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建華夏領群英 第184章 沙場征戰幾人回(第2/2頁)
章節報錯
來截擊。
方龍見前有強敵,後有追兵,麾下三千餘人,皆筋疲力盡、難以再戰。於是便對部下三千人道:“吾今已至窮途,不可再轉敗為勝。吾為三軍大將,斷不可為敵所擒,亦不可降賊。今你等疲憊至極,無力再與賊軍相戰。傳吾軍令,除方龍以外,餘下皆可降。”
眾軍皆默然無語,於是方龍約住人馬,等候漢軍前來。
不多時,獨孤虎已經率軍趕到,見燕軍如此,便列陣於前,獨孤虎揮槍喊道:“不能戰即走,不能走即降,理也。今你等勢窮力竭,唯有投降方可也。”
方龍提刀在陣前哈哈大笑數番,然後問道:“來將何人?”
獨孤虎道:“漢中王麾下後將軍獨孤虎是也。”
方龍又仰天大笑,然後道:“吾身為燕朝衛將軍,昔日遼東六勇之次席,轉戰一生,殺人如麻。今一時大意,乃至陷於絕境,此非天意乎?”
又對獨孤虎抱拳說道:“獨孤將軍英名,在下早有耳聞。今日相逢戰場,各為其主,職責所在也。吾今敗於封驛與獨孤將軍之手,雖敗猶榮也。將軍不欲是要取吾首級嗎?此有何難哉!吾今兵敗,首級儘可交付將軍,然吾手下將士,皆力窮不能戰,吾已令其投降,願將軍全其性命。”
獨孤虎道:“方將軍可降漢中王,必然能重用之。何必愚忠於公孫氏呢?”
方龍呵呵大笑道:“吾不僅為大燕之臣,還是遼東六勇之次。遼東六勇者,皆視死如歸也。昔日齊國古治子、田開疆、公孫捷三勇士,視名節勝自身性命多矣。今遼東六勇五人皆戰死沙場,不負勇者之名,吾豈能苟且偷生,以辱遼東六勇名節呢?”
言罷,向東拜道:“臣方龍有負陛下之託,今特以自裁謝罪,再報陛下於九泉之下也。”即在軍前拔劍自刎而死。
杜融見方龍自裁,於是命令眾軍道:“你等欲要活命,皆可出降,吾不罪之。”於是也出軍前,向東而拜道:“世人皆以為融為智謀之士,然融不能輔佐衛將軍得全,致有此等之敗,何言以智謀稱也?今番之敗,亦融之罪也。將無面目再立於天下。”於是也在軍前拔劍自殺。
方龍本幽州人,年少時遊歷遼東,因勇武過人便在遼東從軍,後得公孫霸賞識,用以為將,位列遼東六勇之次席,是燕軍中的精良翹楚。壯年追隨公孫霸,轉戰中原,平西涼,鎮守三輔,多立功勳,成為公孫霸方面倚靠大將,今鎮守漢中,為漢軍所敗,自殺謝罪,亦不失為勇將。方龍時年56歲,順安29年冬十一月也。
燕軍見主帥皆已經自殺,獨孤虎又傳令厚加相待,於是便全部出降。獨孤虎收編了二千燕軍,餘下一千,聽其自便。封傳車大軍也趕來,見燕軍
已降,方龍、杜融已經自裁。封傳車下馬對二人遺體拜道:“方將軍與杜軍師二人,亦當世海內豪傑,惜哉明珠投暗,錯隨人主,致有此番敗績。”便下令軍中宰殺戰馬兩匹,剝了馬皮,將方龍與杜融屍首用馬皮包裹,以示馬革裹屍,敬重方龍、杜融二人之名節。命不願跟隨漢軍之燕軍軍士,將方龍與杜融屍首運送燕朝。
方龍已死,封傳車與獨孤虎合軍,少許,李遠也率部至。封傳車道:“今為擒方龍,我軍深入敵境。此處不可久留,且速速撤回陳倉道。”於是三人合軍,便向陳倉道撤回。
燕將牽興、崔英聞知方龍被困,火速來援,然而已經晚了半日,待其軍到渭水時,漢軍已經撤離半日,只接得方龍、杜融屍首。燕軍見方龍戰死,全軍震怖。遂不敢來追漢軍,牽興具書信,火速報往公孫霸。
方虎在斜谷,聞知其父戰死渭北,痛哭不止,又勃然大怒,欲要提兵來殺漢軍,為其父報仇,為部將死死勸住,方止。
袁布與黃倫引萬餘人走至祁山,聞說方龍被困,便前來救援,行至半途,敗軍傳來訊息,方龍、杜融皆自裁,燕軍已降。袁布大驚道:“方將軍戰死,我軍將群龍無首,如賊軍大舉前來,此番如何是好?”
軍師黃倫道:“方將軍戰死,為其持勇輕視賊軍、佈防不全之故也。將軍率眾走祁山,亦有失職之罪。今幸得將軍得全,可聚斂眾軍,拒守陳倉道口等各處險要,以防賊軍入寇。”
袁布不禁滿面流汗道:“吾非欲棄守,然若不走祁山,吾軍必然覆沒。今方將軍戰死,三軍震動,恐不利於我軍。吾且聽軍師之言,收聚各軍前往陳倉扼守,待陛下軍令到,再做區處罷。”於是便引一萬餘軍,從渭水東下,至陳倉駐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