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騰拜道:“項羽材能蓋世,古今罕有,卻因有勇無謀而事敗。侄兒不具備項羽之霸氣,焉敢不以項羽為戒,不學謀略乎?叔父之言,侄兒當終生謹記,行事當慎之又慎,必不學項羽不可一世也。”

王扶點頭道:“甚善。我觀你性情,也不似項羽持勇而驕。前人之事,後人之師,需得借鑑,方可有所長進。”

便將府中所藏兵書,拿出給王騰細讀。又在公事閒暇之餘,又教授給王騰領軍用兵之法、以及軍謀等。王騰讀了兵書,開始不甚懂,後來便漸漸明白。又聽了王扶講解,心中便豁然開朗,不禁對兵法大感興趣,每日值班公事之餘,便如飢似渴閱讀兵書,竟然達到廢寢忘食境界。

大統六年夏四月,大漢國都,長安城。

未央宮朝堂之上。

先皇帝設朝,對群臣道:“太子劉建夏,屢次忤逆,觸犯朕怒,今又有結黨不法之事,朕

欲要廢太子,改立昌樂王劉炳。卿等意下如何?”

大將軍張莽出奏道:“陛下所言極是。太子不滿陛下,多有怨言。今又結黨擴張勢力,恐不利於朝廷。昌樂王仁孝聰敏,正可立為儲君也。”

原來大將軍張莽之妹,為先皇帝寵妃,現在升為正宮皇后,生子劉炳,封為昌樂王,今已經十五歲。

先皇帝正宮皇后,即太子劉建夏之生母,因見先皇帝昏庸荒淫,屢次勸諫而不得先皇帝喜歡,失寵之後鬱鬱寡歡,已經數年之前病卒。其子劉建夏,立為太子已經十一年,現年32歲。

張莽之妹張貴人得以因寵愛進位,自皇后薨後,便充當正宮。張莽本是長安城屠狗買酒之輩,因其妹得寵而得先皇帝見用。

張莽雖然無學不術,然而極善鑽營結黨之事。自其妹進宮之後,便結交朝中權貴,先皇帝給其重要官職,一時間炙手可熱。

先皇帝又拗不過其妹枕邊吹風,朝中權貴又極力保奏,於是居然用國舅張莽為大將軍,總攬朝政。

太子劉建夏見之,上書言皇帝用人不當,恐為害朝廷,勸先皇帝罷黜張莽,改用賢能,自此便得罪張莽。先皇帝看了太子上書,見太子認為自己昏庸,也十分震怒。

中常持宦者朱糟等人,都是先皇帝寵信親信之臣,雖然只是宦官,但掌宮中內事,行走隨伺皇帝左右,傳達詔命,甚為要緊。先皇帝對朱糟等人幾乎言聽計從,於是朱糟等也得以權力通天,狐假虎威,參與朝政。

太子劉建夏對宮中宦者多有憎惡,見朱糟等干政,也上書勸先皇帝遠小人,先皇帝怒道:“朕之奔走小臣,也當不能見容於太子!”心下很是憤怒太子。朱糟等輩,聞知此事於是深恨太子。

太子既然數次觸犯先皇帝之怒,張莽、朱糟等又打探得太子在東宮結交四方刺史郡守之事,於是藉此大加渲染,奏聞先皇帝,誣陷太子結黨,培植勢力,日後恐將有不軌之舉。

其時太子與各州刺史郡守互相來往,只不過是尋常之事而已。各州官員皆敬重太子賢德名聲,所以每次進京,都會前來東宮看望太子。此等之事,不想被朝中反對太子之黨抓住把柄。

太子聞知,便親自進宮要面見先皇帝自辨。先皇帝下令,不許太子入宮相見。太子在宮門前跪侯一日一夜,中常持出而宣命道:“聖上不欲見太子,太子還是請回吧。不然,又將觸動聖上之怒。”

建夏無奈,便只好回到東宮。

果然,不數日,先皇帝即設朝,商定準備廢太子之事。

先皇帝雖然聽從張莽、朱糟等人之言,決心要廢太子劉建夏,但朝中還尚有幾位正直大臣,皆據理力爭,言太子劉建夏乃嫡長子,已近被立為太子十餘年

,且多有人望,無大過錯。不宜輕言廢之。若廢之,恐天下將對朝廷失望。

爭論半日,先皇帝也擔心廢太子將引起天下人心不滿。於是便決議暫議此事,先令群臣退朝。

先皇帝退朝之後,心中仍不喜。次日下午與張皇后在太液池中划船飲酒,忽然一時間狂風突起,日月晦冥,池中深潭之處躍起一條烏黑怪物,形狀似蛟龍,雙目似電,鳴叫聲嘹亮而慘烈,聞知令人震怖,水花濺起,沾溼先皇帝兗袍。先皇帝大驚,隨從將船靠岸,風已經停止,日色復明,怪物已經不知去向。

眾人心中驚懼,便護送先皇帝回宮歇息。先皇帝今日為水中怪物所驚,便被驚嚇成病,第二日,便臥床不能起,太醫急忙前來診治,說是先皇帝年高,飲酒後受驚所致。開了湯藥,讓先皇帝服用安歇。

然而數日之後,先皇帝病情不僅不見好轉,還上吐下瀉不止,御醫再度前來診治治療,稍稍好轉。然仍然不能起床,每日飲食漸少,日漸消瘦,且又得痢疾,面色發黑。太醫等皆束手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