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虎、李遠二人,帶一萬餘漢軍從陳倉沿渭水西走,欲從祁山入,李遠所部精卒,在前開路,找尋近道打探燕軍動向,獨孤虎率其部隨後而進。

燕軍到達陳倉,漢軍已經撤離半日,於是右扶風法演令軍佔了陳倉,林靚所部又到,又二日,牽興二萬軍亦到,諸路燕軍會齊,商議如何部署。方龍歸路被斷,已經率部走祁山。牽興便道:“今方將軍所部兵馬甚少,恐被賊軍追及。右扶風可以率兵守陳倉,吾與林將軍即可前往救援方將軍。”

燕軍又見漢軍西遁,牽興便率部追截,陳倉道還有方龍所部萬餘人馬,由崔英率領,已經修好棧道,來至陳倉道口,牽興便名其合軍一道,前來祁山截擊漢軍,救援方龍。

封傳車率兵在陳倉道中,見方龍北逃,便令蔣道、冉輝率兵二萬駐紮於此,親自領二萬人,尾隨方龍追擊而來。途中接到軍報,說獨孤虎、李遠已經棄陳倉西走祁山,諸路燕軍也都向祁山而進,封傳車對諸將道:“今方龍所部已成孤軍,勢必趕在其他燕軍救援之前,殲滅方龍所部。”於是下令全軍,全速追擊方龍。

方龍正向祁山而走,聞報後面漢軍緊追不捨。方龍問:“有多少人馬?”哨探答道:“賊軍封驛所部兩萬人。”方龍大笑道:“封驛不知死活,欲要擒吾建功。今入祁山,吾只要設伏險要之處,以逸待勞擊之,封驛即便不死也傷。”

杜融諫道:“我軍士氣甚衰,賊軍甚為鋒銳。不可與之交鋒。將軍可設疑兵,趁機再擺脫賊軍。只要出祁山,我軍便可安也。”

方龍憤然道:“封驛豎子,欺吾太甚!彼不過兩萬人馬,就妄想擒吾耶?軍師不必擔憂,吾今正好將計就計,擒斬封驛這廝,以警漢中偽王!”於是不依從杜融之言,行至秦嶺二道河,便在二道河兩邊設伏,等候封傳車到來。

時秦統所部,亦尾隨方龍軍,探知得其伏兵於二道河,便報知封傳車。封傳車得知敵情,便作安排部署,對部將道:“方龍所部萬餘人設伏於二道河,其不過以逸待勞,欲要破我軍。吾今已經得其詳細,豈能中計?今可用計破之。”

於是遣一萬軍,進至二道河,只在伏兵範圍之外鼓譟吶喊,吸引燕軍,卻另出兩道奇兵,各五千人,襲擾伏兵之後。又令秦統所部,繞道與二道河之西,設定路障,並趁勢攻擊。

黃昏時分,封傳車部萬人開進至二道河,便紮營列陣鼓譟吶喊。燕軍以為要來攻擊,都凝神準備迎敵,然而漢軍鼓譟不進,燕軍疑惑,未有出擊。如此一個時辰,天已黑定。方龍傳命各處嚴加防守,大軍不眠,以防漢軍進攻。至夜半,漢軍果然又欲鼓譟大進,火光亮如白晝,喊殺聲震盪夜空。

方龍驚訝,杜融出營帳視之良久,忽然大驚道:“賊軍必然大至,請將軍速速撤離。”

方龍驚問道:“何也?賊軍趁夜進軍,甚為不利。且吾有萬餘人馬,何懼也?”

杜融道:“以吾料之,賊軍鼓譟是假,而分兵襲我軍是為真。現黑夜之中,賊軍虛實難辨,此地不宜久留。請將軍拔營,從大路而走,賊軍縱然有詭計,也不能得逞也。”

方龍才依照杜融之言,傳令三軍準備拔營而撤。軍令方傳下,忽然接得軍報:“大路前方數里之處,已經被樹木滾石所擁塞,大隊人馬難以透過。”方龍聞報甚驚,杜融道:“必然有賊軍趁夜潛入我後方,阻擋道路。將軍可遣前部前往,清理擁塞。”方龍正欲令軍前往。忽然又聞軍報,二道河左右兩翼,各有一片火光,不知有多少軍馬,正在迅速逼近。

方龍大驚,連忙傳命全軍勿要驚慌,列陣迎敵。方龍對杜融道:“悔不聽軍師之言,果然中賊軍詭計。”

杜融道:“如今之勢,將軍唯有有斂軍據二道河而守,待天明之時,再做進退。”

只見左右兩翼人馬,漸漸逼近二道河,都是漢軍。封傳車見左右兩翼人馬至,便下令一萬人馬一齊攻擊,箭矢如雨,火把紛飛,燒著燕軍大營,燕軍一片混亂,混戰至天明,燕軍折損近半,漢軍亦有數千折損,二道河周圍,屍橫遍野,血流成渠。

方龍見漢軍勢大,混戰一夜,燕軍已經疲憊不堪、士氣低落。杜融請方龍率精銳護衛立即從山間逃走,自己率軍在此拒戰。方龍道:“吾若去,軍師何以能脫身?”

杜融道:“吾奉命來輔佐將軍,奈何不能讓將軍聽從吾之計謀,今致以此敗。乃吾所失職也,何敢能望全身而退?”

方龍流涕道:“悔不聽從軍師之言,然吾不忍軍師替吾背責也。軍師若死,吾心何安?”

杜融道:“將軍為國家方面大將,今若戰死,將銼動大燕軍威。融不過一儒生寒士,死不足惜耳。請將軍為國家大局計,速速走脫,留有用之軀,重整旗鼓,再度提大軍前來,剿滅賊寇,為吾報仇也。”

方龍大笑道:“吾身為大將,豈能棄軍而逃?即便僥倖逃脫,得以偷生,又豈能再立於世人之前?”遂振臂高呼,身先士卒,號令三軍一齊從二道河衝出圍中,奪路向西而走。

封傳車即命軍速速追擊,燕軍一路潰敗,紛紛棄械投降,又被秦統所部不時襲擊,折損慘重,軍又走散,方龍還剩得兩三千人,皆衣甲不全,逃至渭水。

封傳車仍然緊追不捨,方龍率殘部正走間,遙望前方有漢軍旗號,一彪騎兵正風馳電掣般殺來,正是獨孤虎所部五千人馬,探知得燕軍逃遁至此,特率領五千精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