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建華夏領群英 第182章 博弈漢中勢反覆(第1/2頁)
章節報錯
漢軍奪得燕軍定軍山大營,又趁勢攻擊,燕軍大敗,退入陳倉道。燕將袁布所部正欲前來救援定軍山大營,卻半路聞大營已失,燕軍敗績,便率軍接應得方龍撤退,整頓軍馬,總共還有六萬餘眾。
方龍失了定軍山大營,率部退回陳倉道,聚集人馬,對杜融道:“賊軍果然有謀,誘我大軍出大營,然後趁機攻取。今失去定軍山,吾軍進取南鄭無立足之處。軍師有何良策,可以重奪大營,轉敗為勝?”
杜融道:“末將已經數次勸諫將軍,賊軍必有詭計。將軍倚仗兵強將勇,小覷賊軍謀略,以致如此。今定軍山大營已經失去,我軍又敗,依末將之意,將軍且撤守陳倉為宜。”
方龍不願撤軍,道:“我軍尚有實力再戰賊軍,且司隸援軍,旦夕既到,可重整軍馬,再戰漢中,以雪此番軍敗之恥。我軍如此時遇挫便撤,前番陛下二十萬大軍征伐漢中,好不容易才奪取漢中,皆化為烏有也。”
正商議間,哨探報說,皇甫丞相已經調遣關中、雍涼等地人馬三萬餘軍,前往漢中馳援,輜重糧草也即將運至。
方龍得此援軍,遂決意不撤軍,對眾將道:“前番交戰,我軍雖然損失數萬,然賊軍折損亦相當,今我得援軍到來,軍勢復振,再度出擊可擊破賊軍也。”
杜融見此,也不好再拂方龍之意,遂不再勸諫退軍。
原來皇甫照在洛陽接得方龍軍情急報,心中尋思,漢中方面甚為重要,如漢中軍擊破燕軍,大舉出陳倉,進入司隸境內,則將危及長安。且方龍乃公孫霸心腹大將,不可不救。於是入奏太子公孫貴道:“漢中偽王大舉進犯,漢中軍情危急,衛將軍方龍軍力不足,今傳急報欲要增援人馬輜重,老臣以為不可不救也。”
公孫貴道:“方龍乃父皇心腹之將,理當救之。”於是准許皇甫照所奏,令其抽調關中各處軍馬前往漢中馳援。
長安已經沒有多少兵馬可抽調,於是皇甫照從涼州北地郡、幷州上郡二處,抽調兩萬步騎,令北地太守牽興統領前往漢中馳援,從陳倉道入。又抽調司隸境內兵馬一萬人,令右扶風守將林靚統領,從斜谷而入。令涼州南部四郡人馬也趁隙可南進漢中,以支援方龍。並令人運送輜重糧草至漢中前線。
林靚率領萬人入斜谷,將至漢中,逢見駐守雞頭關燕軍,對林靚道:“雞頭關已經為漢中軍所奪取,其部有萬人騎兵駐守。”林靚遂不敢從雞頭關入漢中,便率軍在斜谷道口駐紮。
原來獨孤虎率領萬騎,馳騁半日,即從南鄭到達雞頭關,關上只有燕軍兩千人,獨孤虎麾軍攻打半日,兩千人堅守不住,遂棄雞頭關,奔入斜谷。獨孤虎佔據了雞頭關,率軍佈防。令人哨
探,聞知燕軍有萬人從斜谷而來,獨孤虎命令眾軍守關,傳令全軍道:“休得放過一人一騎過此!”
牽興率二萬精兵至漢中,方龍得到援軍,便又整頓三軍,出陳倉道,前至漢中川道,欲要重新奪回定軍山,擊敗漢軍。
建夏聞知漢軍獲勝,便令文雄將各處險要隘口駐守,收聚各軍,屯紮於定軍山前。文雄在前線主持軍務,召集眾將道:“方龍雖敗,但軍力仍在,且又得到援軍輜重馳援,今必然不退,又將前來爭奪漢中。我軍今若不破方龍,以警燕軍,漢中當無寧日也。”
封傳車道:“燕軍雖然有援兵到來,然我軍方獲勝,士氣正盛,正可以與方龍決戰。若能破其軍,燕軍必然逃遁,漢中便再無戰事。”
文雄道:“吾正是此意。我軍雖勝,然燕軍主力尚在,現又得援軍,如正面決戰,恐旗鼓相當,勝負難料,仍需以智取破之。”
封傳車等將領問道:“軍師此番可有良策,以破燕軍?”
文雄笑道:“破燕軍之策,吾胸中已有之,只是成敗可否,在於列位努力。”
眾將都道:“願聞軍師良策,末將等當用心盡力,生死不避,以驅逐燕軍於漢中。”
文雄道:“今聞知燕軍來援之敵,分為兩部,一部二萬人從陳倉道進,已經與方龍合軍。一部一萬人從斜谷入,吾已經令獨孤將軍奪取雞頭關,其必然不能從斜谷進入漢中。吾今欲令獨孤將軍所部騎兵入斜谷,擊斜谷燕軍。擊破其軍後,然後迂迴包抄,由斜谷又繞後進入陳倉道,阻斷道路,燒絕棧道,以斷燕軍後路。再前後攻擊,燕軍定然能破。”
封傳車道:“軍師此計甚妙,然風險甚大。獨孤將軍率萬騎,迂迴後方,將深入敵境,若被合圍,一時不能退出,恐將為敵軍所殲。”
文雄道:“吾正是慮及此。所以需得智勇之將為其接應,方得萬全。”
諸將都道:“請軍師安排,末將等無不奉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