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建華夏領群英 238章 王騰師揮秦直道 潛龍言責燕偽帝(第2/2頁)
章節報錯
趙如霜自幽州跟隨縱橫左右,轉戰十餘年,輔助縱橫,十分得力。身雖然為女流,然武藝高超,在幷州軍中亦有威名。為縱橫生養一兒兩女,縱橫居塞外,便不讓夫人再上陣。起兵南下之時,縱橫本要趙如霜留在五原,趙如霜不從,一定要跟隨,縱橫只得從其意。趙如霜雖然現年已快四十,然而風姿不減,當年巾幗風範仍在。
當下趙如霜與麻準領一萬五千騎兵,進至黃河東岸,與縱橫軍會師。趙如霜請為先鋒,縱橫拗不過,只得同意。縱橫引軍攻打燕軍,燕軍不能敵,遂撤黃河隘口向高奴而退,趙如霜領一萬騎兵渡過黃河,直下高奴城而來,上郡太守樂豐聞知大懼,不敢設兵攔截,斂兵據高奴城而守。
趙如霜一萬騎如入無人之境,馳至高奴城下,等候縱橫軍前來。北地太守邯鄲引聞知,急忙令北地郡軍馬一萬人前來相救高奴。不一日,縱橫與麻準兩萬鐵騎奔至,與趙如霜會師高奴城下。
樂
豐見縱橫親自率兵到,大懼,令緊閉城門堅守,將城中一萬餘兵馬盡數派上城牆防守。縱橫遂對趙如霜,麻準說道:“我軍意在長安,非高奴城也。今燕軍畏懼我軍不敢戰,便可從秦直道而下,三萬鐵騎直入長安,長安燕軍必將震怖。則漢中王攻取長安,當大有把握也。”
於是便令三萬騎兵撇下高奴城,從秦直道只殺向長安而來。
聞人策兵敗槐裡,公孫霸聞知大為震驚,急召歸海衛商議。公孫霸道:“今聞人昭遠已經在扶風失利,似此如之奈何?”
歸海衛道:“聞人昭遠雖然失利,然殺傷賊軍數萬,仍阻敵於扶風。今尚未分出勝負,陛下可率軍親臨扶風,以為助陣,或許還可以保得長安也。”
公孫霸道:“此時不容朕不前往。”便傳命,安排儀仗等,令京兆尹守長安,率三萬兵馬,與歸海衛前來扶風相敵漢軍。
聞人策聞知領英分兵從南北兩路攻打長安,隨即也分兵兩路阻截之。以葉虎率二萬軍阻南面封傳車所部,以袁布率二萬軍阻北面文雄所部。自領二萬軍,公孫霸又增派三萬人,槐裡仍有四五萬可戰兵力,公孫霸又提兵三萬前來,於是燕軍軍勢又復振。
領英分兵之後,只剩下五六萬人,然又得天水洪超、盧飛二將所率二萬人增援,兵力又有七八萬人。聞知公孫霸親到槐裡城,領英對諸將道:“公孫霸今雖然來,其將無能為力,已經不足為我懼也。”於是率軍列陣圍城。
公孫霸前至槐裡,聞人策出營迎入,聞人策跪拜於公孫霸之前請罪,公孫霸親自扶起起身,撫慰道:“卿能拒敵於扶風,已經殊為不易。朕如無卿,賊軍早已經進駐長安矣。”遂傳令,領軍出城,要與漢軍相戰。
燕軍見公孫霸親來,不敢怠慢,遂列陣出城。公孫霸打黃羅傘蓋,駕六馬大車,身穿兗袍玉帶,頭戴十二旒冕旒,領燕軍五萬人出城,排成陣勢,大張旗鼓,陳設護衛,羽葆鼓吹。公孫霸在車上巍然而坐,令軍士傳話:“大燕皇帝請潛龍答話。”
領英見燕軍出城,遂命軍後退紮營列陣相待,又見燕軍中天子儀仗排列,便知公孫霸已經到槐裡,正眼看時,燕軍門旗開處,六馬大車,豪華奢侈,非同尋常。車上坐有一人,體如熊虎,面如黑牛,穿戴天子袍服。
見公孫霸請領英出陣答話,領英遂命備馬,以左右各三千弓弩手射住陣腳。邊班、盧飛率數百人為護衛,出於陣前,與公孫霸相拒八十步距離。
公孫霸見漢軍陣營中數百人簇擁一人而出,待近,看其人,身材不甚雄偉,面容儒雅,留三縷山羊短髯,道袍飄風,羽扇綸巾,年正韶華。公孫霸暗暗稱奇,在車中問道:“來人可是潛龍乎?”
領英亦未見過公孫霸,今在陣前見之,見其年紀與漢中王相仿,然面貌甚為粗野,只是梟雄王霸之氣猶然顯現,領英心中驚疑,暗自嘆道:“相由心神,公孫霸可謂是名副其實矣。”見公孫霸問話,遂答道:“吾正是漢中王麾下軍師徐圖,別號潛龍。”
公孫霸目視領英,哈哈大笑,在車中略作拱手,道:“久聞潛龍英名,前番敗朕與襄陽,朕以為潛龍蓋世英豪,海內一人,本該身材雄偉、面容威武之士,吾今一見之,今奈何不過一短小丈夫?朕甚為懷疑之!足下莫非如假包換者乎?”言罷大笑,燕軍皆鬨然而笑。
領英遂也略作拱手答道:“足下豈不聞人不可貌相?足下所用鎮西將軍聞人策者,不也是柔弱書生之面貌嗎?有何奇怪者乎?”
公孫霸遂道:“朕聞知你本一山野村夫,相助漢中偽王,專與朕為敵。朕本來有相赦免漢中偽王之意,保留其封疆,以王位相待。奈何漢中偽王頑固不冥,硬要起兵同朕爭奪天下。朕一時未有準備,以至於你漢中偽王得佔先機。朕若憤怒,將流血千里,漢中偽王非朕敵手,足下為漢中偽王重臣,今又提兵犯大燕疆土,豈不畏懼觸動朕怒乎?今如果卷旗卸甲,退往漢中,以禮來降,朕依然赦免你等,大者王,小者侯也。”
領英聞言呵呵大笑問道:“足下可知漢朝乎?”
公孫霸道:“漢朝已經日落西山矣,現正是大燕當朝,代領天下。”
領英道:“足下知漢賊乎?”
公孫霸聞言,不禁仰天哈哈大笑,良久才道:“何為漢賊?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你等頑固迂腐之輩,皆將吾比於前朝王莽、董卓。而今被朕一一掃滅,朕已經承天應命,建立大燕,自大燕以外,便皆為賊也。足下欲將朕稱之為漢賊,朕就不能稱呼漢中偽王與足下為燕賊乎?”
領英道:“漢領天下,已經數百餘年。足下本遼東番屬,大漢之臣。卻不為大漢鎮守邊疆,趁機起事,起兵侵犯中原,致使天下刀兵大起,民不聊生。足下還意猶未足,四處征戰殺伐,連年用兵,使民生凋敝。又篡漢自立,天地難容,四海共憤,還尚敢以承天應命自居?今為足下之故,海內鼎沸,南北征戰不休,足下之罪,甚於王莽董卓多矣!”
公孫霸聞言又大笑道:“朕以為潛龍海內奇才,所論應甚高見。今日聞知,仍老生常談耳,迂腐之言,不足為聽。今日且以勢論之,朕今據有中原十州,你漢中偽王不過南方三四州,如何能與朕相抗?你等如不與朕相抗,天下又何來刀兵?欲將此罪皆歸咎與朕,有失公允也。”
領英道:“足下若果然有仁德,四海便將歸心。今足下篡漢自立,天下諸侯便群
起叛之。何為承天應命?足下倚仗強橫,迫使中原屈服。然漢中王登高一呼於南鎮,誓師起兵於天水,四海之民,皆歡呼雀躍,天下諸侯,皆群起響應。西域長史相助漢中王攻奪涼州,奮威將軍起兵河朔,光復幷州,足下連番敗績,已經外強中乾,今何敢再提兵前來與吾交戰?依在下之勸,足下且解散偽燕朝廷,奉還所侵漢地,率舊部退往遼東,漢中王還可以相赦免足下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