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張牧麾下皆伏地願意從之歸順漢中王。張牧遂將池柳使者護衛共十人拿下,如不從歸順者,即斬之,十名護衛亦投降。

河東太守張牧已經反,據河東歸誠漢中王。袁矯對張牧道:“賢弟可迎徵北大將軍進駐河東。”於是張牧寫下歸降書信,遣人送達建夏,又遣人迎縱橫率軍入河東。

縱橫得報大喜,劉虛對縱橫道:“袁將軍既然策反河東,恐燕軍前來討伐,將軍還需得速往救應之。”縱橫遂命劉虛守晉陽,自帶數百騎從晉陽馳至西河,傳命黃河邊麻準所部,渡河東進,又令趙如霜高奴城一萬騎兵,也開進至河東。

池柳聞知張牧據河東反,大驚,隨即報之公孫霸,令魏國領二萬軍守上黨,便親率精兵二萬餘人,前來討伐張牧。

張牧屯兵安邑,聞知池柳率兵前來討伐,已經兵至河東境上,張牧問袁矯

主意,袁矯道:“賢弟不必憂慮,徵北大將軍軍馬不日即到河東,池柳聞知必退軍也。”

次日黃昏,縱橫果然率領兩萬騎到達安邑,張牧大喜,遂與袁矯迎縱橫入安邑,備言前事,縱橫撫慰之,仍以張牧守河東,令袁矯回晉陽協助劉虛守太原。次日,趙如霜率萬騎又至河東,兩相會師,加上張牧所部人馬,約有近五萬眾,大部皆精銳。池柳方率兵行至襄汾,聞知縱橫已經率兵至河東,心中畏懼,遂不敢再進,便在襄汾屯紮。

領英駐軍弘農,見縱橫又略下河東,便遣人送書信給縱橫,說將軍英武蓋世,威震燕軍,今又取下河東,可趁勝之勢,即可掠取上黨,吾率大軍牽制中原燕軍,以為將軍遙相援助也。

縱橫接到領英書信,便整頓四萬餘人馬,前來攻取上黨,池柳聞知,遂率軍從襄汾撤至上黨境上,令魏國率上黨兩萬軍來,前來相敵縱橫。

兩軍相遇於陭氏,各自擺開陣勢,扎住陣腳。池柳倚仗自身勇武,又有軍馬四五萬人,遂敢與縱橫軍相戰。

池柳在陣前提刀大罵道:“王騰逆賊!安敢引軍作亂,犯我上黨!不懼死乎?”

縱橫出陣,看池柳大刀駿馬,全身披掛,甚是英武,縱橫遂道:“作亂天下者,乃你家公孫霸也。吾今提兵收復漢朝舊地,你安敢阻吾?如早率眾歸降,尚可赦免前罪也。”

池柳聞言呵呵大笑道:“王騰!別人懼你,吾可不懼你,可敢來與吾大戰三百回合乎?三百合之內,吾若不能勝你,便再言歸降之事。”

趙如霜聞言大怒,便欲出戰,縱橫制止趙如霜,道:“池柳乃偽燕勇武之將,需得吾親自戰之。”遂對池柳道:“與吾交戰能過百合者,天下不過十餘人,豎子安敢自誇!”縱馬挺矛,只取池柳。

池柳為公孫霸十營將領中翹楚,武藝高強,與房圍不相伯仲,且極有耐力。年方三十五歲,正當巔峰之時。雖然聞知縱橫威名,但見縱橫已老,欲要一戰勝之,好揚名天下。

池柳見縱橫前來,便提刀迎戰。二馬互奔,刀矛並舉,果然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兩人在陣前大戰五十餘合,不分勝負。

縱橫雖然勇武絕倫,然畢竟年將五十,氣力遜於巔峰時期,與池柳相戰五十合不能勝,心中嘆道:“此人武藝果然不弱!”

池柳與縱橫相戰五十合不分勝負,心中亦嘆道:“王騰果然名不虛傳!”遂沉著應戰,欲要持久消耗勝之。

兩人又戰有五十餘合,池柳雖然處於下風,然並未落敗。縱橫心中驚道:“池柳若以持久消耗與吾相戰,當難以戰勝此人,需得用計勝之。”縱橫戰陣經驗十分豐富,遇實力與自己相近者,也可用計策戰勝。而池柳一心想

戰勝縱橫,使出渾身解數,倚仗自己年壯力強優勢,欲要持久相戰拖敗縱橫。縱橫見池柳如此,於是佯裝氣力不濟,攻勢漸緩,池柳見之,以為縱橫氣力已衰,遂不作謹慎防備,在馬上舞動大刀,招式大開大合。縱橫沉著應戰,十餘合後,尋見池柳招法破綻,遂一矛刺向池柳左肋,池柳不及防護,急忙側身,縱橫矛尖從池柳左肋邊擦過,將其左肋上戰甲刺穿,傷及肌膚,池柳大驚,遂虛晃一刀,棄陣而走,拔馬逃回陣中。

縱橫得勝,遂令軍趁勢衝殺燕軍,燕軍接住混戰,趙如霜與麻準領兩萬騎殺入陣中,所到之處,紛紛披靡,大戰一個時辰,燕軍潰敗,池柳與魏國急忙引敗兵向上黨而奔。縱橫引軍佔了陭氏,又令騎兵追擊池柳,斬首數千,俘獲五六千人,池柳大敗,遂逃往上黨,閉城堅守,向洛陽告急。

袁矯回到晉陽,對劉虛道:“今河東張牧已經歸誠漢中王,徵北大將軍從河東進軍,必然能攻取上黨。然上黨有燕將池柳重兵駐守,恐徵北大將軍一時不能速勝,若公孫霸再遣兵來救,又將曠日持久。將軍留守晉陽,尚有太原兵馬二萬人,可盡遣往上黨,協助徵北大將軍取上黨。則不出十日,上黨即將歸為漢中王麾下。”

劉虛深然其計,遂令袁矯在晉陽,盡出太原兵卒二萬人,自率之,從太原郡南下進取上黨,一面又派人知會縱橫。

劉虛率軍日夜兼程,兩日之間便深入上黨襄恆,時池柳已經被縱橫擊敗,退軍駐守上黨,又聞知太原兵馬前來,大驚,急忙再派飛騎至洛陽,奏知公孫霸,說幷州軍兩路來犯上黨,上黨勢不能相敵,請陛下速派援軍馳援。

燕朝先聞知河東張牧背反,舉朝震驚,公孫霸大怒,傳令池柳率軍征討,取張牧首級來獻。皇甫照、汪謙皆出奏道:“張牧據河東而反叛投敵,必然有所倚仗也。且王騰正欲攻取上黨,必將為其救應,今河東不僅不可討伐,陛下且宜增兵相助上黨拒賊。”

公孫霸遂從其意,命冀州出兵助之,未幾又接得池柳告急,說賊軍兩路犯境,上黨將危。公孫霸遂催促冀州牧奚翻,令其兩日之內將軍馬開至上黨,奚翻已經遣冀州將軍趙計率軍兩萬人前往救之。又在後方招募新兵,一時還未齊。

趙計方率兵行軍至上黨境上,縱橫已經戰敗池柳,正向上黨進軍,劉虛亦率軍進入上黨襄恆,也急行軍向上黨而來。趙計得知心中畏懼,然軍命不可謂,只得率軍也向上黨開進。

縱橫聞知冀州援兵來救上黨,遂令軍疾行,在趙計到來之前到達上黨城下,用四萬軍圍城,池柳連忙令軍拒守。

趙計率二萬餘軍進至上黨郊外,見縱橫兵馬圍城,不敢靠近,遂在遠

處紮營。次日,城北又一彪軍殺至,正是伏波將軍劉虛二萬人馬,劉虛進至上黨城下,與縱橫回師,劉虛看戰場形勢,對縱橫獻計道:“冀州兵馬只有二萬餘人,將軍可令二萬騎前往破之。如破城外冀州援兵,上黨城內燕軍必將無心守城。”

縱橫從其計,遂令趙如霜、麻準二將帶領二萬騎擊趙計所部人馬,趙計所部步卒為多,難敵騎兵攻勢,又失卻地利,一戰便大敗。趙計折損近萬人馬,遂率敗軍逃回冀州。

縱橫見擊退趙計,遂令回兵,與劉虛等共相攻打上黨,池柳雖然還有四萬餘人在上黨,然大敗之後,軍無鬥志,城外數處隘口險要皆被縱橫軍攻下,又見援軍被殺敗逃走,城中軍心慌亂。縱橫率軍連夜猛攻二日,城西將陷,諸將皆來請求池柳棄城率軍突圍撤往洛陽。池柳見事急,無奈下令棄城,於是連夜將上黨四萬軍開南門突圍,向司隸而逃。縱橫趁勢擊之,燕軍丟盔棄甲,抱頭鼠竄,池柳率軍逃到司隸境內時,四萬軍還剩三萬人。縱橫便又佔據了上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