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齊趙烽煙忽然起(第1/2頁)
章節報錯
縱橫率兵圍剿山賊,盡皆平定,餘者皆降,縱橫便令官軍收降山賊,將戰死的山賊隨地掩埋了,生擒者解望縣中,請縣上有司處置。
縱橫命官軍打掃了戰場,此事天色已經模糊,這才來看廟宇,見廟已經殘破,廟上刻字也模糊不清,只是塑像還可隱約發現是一員熊虎之將。
縱橫不知道是誰的廟宇,便問所擒山賊可知否?山賊說:“聞說是前代張桓侯之廟。”
縱橫恍然大悟,才得知這柄矛是季漢大將張飛所使用的兵器,今日事急,不得已而借用取之,縱橫恐冒犯古代名將,於是便在張飛塑像前請罪拜謝,欲要歸還長矛,但鐵鏈已經斷裂,需得下山請鐵匠前來修好。又恐鐵矛沒有鐵鏈固定,被人拿走,便將其抗著,一併拿下山來。
當夜回到昌平縣中,對縣令講述此事,縣令等人皆感到驚奇。便謝過縱橫,著人去請鐵匠來,明日便上山奉還桓侯鐵矛。
縱橫出外剿賊,忙活數日,甚為疲睏,當晚夜宿昌平縣中館舍,睡得正香,恍惚之間得一夢,夢中有一神將模樣的人出現,對縱橫道:“吾乃兩界巡環使,今子與吾有緣,豬耳山上廟前鐵矛,特以贈子。”
縱橫次日醒來,猶然記得夢中神人情形,心中疑惑,又對縣令說起,縣令便勸慰道:“既然有神人託夢,以此兵器相贈,王校尉便可受之,此乃天意。”
縱橫道:“我倒是十分喜愛這杆長矛,但張桓侯廟前供奉神器,恐不能自取用之。以免有不敬之意。”
縱橫正欲要將鐵矛再次扛上山奉還,縣令昨夜喚得那鐵匠趕來了,見過縣令等施禮,便道:“小人聞知王校尉取出桓侯廟前鐵矛,深感驚奇,所以特來看視,容小人一觀。”
縱橫便讓鐵匠觀之,鐵匠拿過鐵矛看了數番,讚不絕口,對縱橫道:“這桓侯廟前鐵矛,恐怕不是尋常兵器。以前豬耳山沒有盜賊時候,小人曾去專門看過,此鐵矛已經有近百年了,所鍛造工藝,十分罕見,材質優良,經百年而不壞。又用鐵環固定,即便力大如牛之人,也取不下來。今王校尉能夠取出,實在是與此神兵有緣。”
縱橫又將夜夢神人之事相告,鐵匠大為驚奇道:“王校尉夢中神人,正是張桓侯也。既然如此,王校尉便可將此神兵留給自己使用。俗話說寶劍遇英雄而鳴,今此神兵,正是配王校尉這等英雄!”
縱橫道:“不敢當,只是若在下用了,那桓侯廟前便少了這物件。”
縣令便道:“此有何難?本縣再令人打造一柄就是了。王校尉既然愛此神兵,且就自用罷。”
鐵匠道:“大人所言甚善。小人當奉命鍛造,此神兵天之所贈,望王校尉勿要推辭。若如過意不去,且到時候再
隨小人一道去桓侯廟,再放置一柄就是。”
縱橫心下也是愛此長矛,以往使用的是長槍,但相比較,還是覺得這鐵矛比長槍順手多了,舞動起來,威力也大,當下見眾人相勸,也就領受了桓侯鐵矛。
鐵匠又將鐵矛除鏽,除去外面一層雜質後,果然是銀光閃閃,鮮亮如新。又將矛頭磨尖,再裝上矛纓,十分鋒利,縱橫見之大喜,雙手執起,試舞數番,但見風聲四起,隱隱有龍吟虎嘯之音。
於是縱橫便領用了這支鐵矛,擇日與鐵匠上山,又鍛造一把放置廟前石槽,用鐵環固定,再拜謝過桓侯相賜兵器之恩德。
縱橫得了趁手兵器,心中歡喜,須知戰將所愛,一為好馬、二為趁手兵器,縱橫得此可遇而不可求兵器,也算是造化了。剿賊有功,受到賞賜,回到豐樂縣,仍舊安歸本職。
卻說朝廷昏暗,張、朱弄權,天下人心漸失,大漢十三州有分崩離析之兆。而各地藩王,目無王法,加緊擴充兵備,而依附張莽、朱糟之黨羽,遍佈天下,特別是朱糟黨羽勢力,巧取豪奪,盤剝百姓,百姓畏懼其勢,敢怒而不敢言,這夥人貪得無厭,遂與藩王與地方官員產生衝突,各地藩王,見朱糟黨羽如此,皆逐出國境,朱糟黨羽便來到長安,紛紛向朱糟揭發告知藩王不法之事,朱糟聞知大驚,便與張莽等商議,說藩王如此驕橫不法,將有反叛朝廷之心。張莽也心下不安,便與朱糟商議上奏末帝,欲要削藩。
朝中大臣以為不可,勸張莽緩圖之,張莽與朱糟皆聽不進,道:“藩王不法,由來已久,今有的竟然擴充兵馬居然十餘倍,已經尾大不掉,此刻不容緩,豈可緩緩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