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建華夏領群英 245章 燕師再敗退洛陽 漢軍數路圍新安(第1/2頁)
章節報錯
縱橫率兵平定河東、上黨兩郡,威聲大震。公孫霸聞知心下著慌,急忙在洛陽召叢集臣,商議對策。
公孫霸道:“漢中偽王得王騰相助,如虎添翼。王騰驍勇難制,今又奪取大燕幷州,陳兵上黨。朕中原軍馬正同賊軍潛龍、陳功等部相持,如王騰趁機揮兵從北面攻朕洛陽,朕該如何抵敵?卿等有何應對之策?”
燕朝群臣見三路大軍逼近洛陽,將對洛陽形成合圍之勢,皆無良策應對。皇甫照有勸公孫霸棄洛陽保幽燕之意,然棄守洛陽,未知公孫霸之意如何,皆不敢輕言出奏。
公孫霸用手擊御案扼腕道:“朕建立大燕,佔地十州,統軍百萬,有上將千員,勢力數倍於漢中偽王,不想才兩年未到,漢中偽王勢力幾乎與朕相等!又佔得先機,朕大軍處處受制。漢中偽王已經成為朕心腹大患!何以至此乎?”
司空聞人亮遂出奏道:“陛下稱帝之時,其勢正盛,漢中偽王難以相與陛下抗衡。陛下略定幷州之時,未有剿除王騰,遂放虎歸山。前番陛下西征漢中,又未有剿除漢中偽王,遂使漢中偽王得以喘息,後又連敗我軍,此為失策也。且丁弘失陷涼州、袁矯叛變投敵,此二人誤陛下大事,以致養成賊勢,成今日之患。唯今之計,還請陛下率軍與賊軍潛龍決一死戰。只需破潛龍賊軍,幷州王騰、荊州陳功皆不戰自退矣。”
汪謙遂出奏道:“聞人司空此言差矣,陛下乃大燕至尊,宜坐鎮洛陽,不可輕動。潛龍賊軍,自有聞人昭遠領軍防守。陛下率王師鎮守洛陽,何懼王騰乎?”
聞人亮反駁汪謙,向公孫霸奏道:“聞人昭遠雖然可暫能相敵潛龍,然若幷州王騰、荊州陳功率軍再相攻之,聞人昭遠必然不能支。潛龍乃賊軍之首,欲退賊軍,必先擊破其首。臣以為陛下再親率王師相助聞人昭遠,可不懼潛龍。只需一戰破其軍,洛陽之危便自解也。”
汪謙又厲聲道:“陛下若率兵前往新安,如王騰趁虛攻入洛陽,且問聞人司空可以率兵前往迎戰嗎?”
聞人亮道:“當今事已急,潛龍意在三路圍洛陽,我軍被動,不可分兵拒之。陛下且令數萬軍扼守洛陽,王騰即便來,也不能速下。陛下只需一月時間擊破潛龍賊軍,便可以回援洛陽。如此,中原方可保也。”【*¥愛奇文學…¥最快更新】
汪謙又欲要反駁爭論,公孫霸制止道:“二卿休要再爭辯,且問丞相主意如何?”
皇甫照見公孫霸問起,遂出奏道:“老臣有一言,不敢奏聞陛下,恐觸犯天顏。今陛下問起,老臣亦不敢奏聞也。”
公孫霸道:“丞相有何言,可盡奏之,朕不怪之。”
皇甫照聞言才奏道:“今大燕已經失去涼州、幷州、關中之地,漢中偽王軍勢
大震,且又咄咄逼人,三路出兵犯我疆界,今又以三路兵馬圍我洛陽。以老臣觀之,大燕能征善戰之將,多有折損,今能任方面大將者,所剩無幾。而漢中偽王麾下精兵猛將甚眾,今又得王騰為助,恐中原難於相抗之。老臣以為,陛下應當早做打算,如陛下以為能勝賊軍,便可引軍一戰,如不能,臣以為不如放棄中原,以保山東、幽燕也。”
群臣聞知皇甫照之言,皆臉色大變,眾都以為棄守洛陽,乃公孫霸大忌也,無人敢提。也只有皇甫照可以相提出。
公孫霸聞言亦勃然變色,然有言在先,於是便不責怪皇甫照。對眾臣道:“朕在洛陽建立大燕,洛陽便為大燕之本。若棄洛陽,中原便不可保,大燕亦將難存。朕雖然困窘至此,也不當畏懼漢中偽王,棄國都而逃。”
皇甫照遂激勵公孫霸道:“陛下既然欲堅守洛陽之意決,便可整頓中原王師,與賊軍決一死戰,以捍衛大燕!”
正商議間,忽然鎮軍將軍池柳差人來報,說王騰已經率兵進至高都,在高都屯軍四五萬人,旦夕之間便要南犯洛陽,請陛下欲作應備。
公孫霸聞報大怒,以手中玉圭擊御案發狠道:“朕決議堅守洛陽,絕不言棄。王騰這廝欺朕太甚,朕此番親自率兵滅之!先滅王騰,再剿潛龍!”於是下令,讓池柳率兵堅守太行山,不日自己將御駕親征王騰。又傳令聞人策堅守新安,以牽制潛龍軍。令皇甫照、汪謙等輔佐太子公孫貴守洛陽,自率御林軍、虎豹騎共五萬人,出洛陽前至太行來迎戰縱橫,欲要一戰滅之。
原來領英見縱橫攻取上黨,三路大軍合圍洛陽之勢已經形成,便傳令縱橫進軍太行,將兵鋒推至洛陽北境,料知公孫霸必然傾洛陽之兵前往相拒,果然公孫霸盡起洛陽羽林軍親征之。洛陽城內守軍已經不足兩萬,領英聞報大喜,遂又傳令縱橫,請牽制公孫霸洛陽主力,令其一時不能西顧。然後下令文雄、章武二人,令其率部向燕軍進攻。
領英下令完畢,召集諸將道:“公孫霸已經盡起洛陽精銳前往太行迎戰王徵西,其一時必然難以西顧。吾已令文雄、章武二人進軍,燕軍必然不能敵。聞人策駐軍新安,我先不必攻之,且分兵助文軍師相攻燕軍。前將軍已近圍困宛城,宛城已經孤城一座。只需文軍師與封將軍能敗燕軍公孫鴻,便可趁虛奪取洛陽。恢復中原,在此一舉。”
遂令徐道、徐然叔侄,率精兵二萬人,前往相助文雄、封傳車。二將領命,帶兵星夜趕至陸渾,文雄、封傳車已經揮師攻打公孫鴻,歸海衛傳令堅壁不戰。徐道、徐然忽然又率精兵二萬到,漢軍猛烈攻打燕軍大營,公孫鴻率精騎列陣死命相拒,歸海衛見
漢軍援軍至,急忙傳書新安,讓聞人策分兵來救。聞人策聞知,遂遣將軍崔英、方虎二人,率萬騎來馳援。
崔英、方虎方未至陸渾,燕軍大營已經被漢軍攻破。歸海衛見之,遂令公孫鴻道:“今大營不能再守,宜速領軍退往洛陽相守。”於是便傳令全軍退往洛陽,文雄道:“燕軍敗退,銳氣已喪,我軍宜速追擊之,則可趁虛襲下洛陽。”聞知聞人策派軍來援,文雄遂命封傳車率萬騎相截之,自率徐道、徐然二將共三萬人餘馬前來追擊燕軍。
章武接領英進軍命令,遂又提兵攻打宛城,燕軍不能敵,只好堅壁不戰,城外韓傑所部二萬餘人也被迫撤入宛城之內。章武大軍將宛城圍得水洩不通。趙山見此,遂對章武道:“文軍師與封將軍已經擊敗燕軍公孫鴻所部,將軍也圍住宛城,今宛城內燕軍,已經插翅難飛。將軍先不必攻打宛城,可遣一支兵相助文軍師,以襲取洛陽。”
章武道:“軍師之言,正合吾意。”於是便召集諸將,欲要遣左超、展鴻率兵前往,武兼文奮然而出道:“吾為漢中王麾下右將軍,與前軍將軍官位相同,前番潛龍軍師曾答言,出師北伐之時,必用吾為先鋒大將,前將軍為何不用吾?”
獨孤虎亦出座道:“吾為漢中王麾下後將軍,此番進軍洛陽,豈能落後乎?”也欲要請戰。
章武道:“二位將軍領兵圍宛城,亦為重任也。今率兵進取中原,必將與燕軍血戰。二位將軍雖然勇武,然今年紀已高,與吾相仿矣。二位將軍皆漢中王麾下名將,如有閃失,吾何以向漢中王交代?”
章武時年51歲,武兼文時年已經53歲,獨孤虎50歲,章武為漢中王麾下四大將軍之首,以為漢中王所封前後左右四大將軍中,未有封傳車尚未老,才四十餘歲,而其他三將,都年到五十,巔峰不再。章武恐老將難與少壯爭鋒,如有閃失,勢必銼動漢軍銳氣,於是便不令武兼文、獨孤虎率兵衝鋒陷陣。
然而二人皆要奮勇相爭,趙山見之,遂對章武道:“此番率兵進入中原,攻取洛陽,可藉助武將軍、獨孤將軍威名,亦有利於我軍。既然二位將軍執意要去,前將軍就應允罷。”
章武聽趙山之言,才同意武兼文、獨孤虎二將率兵前往,於是令武兼文率本部精兵二萬,獨孤虎亦率步騎精兵二萬人,兩將領軍四萬從南陽北上,只撲洛陽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