人,攻略周邊郡縣,常山、中山等地皆陷落。王扶以兵馬二萬守鉅鹿,以拒趙王。

齊王也欲要與趙王會合,佔據齊地之後,便揮兵攻打冀州,卻見王扶守備甚嚴,一時不能攻克,便令軍轉而取道北上,攻略幽州。

齊王先給幽州刺史韓廣國發書,要其歸誠自己麾下,韓廣國不願附從齊王反叛,拒絕,陳兵於境上抵抗。齊王便令麾下大將王憲統精兵三萬,副將十員,揮師北上,一路攻城略地,戰敗幽州軍,齊軍直達幽州薊城之下,王憲便引兵圍住薊城。

鄴城被圍,幽州形勢告急,此時諸侯自顧不暇,豈能來救?漁陽太守司徒臣便徵調駐守漁陽邊疆兵馬三千人,令自己族侄、偏將軍司徒超率領,守衛漁陽。

趙王軍隊已經攻佔中山,又進犯幽

州涿郡,將至漁陽,司徒臣隨即又召豐樂縣校尉王騰至漁陽,對其道:“子之勇武,比於關張,今趙王軍隊來犯,正是子建功立業之時,此番若能擊退趙軍,吾便保奏子為偏將軍!”便讓縱橫暫代副將之職務,協助司徒超守衛漁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