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建華夏領群英 第155章 漢王南鄭會群英(第2/2頁)
章節報錯
劉察稱謝道:“不敢。王兄才是天下之所望,王兄麾下文武才幹,勝過愚弟多矣。今愚弟不過揚州一長史,蒙受此等榮耀,心中惶恐亦。”
建夏乃一一引見眾人,劉察一一行禮相見。建夏遂執劉察之手,親自領其入城,已經設好接風酒宴。建夏道:“今相國到來,相國與孤,皆漢室子孫,乃兄弟也,非比他人,諸公今日且陪
相國飲酒,務必不醉不散。”
劉察道:“在下今日踏足漢中,覲見明主。席上所坐,皆當世英俊豪傑。如此之會,人生能有幾得?在下雖然不飲酒,然今日必然將與諸位一醉也。”
於是開宴,歌舞奏樂。席間觥籌交錯,眾人皆開懷暢飲,皆盡興大醉,至夜半方散。
順安28年夏四月,漢中王劉建夏在南鄭大會麾下文武,商議大事。漢中王坐於殿中正中,左邊以領英為首,及劉察、向宗、文雄、趙山一班文臣謀士,右邊以章武為首,及封傳車、蔣道、徐然等一班武將。餘者將領,因為鎮守外地,未有前來。
建夏道:“今漢室不振,梟雄得志,中原諸侯,皆為其吞併。公孫霸必然將行篡位自立之事,其必將大舉興師,欲與孤決戰,孤為漢朝宗室,豈能坐視國賊篡逆橫行?孤欲中興大漢,誅滅國賊,諸公有何見解?”
文雄先出班奏道:“殿下自西城請得潛龍軍師為助後,幡然翱翔,今群雄皆破滅,唯有殿下壯大,此皆賴於潛龍竹廬對策也。今既然商議大事,非潛龍首先獻計畫策不可也。”
建夏遂目視領英,道:“潛龍軍師可為孤陳說策略。”
領英即出座奏道:“稟告殿下,公孫霸收取中原之後,暫不南犯,是因大戰之後,需待休整也。以臣預料,公孫霸此意,乃為韜晦之計,待形勢稍定之後,其必然將行篡逆之事。臣聞知公孫霸在中原建造舟船,訓練水師,意在篡逆之後,將大舉興兵,同殿下爭衡天下也。”
建夏聞言,乃問道:“若如此,軍師以何策應對?”
領英道:“臣之對策,乃在於接連東南四州,待軍力大成,即可三路出兵攻取北方。現今之局勢,殿下前番定下策略不可更改。只是今日公孫霸亦行韜晦之略,而中原地廣人眾,人才之盛,又遠勝於我。殿下再可行遠交近攻之略,以亂起部署策略,從而佔據上風,再趁隙進擊,即可挫敗強敵也。”
建夏問道:“軍師所言遠交近攻,何處可遠交,何處可近攻乎?”
領英奏道:“幷州雖然失陷,然奮威將軍尚統領幷州舊部數萬人,鷹揚塞北。徐州雖失,然徐州尚有數萬兵馬拒守廣陵,此皆與殿下結盟,可引以為援也。臣聞知西域長史班錯,率部鎮守西域諸部,其心向漢朝,今公孫霸雖然拉攏,授其為鎮西將軍,然其只是表面奉命,內心仍向漢朝。此可以為殿下所交結爭取也,殿下如欲得甘隴,需得此人相助。此三者,為殿下可以遠交者也。進攻者,一為甘隴,其駐軍薄弱,殿下若從漢中出擊,必有所得。二為南陽郡,公孫霸雖然有重兵防守宛城,然以臣觀之,令前將軍率軍進擊,臣再為後助,南陽郡可得,即可驅
逐公孫霸宛城之軍。此遠交近攻之策,必將亂公孫霸韜晦之策。”
章武既出班奏道:“臣駐兵襄樊數年,甚得其情,宛城守將朱玉,雖然善能領兵守城,然非臣之敵手。殿下若下令,臣提襄陽之軍,軍師為後援,趁隙而進攻,當在一月之內,奪取宛城。如不能取,臣甘受軍令。”
封傳車亦出奏道:“潛龍軍師所言,甚合形勢。今涼州守將丁弘,駐軍姑臧,隴西、天水等郡,守備薄弱。殿下若以數萬勁卒北進,甘隴數郡之地,儘可攻取也。待公孫霸前來,已經無用矣。”
建夏聞言,道:“軍師與二位將軍所見皆同,孤便知可以行之。”
劉察又出班奏道:“軍師與諸位將軍所見,正與臣弟相同。請殿下安心西邊之事。東邊揚州之事,臣弟必然能與揚州刺史為殿下週全。有揚州在,廣陵即安。公孫霸若敢下合肥,越長江,揚州方有諸葛將軍所率精銳水師數萬,將列陣以待老賊。殿下且無憂東線之事,揚州足可阻擋北軍。”
於是眾皆議論,商議爭論數個時辰,天色將晚。建夏見趙山今日並無多言語,乃問趙山道:“趙軍師性情沉穩慎重,今日可有良策相聞於孤?”
趙山遂謙遜道:“座上諸公,皆如九天皓皓之月,如山等螢火之光,安敢與之爭相輝映乎?臣之策略,亦與諸公相同耳,是故因此不敢發言耳。”
建夏聞言,對眾人讚賞趙山道:“趙雲峰可謂良士也。”劉察見之,遂深為敬佩趙山為人。
建夏在南鄭與群臣商議數日,遂定大計。遣使結交併州、徐州二地,又遣使者至西域,遊說班錯。仍令領英、章武、趙山等回駐荊州,抵禦中原。以封傳車為為將統領漢中軍馬,待時可進取甘隴等地。劉察仍然回揚州輔佐車安,以防東線。
(本章完)