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雄遂道:“方龍者,公孫霸所倚仗心腹大將也。公孫霸將漢中防護重任託付此人,必然相信方龍將不負其望。以吾料之,方龍必然誓死守之,勢必還來搶回漢中,以雪兵敗之恥,今又得援軍,其意更堅。然以吾觀之,燕軍士卒多為中原人民,今在漢中征戰將盡一年,其心思歸,又遭遇挫敗,勢必士氣受阻。其為客軍,我為主,佔盡地利之便。雖然軍力旗鼓相當,然吾已料定我軍可勝燕軍矣。”

眾將皆凝神聽之。

文雄又敘說破敵之略道:“今燕軍主力皆在陳倉,其勢必出漢中川道,或奪定軍山,或進攻南鄭,將與吾軍正面對決。今封將軍可率蔣道、冉輝二位將軍領吾軍主力五萬人,據漢水與其對陣,可堅壁不戰,

牽制其主力。趁我軍與方龍軍主力對陣漢水之際,徐然將軍可領五千兵前至雞頭關替換獨孤將軍駐守。李遠將軍諳熟漢中地形,即可領五千精卒,奔襲前至斜谷,為獨孤將軍後合。待機擊破斜谷敵軍,即可繞道迂迴至陳倉道,攻陷陳倉,斷燕軍歸路。秦統將軍可領五千精卒,從西邊陳倉道進入秦嶺太白山中,襲擾其後方。方龍若聞知我軍從後方迂迴攻入,陷陳倉,恐後路切斷,必然率軍回撤救援,以免遭全軍被困乃至覆沒。待方龍引軍回撤,我軍再趁勢擊之,便可破燕軍也。獨孤將軍等迂迴攻擊之軍,也可趁勢截殺,縱然不能全殲燕軍於漢中,也當寒其軍心,逼迫其退入司隸境內。”

眾將皆稱善,於是便一一領命,分頭準備待命。

文雄又囑咐李遠、秦統二人道:“你二人與獨孤將軍率兵入敵軍後方,迂回奔襲,必然艱難險阻,危險重重,九死一生,不可絲毫大意,以免遭毀敗。吾以為你二人諳熟地形,善於長途奔襲,獨孤將軍又謹慎穩重,所以才敢冒險用之。切記吾之囑咐,見機而行,不能行即撤出,吾願即便你等此去無功而返,也不能折損軍隊甚眾也。”

二人乃領命而去。

數日後,方龍果然又率六萬大軍出陳倉道,進入漢中川道。方龍本來欲重奪定軍山大營,軍師杜融獻計道:“將軍欲要重奪漢中,今得援軍,我軍宜速戰,可直接奔南鄭而來,賊軍必然齊來救援,我便可趁勢破之。不必再取定軍山,遷延時日,難以進展也。”

方龍遂採納杜融之言,便與牽興領軍出勉陽,欲渡漢水直擊南鄭。令牽興為前部,牽興所領兩萬軍,皆雍涼精銳。

杜融又獻計道:“斜谷援軍不能出雞頭關,吾恐有失,將軍且在陳倉道、斜谷等緊要處留置軍馬,以防賊軍襲擾。吾所擔憂者,若賊軍出奇兵迂迴襲我後,斷我歸路,恐於我軍大不利。”

方龍笑道:“軍師多慮耳。賊軍即便再使用詭計,也不敢輕身犯險,敢迂迴後方襲我之後。縱使韓信、司馬穰苴在世,也不敢使用此險計深入我後方攻陷陳倉,如若我軍合圍,其必然被全殲也。”於是便不聽杜融之言,引軍徑直來佔南鄭。

文雄聞知燕軍不取定軍山,卻率主力只奔南鄭而來,嘆道:“方龍此番用兵,倒是甚得軍法,又得多費我軍周折也。”於是傳令,將漢軍主力屯守在南鄭段漢水一帶,據水列營,以拒燕軍。燕軍若欲進犯南鄭,必然從此渡水而過。

方龍果然率大軍進至漢水,見漢軍在對面紮營列陣以待。方龍道:“賊軍雖然據漢水而守,然吾軍善於攻堅。今吾率主力在此與賊軍相拒,牽將軍可率本部精兵從上游突襲渡水,繞道攻擊南鄭。

”於是牽興領命,帶二萬軍從勉陽強渡漢水。

文雄打探得燕軍虛實,欲要分兵從上游渡水突襲,隨即令洪超率領萬人弓弩手,前至勉陽漢水南岸巡視埋伏,觀察燕軍動向,若其要渡水,便以弓弩陣阻擊,務必要阻止其三日。

牽興領軍到達勉陽,尋得漢水水淺之處,便要催軍渡河,忽然對岸旌旗招展,數千漢軍皆在對岸列陣。牽興見之,便又棄了此處,另選別處渡河。方選得另一水淺處,對岸又有數千漢軍到。如此數番,牽興大怒,以數千弓弩手為掩護,命大軍強渡。

對岸數千漢軍列陣以箭射之,又在岸邊設定防禦掩護。不多時,漢軍聞知,洪超皆令開至此處,一萬餘人盡是弓弩手,輪番射箭拒敵,牽興雖然數次攻至漢水中央,卻因箭陣著實厲害,不能強渡,只得退回,兩軍便在此相拒。

文雄已經派遣徐然、李遠、秦統等人於夜半率兵分赴雞頭關、陳倉道、定軍山等處,燕軍尚不及覺察。徐然、李遠兩軍,一晝夜之間便開赴至雞頭關,徐然轉達文雄軍師軍令於獨孤虎。獨孤虎道:“擊破斜谷來敵,何須萬人鐵騎?且深入敵後,秦嶺山勢險峻,道路不便於大部騎兵賓士,吾今只帶五千足矣,將軍再予我五千步卒為後合,便可破燕軍於斜谷。”於是徐然將本部五千步卒予獨孤虎,留下五千騎駐守雞頭關。獨孤虎便帶了五千騎,趁夜從雞頭關入斜谷,五千步卒,隨後而進。

李遠率領五千精卒,從雞頭關先入斜谷而來,五千精卒翻山越嶺、健步如飛,如行平地,時而出現在山谷、時而又消失在密林之中。不多時,便已經進至燕軍林靚所駐軍處,此處地名喚作石船。李遠進至石船附近命軍潛伏,派人向獨孤虎傳信。

林靚畏懼雞頭關漢軍,遂撤兵石船,欲要從他道出兵,尚還未得哨探軍報詳細,故未敢輕動。正駐軍石船觀望等候之間,忽然接得軍報,雞頭關萬餘步騎,已經從雞頭關進入斜谷,欲要前來襲擊。

林靚笑道:“賊軍不諳兵法,敢引兵入斜谷,深入我境。吾今不需要援助,只需據住石船,以逸待勞,便可破賊軍也。”於是下令,將一萬人馬,分別埋伏駐守石船等處險要,等候漢軍前來便截殺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