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英得聞人策回書,知其將與扶風共存亡之意堅決,領英嘆道:“聞人昭遠何其不知變通如此哉!公孫霸縱然與其有知遇之恩,然困守危城,誓於共存亡,此又何益哉!”

領英嘆息數番,遂召集眾將,道:“我軍已擊敗燕軍,今聞人策主力被挫敗,折兵過半,困守槐裡。然其還有五六萬人馬,我軍若硬攻之,恐兩軍還將流血成河。吾今且屯兵在此與聞人策相持,兼武可領兵從北面雲陽縣入,封將軍可領兵從南面渭水而進,聞人策勢必分兵截擊,我就可趁勢攻克槐裡,佔據扶風。”

文雄道:“軍師為減免將士傷亡,而用此迂迴包抄進軍之略。以雄之見,公孫霸在長安尚能調集近十萬軍馬,軍師如用此法,恐我軍大費周折,奔走路途,恐為公孫霸所乘。今若攻克槐裡,一舉殲滅此處燕軍,直接進至長安城下,雖有傷亡,然於我軍來說有利也。”

領英道:“聞人策若敗,燕軍必然震動。公孫霸即便親來,也無濟於事。今燕軍雖還有十餘萬眾,然戰心已失,必不能剋制我軍。只需降服聞人策,三輔軍民皆將望風歸順,長安亦能傳檄而定。公孫霸如果不退回洛陽,必將被我擒也。”

文雄聞言對領英稱謝道:“軍師高瞻遠矚,總覽全域性,而雄只能看其區域性,不能與軍師相比較也。”

領英也稱謝道:“吾所長者,在於總體運籌,至於攻城略地,兵法奇謀者,吾不及兼武。”

文雄與封傳車於是奉命,各領三萬軍分別從南北二處進軍長安。

領英分兵之後,在槐裡兵馬還身五六萬眾,於聞人策相持。建夏在天水聞知前線交兵,恐領英兵力吃緊。便令將軍洪超再率留駐天水二萬人馬前來增援,校尉盧飛請命領軍上陣殺敵建功,建夏允諾,便以盧飛為偏將軍,領兵五千人,同洪超一道增援槐裡。

盧飛自隨領英入漢中,本為領英隨身護衛,到漢中見建夏,領英對建夏言及盧飛又欲要建功。建夏見盧飛是盧雲獨子,前番陽平關之戰,差點喪命,又想起昔日在西城時候,盧雲雖然軍職不答,然都是故人,恐盧飛再有閃失,遂不許盧飛出徵,便留在身邊充當侍衛,領護衛軍一百人。

盧飛遂只好在漢中護衛建夏,今又隨建夏來到天水,數次欲請戰,建夏、領英皆不許。領英與聞人策交戰,漢軍甚有折損,將領不足,領英將在交戰中負傷將士皆送回後方醫治療養,盧飛聽說前線將領不足,遂又請建夏道:“末將父子追隨殿下,當為殿下分憂解難也。今番除賊興漢,三軍都在前用命,飛為殿下麾下戰士,豈能退避於後方?願殿下允准,令臣建功。”

建夏聞言,見其建功心切,便同意盧飛所請,並囑咐道:

“卿之父,乃孤昔日故人,今只有卿一子,孤之所以不願卿上陣者,唯恐卿有所閃失耳。今番且允准卿前往,願卿體諒孤意。”

盧飛道:“殿下大恩於吾父子,臣沒齒不能忘。臣命大,殿下勿要憂慮。”遂與洪超提兵起行。

假幷州刺史王騰自初夏時節從河朔出兵,佔據晉陽,已經有四五月時間,期間燕將鎮北將軍公孫鴻與歸海衛領軍前來平定平州,縱橫以伏波將軍劉虛相助,守住晉陽,後燕軍無功而退。時幽州公孫虎又奉公孫霸詔命,增兵二萬人,令公孫英、梅成二將統領,從幽州殺至幷州,與燕將花羽等會師樓煩,遂攻取樓煩,縱橫部將北澤率兵南撤。燕軍集合三軍近六萬人,以花羽為首,姬超、張霸、公孫英、梅成等將,準備南下攻奪晉陽。【…*愛奇文學&…更好更新更快】

五將於七月在樓煩會師,時天氣炎熱,軍馬衣甲皆汗如流水,燕軍於是在樓房歇軍避暑,七月末,暑期退去,五將遂向南進軍。

時燕軍公孫鴻部,久圍無功,已經師老兵疲,盛暑將至,便從晉陽撤圍退回洛陽。縱橫遂收取太原郡各處軍馬,幷州軍民亦心向縱橫,一時間便紛紛歸順,縱橫遂佔據太原郡,加上本部騎兵三萬人,麾下又有五六萬人馬,又收降燕將麻準所部一萬餘人,於是縱橫兵力大增,花羽等五將,雖有五六萬人馬,然而畏懼縱橫勢力,率軍進至原平,縱橫又令習甲率兩萬人相助北澤守原平,花羽等便不敢再南進。

劉虛又對縱橫道:“將軍英名,揚於幷州,今可以太原為很具,再佔取西河。”

縱橫從之,率騎兵一萬五千人馳至西河郡離石,燕將魏國心驚膽戰,縱橫令其可率眾歸降,魏國不願從命,令西河守軍拒戰,又向上郡太守樂豐告急,請求出兵援助。

縱橫原來在顧昭屬下,率兵駐守西河郡數年,甚得西河軍民之心。西河郡本不得已而降公孫霸。今見奮威將軍又來,皆有歸心之意。只是燕將魏國不願投降,其中西河燕軍有數千人皆縱橫舊部,皆道:“西河本漢朝城池,吾等為奮威將軍舊部,今漢朝奮威將軍前來,我等豈能相抗拒乎?”於是一齊譁變,欲要擒下魏國,交付縱橫,魏國聞軍中譁變,大驚,遂率部下親兵數百人從急忙從城南出,逃往上黨。城內軍士便一齊開啟城門,迎接縱橫入城,於是縱橫又取得了西河郡。

縱橫又取下西河,上郡太守樂豐救應不及,恐縱橫又來取上郡,便急忙與北地太守邯鄲引馳書告急,欲要兩郡聯合,對抗縱橫軍西進。

偽燕涼州刺史丁弘,自失去涼州,兵敗休屠城之後,又率部下殘眾八千餘人,逃往北地郡。北地太守邯鄲引聞知丁弘敗逃北地,遂迎其駐紮北地,以抵抗漢軍。丁

弘雖然為涼州刺史,然涼州已經失去,自知罪責甚大,雖然邯鄲引為其下屬,然今也不得已暫借北地郡存身。

邯鄲引見樂豐來救,於是請丁弘商議,丁宏道:“若王騰攻陷上郡,唇亡齒寒,今必須得兩郡合兵,才可以自保也。”於是邯鄲引便於樂豐聯合,聚集二郡軍馬三萬人,將一萬燕軍陳列上郡境上各隘口,以拒縱橫軍。

縱橫正欲率軍攻上郡,見燕軍在境上防守,時已經九月,漢中王在天水誓師伐燕。劉虛便對縱橫道:“漢中王已經出師進軍關中,燕軍必然調集主力前往相拒。將軍已經取得晉陽、西河,燕軍皆畏懼將軍威名不敢動。以愚弟見之,此時將軍且無需他顧,揮兵攻取上郡,從直道而入司隸,與漢中王共相取下長安,必有把握也。”

縱橫道:“吾若率軍攻北上郡,恐燕軍趁虛襲擊幷州,奈何?”

劉虛道:“將軍不必一城一池攻打,率三萬鐵騎至上郡,燕軍無人敢阻截將軍。將軍只需帶兵前往相助漢中王攻打長安,幷州留守之事,容愚弟暫為代理。”

縱橫喜道:“有賢弟相守,吾心甚安。”於是便命劉虛回晉陽,領軍駐守幷州。又抽調太原、西河等地一萬五千騎,速至上郡。

縱橫麾下各將,皆已經在各處駐守,劉虛便命麻準為將,統領軍馬相助縱橫,然將領仍然不夠,縱橫夫人趙如霜遂請命為將領兵相助縱橫,劉虛道:“不敢勞動嫂夫人。如有閃失,愚弟罪將大矣。”

趙如霜道:“王騰為我丈夫,你既然為弟,當依從兄嫂之令。吾當助吾夫一臂之力也。”

劉虛拗不過,遂只好同意,便令趙如霜為騎兵將軍,麻準為副,收聚二郡一萬五千騎兵,前來協助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