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十餘名軍士,且換了這些山賊衣服,假扮作山賊,佯裝劫得財貨,回豬耳山來。

行至山下,縱橫道對麾下下:“如我等上山,恐被認出,且就在此地埋伏。”

便對那兩嚮導道:“今番吾剿滅豬耳山盜賊,勢在必取。你二人且上山,託言假裝拿不動貨物,請山上賊人來拿。此番若從吾言,便可將功贖罪,保你倆可活命,如敢使詐,吾蕩平豬耳山之後,定親手將你倆斬首!”

二賊不敢不從,便上山報知,山賊首領甚喜,於是帶了十餘人來下山搬貨。縱橫將貨物放在山下路旁,卻伏兵於此,山賊來到,進入伏擊範圍之內,縱橫便引兵擊之,山賊大驚,死命奮戰,卻寡不敵眾,被官軍刺倒大半,只有那首領十分彪悍,與手下二三人逃回山中,步行如飛,官軍皆追之不及。

縱橫已經破了山賊一半,便領麾下數十人上山來剿賊,一直攻至匪巢之前,賊人兩番損折了一半人,便把守空虛,又被官軍攻破後寨,難以抵敵。

於是首領便帶十餘賊,從豬耳山絕壁上墜下,尋得道路逃走。

縱橫引兵蕩平了匪巢,發現盜賊從絕壁逃走,於是立即分兵兩路,抄近道阻住盜賊去路。縱橫親自帶領數名善走軍士,也從絕壁墜下,尾隨山賊追襲之。

山賊發現官軍前後堵截圍剿,首領便道:“且去有廟的那座山上躲避。”便又上得一座山來,這座山有一座廟,供奉的季漢時候名將張飛,因為張飛出自涿郡。廟已經殘破,塑像前石槽中放置有一柄丈八長矛,十分沉重,用鐵索固定在石槽之上,也不知有多少年了,鐵矛表面鏽跡斑斑。也不知是誰在此為桓侯立廟為之打造的。

人人都敬重張翼德之威名,後世過往行人,哪怕是山賊,也不敢將張飛廟裡的長矛給拿了。加之其很重,又被鐵鏈所固定,也不好拿,所以這長矛一直未被毀壞盜走。

盜賊熟知此地地形,這首領又有些悍勇,上得這桓侯廟山上,可以暫時抵抗官軍,等到晚上,便可趁夜色掩護之下逃走。

縱橫尾隨這夥匪盜而來,見匪盜上山,便等得其他軍士會齊,分兵守住下山道口,自領十人精悍兵丁,上山來擒賊。

上得山來,十餘山賊據廟而守,官軍不能進,縱橫眼看天色黃昏,若到了晚上,這茫茫山林,便難擒得賊人了,於是便對麾下道:“為我掩護,且讓我攻入廟中!”

麾下皆為縱橫擔心,縱橫卻戴上頭盔,用衣甲護住要害,手持長槍,向廟內突進。

眾賊見之,皆以箭矢木棍山石等向縱橫紛紛打來,縱橫猶然不懼,手舞長槍,左躲右閃避過山石,將箭矢木棍拔落,縱橫又得麾下官軍射箭相助,便一躍而進至廟前,眾賊駭然,便一齊躍起,來圍攻縱橫,縱橫手中長槍左右橫掃,接連刺倒二賊。後面官兵見狀便也一齊湧上,來助縱橫。

那首領拿了一把九環寶刀,來迎戰縱橫,縱橫使槍來迎,戰不三合,手中槍竟然被那首領寶刀砍斷槍頭,縱橫不禁吃了一驚,手持槍桿後退。那賊人呵呵大笑,手舞寶刀,縱橫麾下軍士手中武器,與之交接,皆被斬斷。

一時間縱橫出於劣勢,那使刀首領便又率山賊反攻官軍而來,縱橫瞅見廟內神像前石槽裡有一杆長矛,隨即閃身躍入廟內,來取石槽中長矛,長矛為鐵鏈所固定,尋常是取不出的。或許是天意所致,縱橫雙手拿起長矛,約莫有四五十斤重,見有鐵索固定,便大喝一聲,猛地拿起一扯,鐵鏈應聲而斷,縱橫提了長矛,便殺出廟外來,正遇到那使刀賊首率眾前來,見縱橫取下了長矛,都大驚不已。

縱橫使矛殺出,那賊首用刀來擋矛,這矛柄卻是用上好鑌鐵鍛造的,中空,所以沉重。那賊首寶刀雖然鋒利,

卻只能削斷硬木,不能削斷鑌鐵,連砍了數刀,皆不能傷鐵矛分毫。

縱橫大喝一聲,舞動鐵矛,碎屑紛紛,十分威猛,縱橫覺得此矛使用起來十分順手,重量也剛好適合,打的賊人頻頻後退,使刀賊首雖有悍勇,又仗手中兵器之利,卻遠非縱橫敵手,只奮力抵抗得七八回合,便被縱橫一矛刺中手臂,手中寶刀隨之脫手。

官軍齊來圍攻,山賊大敗,一番混戰,十餘山賊,當場又被官軍斬殺四五人,受傷數人,首領受傷被擒,餘下山賊,皆膽戰心驚,扔下兵器投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