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安30年冬十月上旬,都督諸路軍事徐領英揮師入三輔,已經擊敗燕軍,又逼退燕軍撤出關中,長安光復。十月中旬,漢中王劉建夏率幕府至右扶風槐裡,在槐裡逗留二日,便率群下進入長安。

建夏一行進入長安,長安軍民見漢旗又現,前太子再入長安城,皆奔走相告,簞食壺漿,掃灑道路,伏地相迎,建夏一一撫慰之。三輔人民聞建夏來,也紛紛前往長安,爭觀前太子入城,以至於道路雍塞,建夏命軍勿要驅散沿途人民,在馬上一一回禮相謝。領英擔心恐有公孫霸餘黨混在其中,於是密令盧飛、邊班二將,緊隨建夏左右相護衛。

建夏進入長安城,在西門之下駐馬,仰觀漢長安城城牆巍峨,護城河波瀾不驚,仍是昔日三十年前情景,只是如今早已經物是人非。三十年中,長安城頭王旗變幻,數度易主。建夏闊別長安三十年,不禁感嘆道:“孤離開長安時,尚青春正盛,今日再歸來時,不想已經鬢髮蒼蒼。逝者如斯,歲月逼人。”

領英遂向前奏道:“殿下已經舉兵驅逐燕寇,今日再入長安,長安待殿下已經三十年,殿下還不待進入,何駐足不前呢?”

建夏道:“且稍待之,長安民眾盛意難卻,孤需得下馬相撫慰之。”

原來長安城居民得知前太子將入長安,皆歡呼踴躍,奔走相告。長安城中漢朝之民,喜極而泣,數百老者,柱杖列於西門而待之,獨孤虎雖然接得領英命令,要沿途陳列甲士,以保證建夏入城平安。然數百父老皆跪地於前請命,獨孤虎無奈,只好讓其在西門旁邊聚集等待,以軍士維持秩序。

建夏遂下明月寶馬,行至數百老者之前一一撫慰,其中一位九十歲老者,舉酒奉獻建夏道:“老朽本長安城裡正,三四十年前曾數次在長安城見過殿下,當初何其青春,不想今日,殿下已經鬚髮斑白矣。老朽特備長安城醪糟醇酒一瓢,請殿下飲之。以表老朽等渴仰殿下之意。”

建夏遂接酒欲要飲之,領英目視盧飛,盧飛便上前對眾父老道:“殿下今已年高,在南方多受溼氣,今日不宜飲用醪糟醇酒,容末將為殿下代飲之。”

建夏聞言,遂喝退盧飛,舉酒對眾父老道:“孤何敢卻眾父老之心意乎?此酒為長安父老相迎建夏之情,漢朝以仁德收聚人心,建夏入長安,眾父老之情,不敢不飲。”於是便舉酒一飲而盡。

眾父老皆感泣,建夏便傳令,賜數百位父老每人几杖一套,金帛數匹。撫慰畢,正欲準備乘車進城,忽然城中緩慢跑出一人,峨冠博帶,鬚髮皆白,步履蹣跚,軍士欲要阻攔,建夏揮手製止。只見白髮老者踉踉蹌蹌奔至建夏馬前,氣虛喘喘,伏地叩首痛哭流涕道:“老

臣陳恆前來拜見太子殿下,迎接殿下入長安。”拜畢,伏地痛哭。

眾人見此皆心下震動,數百老者,亦唏噓流涕不止。建夏亦心中感傷,遂下車扶起陳恆道:“大夫請起,且隨孤一道進城。”

陳恆已經七十餘歲,建夏為太子時候,陳恆便在長安為官,與建夏友善,建夏深相接納陳恆。後建夏被貶,陳恆等欲要追隨太子,建夏為避嫌而婉拒。陳恆後來官至太中大夫,與太常卿和玄、司空楊陵等人同列朝班,雖然位高卻無權。三人皆漢朝忠臣,心向建夏,然礙於局勢,有心無力而已。後來公孫霸入長安,仍然以虛禮相待三人,順安29年公孫霸篡漢稱帝,三人皆隱退,不食燕朝俸祿,楊陵、和玄憂憤成疾,兩人已經陸續病卒。陳恆也年高多病,然終於能夠等到建夏再入長安城。

建夏三十年後又見到陳恆,心中百感交集,遂請陳恆上車,同入長安城,陳恆辭道:“殿下今日入長安,乃為定天下、平四海之人主也。恆一遺臣,豈能僭越與人主同乘?今日一睹殿下容顏,恆便死而無憾也。”於是便退去,請建夏入城。

領英遂命排開漢中王儀仗,旌旗獵獵、鼓樂齊奏,甲士矯健,三軍威武。漢中王乘坐駟馬王車,大旗麾蓋,皆依照漢制。獨孤虎親自帶數百騎為前導,盧飛、邊班二將率護衛數百環繞隨其車後。領英與文雄、封傳車等諸將乘馬率三軍列陣進城。從西門而進,直達長安城未央宮。

漢朝未央宮,是前漢所建大朝正宮。建夏為太子時候,居東宮長樂宮,未央宮乃皇帝所居。今幸得免於戰火,能以保全。末帝遜位之後,被降為山陽縣公,仍居於長安,公孫霸撤離長安之時,並未令末帝隨其東行。末帝與百餘宮人侍衛,現在仍居於長安城建章宮中。

建夏入未央宮坐定,群臣皆來拜賀,建夏命平身就座。領英隨即出班奏道:“殿下已經入主長安,恢復舊都,大漢復興之業功將至半。今奮威將軍尚駐軍灞上,等待殿下召令,請殿下遣人迎奮威將軍入城。”

建夏聞奏,矍然而起道:“孤今番恢復長安者,奮威將軍相助之功不可磨滅也。遂問領英,該以何禮迎奮威將軍入長安?

領英奏道:“殿下初入長安,不可輕動,待臣代殿下至灞上相迎奮威將軍入城為便。”

建夏道:“奮威將軍名震四海,力圖除賊扶漢,孤不可不隆加相迎。既然軍師如此決定,且以軍師為使,代孤相迎奮威將軍入城,孤在東門相等待迎接。”

於是下令,命領英帶儀仗護衛前去灞上迎接縱橫。又傳命佈置車駕,建夏親自在長安城東門等候。

領英率領儀仗前至灞上,觀縱橫軍容威武,人馬精良,嘆道:“奮威

將軍果然名不虛傳!”遂至縱橫軍前,宣示漢中王召令。

縱橫聞報說漢中王使者已至灞上,便帶趙如霜、麻準二人自軍中出來相見,見領英已經率領儀仗駐馬軍前,隨即下馬,步行前來相見。

縱橫抬眼觀之,見漢中王使者短小精悍,面容儒雅俊秀,然英雄之氣從內之外而生,縱橫早聽說潛龍外貌,已經猜知此人便是領英。然今日見之,仍心中詫異,便拱手問道:“足下莫非潛龍先生乎?”

領英見軍陣中門旗開處,三人從軍中乘馬而出,為首馬上一人,既有威勢。至近觀縱橫,果然是相貌堂堂,身軀偉岸,領英不禁心中感嘆道:“漢中王麾下大將能與奮威將軍相匹者,唯有陳章武一人耳。”見其相問,遂拱手相答道:“在下正是漢中王麾下軍師徐圖,賤號潛龍。今有幸得以見奮威將軍,不勝榮幸。。”

縱橫聞言,遂帶領趙如霜、麻準二人伏地向領英拜道:“潛龍英名,佈於四海,王騰仰慕久矣。”

領英急忙上前扶起縱橫道:“將軍如此大禮,在下實不敢當。吾今奉漢中王敕命,特來迎接奮威將軍入長安城。漢中王已經在東門等候將軍多時矣。”於是下令儀仗,奏起鼓樂。

縱橫道:“漢中王如此隆厚之禮相待,在下區區一武夫,豈能當之?容潛龍先生稍候,吾便令軍馬屯紮此處,隻身隨先生前往覲見漢中王。”

領英道:“將軍威震偽燕,四海揚名,不必拘禮,可率麾下將士入長安,漢中王正欲觀將軍所部之威武也。”

縱橫便從領英之言,將三萬軍馬中選出精良三千人,令趙如霜、麻準相隨,餘下皆屯紮灞上待命,便隨領英前來長安而來。

領英親自為縱橫前導,長安軍民,亦多聞縱橫當世名將,今來至長安,於是也紛紛在道旁觀之,見縱橫威武不凡,各自嘆道:“此飛將軍李廣也。”

縱橫至長安城東門,建夏已經擺好儀式,待縱橫一到,即命鼓樂齊奏,將士吶喊相迎。縱橫遠遠看見東門下一身軀偉岸長者,率眾迎立,領英在馬上回首對縱橫道:“東門下長髯長者,即漢中王也。”縱橫慌忙下馬,步行向前,伏地拜道:“漢朝奮威將軍王騰,前來參拜漢中王殿下!”

建夏隨即扶起縱橫,見其相貌威武,果然是世之虎將,心中大喜,笑道:“奮威將軍昔日平定扶余之時,孤便仰慕將軍英風,今已經十餘年過去,世事蹉跎,不想今日相見之時,孤已老矣,將軍也兩鬢斑白,讓人不勝慨嘆。”

縱橫遂道:“騰為漢朝之將,當以輔助漢朝為本。無奈歲月逝去,人生不待,今幸得相助陛下恢復長安。殿下現在雖然春秋已鼎盛,騰亦兩鬢霜華,然幸得復興漢朝有望,不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