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建華夏領群英 239章 竹廬一策定長安 雄師兩路搗洛陽(第2/2頁)
章節報錯
聞人策伏地出奏道:“賊軍之勇,陛下已經見之。今三輔地區人民,人心多歸於漢中偽王。以末將之見,陛下雖然有雄師十餘萬,然賊軍氣盛,潛龍非等閒之輩,恐三輔難守,陛下應作東撤打算。”
公孫霸怫然道:“聞人愛卿今也畏懼潛龍乎?長安乃大燕重地,僅次於洛陽,朕豈可輕易棄之?此番需得在此與漢中偽王再行決戰,只需殲潛龍所部軍,長安可保,漢中偽王亦可敗也。”
正在商議之間,忽然哨騎來報,說幷州王騰率領三萬騎,已經馳入上郡,從秦直道只向長安而來,旦夕之間便可到達。
歸海衛與燕軍諸將聞報皆大為驚訝,公孫霸大怒道:“王騰安敢如此!藐視朕太甚矣!今朕先除掉王騰,再來剿滅漢中偽王。”
歸海衛急忙上前奏道:“王騰所部三萬鐵騎,其勢甚利,旦夕可達咸陽。今漢中偽王大軍十餘萬已經分數路進攻長安,我軍雖然有十餘萬,然不能相敵。臣以為長安已經不可守,願陛下
早定大計,率兵撤出潼關,保守中原,再做後圖。”
公孫霸沉吟道:“長安今果將不守乎?朕大軍二十餘萬,也不能救下長安。豈非天不助大燕乎?”
歸海衛道:“非陛下軍力不強也。只是前番部署安排失措,丁弘丟失涼州,袁矯丟失幷州,此二處為漢中偽王相呼應,我雍涼燕軍便處於劣勢。今賊軍甚強,陛下不宜再戰之,恐遭其敗。陛下棄長安,尚還有中原、山東、幽州等處,勢力仍在漢中偽王之上,可再整軍馬相戰也。”
公孫霸問聞人策道:“歸海軍師所言,愛卿以為如何?”
聞人策道:“長安被賊軍數路攻擊,臣以為難保。今幷州軍馬又將來,三輔地區不能再守。陛下且率軍撤出關中,以守潼關,待機再做恢復。”
公孫霸聞言,不禁長嘆道:“朕用人失當,乃至如此,今又被漢中偽王所乘矣。”遂對聞人策下令:“朕若率兵撤出三輔,需數日時間,卿且先為朕阻住賊軍,待朕撤出潼關之時,卿再率兵撤出。”
聞人策叩首奏道:“臣肝腦塗地,粉身碎骨也要報陛下此番知遇隆恩。且請陛下放心先撤,吾若不能在此阻敵三日,誓不回見陛下也。”
公孫霸聞言甚為傷感,忽然又得太子公孫貴軍報,說荊州陳功率領荊州賊軍攻打宛城甚急,公孫車已經不支,太子恐其攻陷宛城,兵臨洛陽,還請父皇主意。
公孫霸聞言心下不禁著慌,遂決定棄守長安。便傳令各處人馬皆作撤退準備,留軍五萬人給聞人策駐守槐裡阻擋漢軍。自與歸海衛等率軍五萬軍速至長安,又將長安城內金銀財寶、軍械、糧秣等裝上車,裝有兩千余車,命三輔百姓數萬人相拖運,牛馬等數萬頭,從長安望潼關開拔。其他不及搬走者,皆棄之。
文雄領三萬軍進至雲陽,為袁布二萬軍所拒,封傳車三萬人從南面渭水而進,也為葉虎所部阻攔,文雄、封傳車未得領英號令,遂引軍駐紮,並未出擊。
縱橫率領三萬騎,已經從秦直道殺進左馮翊境內,沿途燕軍見之,不敢阻截,紛紛走避,縱橫於是兵進頻陽,距離長安不過百里路程。
公孫霸聞知,遂令牽興引二萬軍相助左馮翊謝逵先阻住縱橫軍,急令關中軍民將軍資等輜重運往潼關,時關中人民,多有不欲從公孫霸,公孫霸便下令強制從行,匆忙撤退了二日,方才將兩千於車輜重運至潼關,公孫霸到達潼關,便傳令聞人策、牽興等可撤軍。
縱橫領兵至左馮翊頻陽,牽興領軍阻擋,縱橫令麻準出戰相戰牽興,麻準五合便殺敗牽興,縱橫引軍擊之,牽興軍遂潰敗,與左馮翊謝逵領敗軍向東而走。縱橫引軍南進,盡佔領左馮翊之地,又引軍進至灞上。
聞人策接到公孫霸撤退命令,便傳令袁布、葉虎二將領軍先東撤,然後寫下一封書信,令人交付領英,說自己將不戰而退,不縱兵毀壞長安,將長安城拱手相讓,請領英待其退軍後,再領軍進入。然後自率林靚崔英等將槐裡五萬人馬向東而走。
領英接到聞人策書信,便傳令文雄、封傳車二人,令其待燕軍撤後,在行進軍。眾將不解,都道:“此時正可趁勢追擊之,軍師如何讓燕軍盡撤才入呢?”領英道:“聞人策與吾書,說其將禁止軍士毀壞長安,讓其先退至潼關。其必然守信,吾若趁虛追擊,非仁者之軍也。”眾將聞知皆拜服二帥。
聞人策果然號令各處燕軍嚴明軍紀,從三輔地區撤退,沿路秋毫無犯。經過長安城時,京兆尹尹正請聞人策放火燒府庫,勿要將燕軍不及帶走的輜重資敵,聞人策大怒,斥退尹正,下令如有搶掠毀壞長安財物者,皆斬。燕軍不敢不從,並不入長安城。所以聞人策率近十萬大軍從三輔撤退,並未毀壞長安城一物。
領英感念聞人策,聞知奮威將軍已經駐軍灞上,遂遣人傳令,若燕將聞人策率兵撤退之時,請勿要阻截,任其退往潼關。縱橫亦聞知聞人策英名,見其軍來,嚴整有法,紀律嚴明,又接得領英書信,遂令軍避道,並不攔路追襲。聞人策領九萬軍從容而行,退至潼關駐紮。
燕軍已經退出三輔,領英遂領軍進入槐裡,令大軍屯紮待命,只遣獨孤虎率萬騎進入長安,令其接收長安城,安定秩序,以待漢中王前來。
獨孤虎率兵進入長安,長安城內軍民尚有十數萬之眾,見前太子劉建夏麾下兵馬前來,皆夾道歡呼。獨孤虎遂接收了長安,將各處府庫封閉,安定城內秩序。公孫霸臨撤時候,只將長安城內金銀財寶輜重等運走,並沒毀壞城池宮闕,聞人策軍亦秋毫無犯,所以長安得以免於戰火兵戈之災。
領英在扶風接到獨孤虎覆命,大喜,便令邊班為使,前往天水迎接漢中王入長安。
建夏聞知燕軍以經撤出三輔,長安已經光復,大喜,向天拜道:“此大漢之洪福也。”遂帶領漢中王幕府以及隨從護衛數百人,從天水前至關中而來。
建夏行至槐裡,領英率眾出迎,伏地拜道:“賴殿下之洪福,三軍用命,臣得以領兵逼退燕軍,光復長安。特此請殿下入長安,以定天下。”
建夏遂率眾入槐裡,令人占卜,占卜得後日正午入長安為吉。建夏於是留駐槐裡兩日,傳令各軍,原地駐紮,待二日後入長安城。
至夜,建夏設宴宴請領英等人,建夏對領英謝道:“孤自得軍師,先取益州,在定荊州,又連結揚州,混一東南,與公孫逆賊相抗。今依照軍師之略,
三路出兵,孤漢中兵能夠光復長安者,皆軍師之力也。孤還想問軍師,孤定取長安之後,可順勢剿滅公孫逆賊否?”
領英道:“臣三路出兵之策已經實行。今西路既然功城,長安恢復,殿下可還於舊都,四海之內必然伸頸仰望殿下。公孫霸將併力保守河南、山東、幽州之地。殿下可趁此時收聚軍馬,率王師出潼關,前將軍率荊州之眾已經進至宛城。公孫霸中原之軍將迎戰殿下王師,則前將軍與趙雲峰必然克定宛城,兵進洛陽,我軍再趁勢擊之,公孫霸必敗,如此中原便可恢復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